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族长(219)

这个所谓的“真相”,似乎就能糊弄住所有人。

但长生并没有被这一层“真相”绊住手脚,账目里关于桐油的记载字迹并不是新近写上去的,长生毫不怀疑古人作假的能力,询问过古玩市场的老师傅,字迹做旧其实不是什么高技术的活计。

且油和粮食不同,粮仓里很少会大量储存食用油,甚至有的粮仓干脆不储存油类,并且油类也很难在粮仓里放两年,因为衙门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油类往往会在来年作为福利分发给衙门里的官吏。

长生又找人查了查陵南府境内的商行,奇怪的是,这一两个月内陵南府各地,都没有查到哪家商行或者杂货铺有单批次明显的大量桐油出售。

米面粮油这种生活必需品,一般商行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很少会贸然改动,而如果要大批量从外城调货,那么就会十分显眼。

长生又调阅了十家商行的进、销货记录,发现有七家桐油二月销售情况比一月少了三成,而一月跟去年十二月大约持平。

十二月是年底,年底哪怕穷人家,也会大批量购进物资,因而交易增加很是正常,而一月份因为十二月购买的年货没用完,因而生意一般不会很好,单论桐油一项,对比去年同时期的一月,今年一月份甚至要多了五成。

长生粗略算了算,各家商行多出来的桐油,差不多正好足够快速燃烧整座粮仓。

长生脑海里突然浮现四个字:化整为零。

长生又仔细比对了商行账目中的每日销量,发现日销量增加,主要集中在一月中旬。

而通过由全城商行掌柜们出具的对比,全城约摸有六成商行桐油销量增加,而根据这六成的商行,长生能够画出购买桐油之人的活动范围。

这个活动范围看似很大,但在全程地图上画点连线之后,依据人心理上的就近原则,能将范围缩小很多。

很多时候事实真相如何,其实大家心中都有了定论,如今种种证据都表明粮仓失火,乃是人为纵火。

而至于为何一定要烧毁粮仓,那定然是粮仓里出了问题,这样的时候出现这样的问题就只能是储备粮食出了问题,而能够有能力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粮仓内粮食的,那就必然是一个能够在瑕省只手遮天的人物。

长生早早将视线锁定在金峰身上,虽然仍然存在冤枉的可能,但长生在行事时难免带上了偏见。

这份偏见并不会表现在明面上,而是在排查可疑人员之时,面对一份名单,长生会重点关注与金峰有交集之人。

既然是要火烧粮仓,又要做得不漏马脚,那么事情一定进行得相当隐秘,因而参与此事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

长生和薛采猜测着对方既然这样煞费苦心的,从一家家商行里悄摸摸进货,显然打的是掩人耳目的主意。

若是熟客,商行之人多半会看着眼熟,长生又询问了几家商行,发现并无原本的熟客突然加大购买量之类的情况,长生又问可有什么特别的人来买桐油,同样得到否定的回答。

由此,长生便猜测着,这个购买桐油的人应当是个生面孔,且可能面貌寻常让人记不住。

对方既然打定主意要让流民背锅,那么自然是要做好万全的准备,而越是周密详尽的计划,那便会逻辑严密,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更好推测。

——

比如烧粮仓要用桐油,那就伪造粮仓原本存有桐油的记录,没有桐油就找人偷偷摸摸去买,看起来天衣无缝,实际上一个环节出了漏子,就全都抖落了出来。

长生推测,为了掩人耳目,购买桐油的人应当只去了每家商行一次,依照推算,若是仅仅一家买一次,那么单次的数量应当在十至三十斤之间,因为若是更多那可能就要用板车来拉,那样就过于显眼了。

而普通人家,用油很省,很少会一次购买这么多油,而大户人家或者是餐馆开销大,那就要用板车来拉,城中大户人家和餐馆之类数量固定,商行的人多半认识,甚至很可能会送货上门,因而被排除掉。

而一次会购买这么多油的人,那多半就会伪装成小富之家,大商行里每日来来往往那么多人,恐怕是不会记住这个购油人,而杂货铺或者小商行就不同,每日客流量不多,一次购买十斤油也算是大客户了,长生循着这条线,让几个杂货铺的人描述一下这样的“大客户”。

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过程十分艰难,几个杂货铺的老板凑在一起,花了大半日的时间,经过艰难的比对,最后凑出了三个形象来。

一个是左手手背上有道疤痕的,一个是下巴正下方的脖子上有颗黑痣,还有一个是左后颈有个暗红色的胎记,这三个人外貌都不突出,但这三个人去的杂货铺重合率很高,因而长生有些怀疑,买油的人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从南而生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