小族长(144)

陵南府有什么特产吗?或者能大力发展什么特色吗?长生看了几天,发现真的没有,全都是最普通的小农经济模式,气候寻常,被人能种的它能种,被人不能种的,它也不能种。

长生也研究过纺织机、耕地的农具,但他一窍不通,也不能像其他的穿越者,一举改造天下知,这条路又堵死了。

制造玻璃?酿酒?烧瓷砖?

他脑海中如同走马观花一样闪过各类现代产品,突然心下一动,他隐约记得如何制造水泥,又想到如今尚未开始进行的大坝重建,其实完全可以将水泥作为辅料应用其中,长生突然觉得一条康庄大道摆在自己跟前。

长生首先压下大坝的重建工作,索性如今并非雨季,后头还有漫长的冬季,重建时间十分宽裕。长生又寻了几个瓦匠,按照自己模糊的记忆,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制出了粗糙的水泥,长生又几经改良,终于制成了经得起考验的建筑水泥。

重建大坝,其中最主要的材料还是石块,水泥只能作为辅料,而水泥的主战场,还是在铺路造房子上。

陵南府境内有官道通过,清理掉张知府那些蛀虫之后,吐出不少银子,张知府等官员多年费尽心力贪腐,积攒了一大笔银子,扣除掉工厅原本的十万两之外,还有十多万两,方淮直接做主将这些银子一半入了陵南府官库,另一半上交国库,因而长生暂时不愁银钱,便想着先修建官道,这种不用跟朝廷花钱的事情也不需要跟朝廷报备,只等建成之后跟朝廷邀功便是。

长生便想建了一座水泥厂,他思虑很久,水泥厂到底是以谁的名义来开办,最终的利润又如何分配,最终他选择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官府出一部分钱占大头股,陵南府的官员、乡绅按照自愿原则交钱入股。

新任的巡抚姓贺,这位是个小心谨慎的,见过了前任何巡抚的下场,也不敢随意伸手捞钱,长生深知为官须得交好上下的道理,主动带着水泥求见贺巡抚,在见识过长生的水泥之后,这位巡抚大人被长生画的大饼吸引,立即就认识到其中的惊天利润,这种既添政绩又丰荷包的事情,贺巡抚第一个掏私房加入,并拍板让巡抚衙门也入了一股,有上头大佬开头,底下的官员纵有疑惑,但为了讨好上峰,全都入股,只是数额高低不定。

长生本以为还要拉上一批乡绅富商入股,才能完成前期的成本投入,未曾想人多力量大,仅仅靠官吏入股,就已经能够支撑起整个水泥厂,入股之人越多,股份稀释越厉害,为了维护陵南官吏们的利益,最终长生没有接受豪商、富绅入股。

官员流通是常事,长生怕出现离任或退休官员仍然干扰水泥厂运转之事,便制定了一系列规矩,例如官员离任或退休须得退股,这些退股由水泥厂公款赎买回来,优先卖给新入职官员,其次卖给老官员,官优先,吏次之,每人持股限额,股份不得继承、私下转让。

最终经过众人商讨,巡抚拍板,水泥厂命名为“陵南水泥厂”,长生挂任第一任水泥厂厂长,全权负责日常工作。

贺巡抚不是个多事的人,到任之后就很少干涉陵南府内政,有了水泥之事,长生算是得到了上峰的全力支持,整个陵南府官场都入股水泥厂,上下算是拧成了一股绳,这样一来,长生靠着一个水泥厂,就整合了陵南官场,原本还有不服之人,经过这番,陵南已是他的一言堂,这倒是让长生事先未曾想到的。

此时正好入冬,正是家家户户最闲的时候,水泥厂虽是官家挂牌,但依旧招不了多少人,官府在古代并不是公信力的代言人,反而百姓都有些打怵,长生也不多哔哔,直接开了一个高于市面劳动力三成的工钱。

钱永远是最佳原动力,原本冷清的水泥厂,立刻门庭若市。

第一日招工之前,在四里八乡全都张贴红榜公告十日,因而大多数人都得了消息,长生亲自去了现场,水泥厂建在城外,组织架构他早就划分好,又从知府衙门抽调了积年老吏兼任主管,每个人的指责划分明确,老吏们自己又投了钱,因而个个都干劲十足。

第一批招工两百人,长生也没有搞什么面试之类,而是设立了两个关卡,在水泥厂门前放了一块百斤的大石墩子,能举起石墩子的便通过第一关,而第二关更简单了,由大夫把脉,确认身无残疾身体康健者,便可进入水泥厂做工。

人这么多,大夫也不能一个个的细诊,但粗诊一下还是可以的,确认身体没有大毛病即可,靠着这两个关卡,便刷掉了大批的应聘者,最终第一轮招牌结束,通过的也只有堪堪百人而已。

从南而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