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前我已经富可敌国了(579)

作者:兰兰系余 阅读记录

    吴将军听了惊愕一下:“兵也要我们自己征吗?”

    粮食没有,银子也没有,兵也没有了吗?

    吴将军不可置信,朝廷这是什么意思,他居然看不懂。

    难道是皇帝在恼他打了败仗?

    可回来的将士并没有说啊,皇上连责备的话都没有,只是让他守好边关。

    慕容离点头,看吴将军一副懵逼的样子,他并没有向他解释其中原因,只道:“是的,现在各个边关的兵力都不足,抽不出兵来,现在也不适合征兵,至少要等开春以后,而且那时候征上来的兵,全都是新兵,还是要我们自己操练,与其这样,不如我们自己征兵。

    其实这事情本王早就想过,我们早一天征兵,就早一天操练士兵,能早一天派上用场。”

    这几天慕容离一直都在忙,暂时没有时间跟吴将军沟通此事,刚好今天皇帝来信,便借机跟吴将军说此事。

    吴将军听后,在心里苦笑一下道:“离王这法子固然好,只是边关的百姓本不是很多,壮劳力也少,想要征十来万左右的士兵,很难的。

    而且征了以后,很多家庭就没有了劳动力,这样边关的百姓就更难了。”

    在边关,平时也有百姓主动来投军,让本不多的家庭壮劳力捉襟见肘,这下更加了,对有些家庭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

    慕容离清楚吴将军所担心的事情,他道:“这情况本王知道,所以本王才想着加固青牛关城,青牛关牢固了,就不需要那么多兵力。

    现在也无需征收十万兵力,征个几万就可以了。

    而且这次征兵,每人给十两银子,然后每个新兵家里给一担粮食、十斤肉,年龄限制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吴将军看这样的条件,能不能招来三万新兵?”

第418章 建设边关

    慕容离相信,以这样的条件,不可能征不到兵来,必定要爆三万。

    现在处于青黄不接的时节,不少的家里已经没有什么余粮了,有了这粮食,还有十两银子,来应征的百姓绝对不会少。

    吴将军听得心里大喜,但他疑惑的问:“王爷说年龄到三十岁,这样的年龄征来不大合适吧?”

    三十岁的人已经是中年人了,征来怎能上战场。

    吴将军又不懂慕容离了。

    慕容离:“本王限制在三十岁的年龄,本王有打算,吴将军看到青牛关城门前的那一大片地吗?”

    吴将军点头,诧异的问:“离王想那里建大营?”

    慕容离摆摆手:“错,那里不适合建军营,那里是一片峡谷,建军营犯了兵家大忌,就像东凤国的大营安扎在那里一样,都被本王包了饺子。

    本王的意思是,将那里的地开垦出来,咱们种地种田,年纪大的兵招来种田种地,还有饲养家禽,这样一来,以后青牛关的士兵就不愁吃不愁喝。”

    吴将军听了之后,眼睛一亮,他不住的点头:“离王这法子不错,末将觉得可行,只是……”

    “吴将军是想说没有种子,没有幼崽是吧?”

    吴将军点点头。

    “这个不用吴将军担心,种子和幼崽的事情,本王自会解决。”

    吴将军听了彻底的服了,他笑呵呵的道:“那这样就太好了,末将一定将此事办好。”

    边关将士的吃穿用度本就是个大难题,年年向朝廷要,年年都难要,要到的物资层层盘剥,到了边关,根本就不够将士们用。

    这下好了,将士们不打仗的时候,可以自耕自足,要打仗的时候,粮草又能及时供应,真是一举两得。

    慕容离点头:“那行,明天就可以行动,至于招聘的粮食和银子,你去找暗一领就是。”

    银子和粮食他们不缺,这次东凤国之行,收获多多,就是征几十万大军也没有问题。

    “是,多谢王爷,您为边关做的事情,末将和边关的百姓永远记得。”

    吴将军站起来,恭恭敬敬的跟慕容离行了一礼,他是真诚的向慕容离感谢,慕容离这般为边关解决了最大的难题。

    这样的人值得他尊敬和感激。

    也值得百姓们爱戴。

    慕容离立即将他扶起:“吴将军不必如此,本王乃西凤国的王爷,守护西凤国,为百姓解决问题,这是本王分内的事情。”

    吴将军心中动容,他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将边关守护好,以报慕容离之恩。

    他从来没有遇见过这么无私的王爷,朝廷不拔一个兵来,不拔一两银来,也不给一粒粮食,全是离王自掏腰包,这样大义的王爷,迄今为止,离王是第一个。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