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环在艰苦年代吃喝不愁+番外(65)

作者:帮我加个位 阅读记录

“头,那三个小混混死了。”

“是怎么死的?”苏建国慢悠悠的泡茶。

“脖子被扭断了,身上的财物也被搜走了。”

“确实有几分本事,让下面的人别轻举妄动。”

“头,县长的人截了咱们的车。”

“随便他们拿,别跟他们起冲突,那点东西不值得。”

“是!”

节前市面上的物资很充沛,百货大楼也有好多不要票的。张环走了后门,多买了两瓶茅台。

“你真舍得。”又是烟,又是酒,这要花多少工资啊!

“方姐,我家里亲戚太多了。而且都知道我在百货大楼上班,要是不拿点好东西,会说嘴的。”

“就是这点不好。我婆家亲戚上门,也是尽力给他们拿好的、做好吃的,客人多来几趟家里,我就觉得好头疼。”

“咳咳!这人情往来就是这样的。他们今天吃了你家的,你们明天又上人家家里去。”黄主任家也有好多亲戚上门来,他媳妇也经常抱怨。但是谁家不是这样的啊?他们回老家时,人家也是杀鸡宰鹅的款待,做人真不能太计较,亲戚之间就要多往来,要是情份淡了,以后想找人帮忙,都找不着人。

张环和方姐相视而笑。

马大哥自从当爹后,花钱也没以前大方了,虽然什么东西都想买,但还是家里的孩子要紧。办的年货,他只按照妻子列的清单买。父母找他买东西,钱少的他就不收了,当是孝敬。但那些兄弟,他是一定要收钱和票的,不然容易闹矛盾,还会伤兄弟情分。嫂子们有意见,他全都听不见。

第90章 谢家村来了知青

今年张环和张瑾夫妻一起去谢家村拜年。

“环表姑,村里来了知青。”

“他们住哪啊?”谢家村可是没有多少空余房子的。

“两女三男,都分在村民家里,过了年,村长再组织大家建土坯房。”

“奶奶,要说大队长。”

“现在是搞了这些名堂。什么大队长,村支书。”

“村长年纪大了,想让你大表哥接班。”

“这是好事。大表哥,我看报纸上面有好多地方都有下乡知青,以后来谢家村的估计也不会少。”向新阳提醒两句。

“要是这样的话,就不好管了。”来的那几个以为自己多识两个字,就整天在村里指手划脚。

“政策怎么说的,咱们就怎么干,有法可依,那些知青也不敢闹的太过。”

“来农村建设,就是来种地的。他们还能以为自己来当村干部啊?!”

“他们还真敢这么想。”大表哥笑道。

“那就让其他村民削死他们。”

“已经吵过两回了,过了年春耕,估计又要闹一回。”

“这么金贵,那就送回去给知青办,档案记录下来,肯定把他们分去糟糕的地方。”

“那些孩子也不容易,大好年华要耗在农村里。”大舅妈心善。

“大嫂,你可别糊涂。隔壁村有家姑娘说好了亲,结果又看上知青,闹着要退亲,两家人都干了一仗。她是以为嫁个知青就能当城里人,最好笑的是那个知青,人家根本就看不上她。”二舅妈嗤之以鼻。

“大表哥,跟老村长和其他干部商量一下,也要约束村民。不然闹出点什么事,被他们去举报,肯定是会严重影响村子的。”

“是该要好好说说。”上了年纪的知轻重,也不能说排外,但他们是真不愿意家里的孩子跟知青结婚。后生和小姑娘都向往外面的世界,都想出去,难免心思浮躁。

张瑾家里有吃奶的孩子,急着要回去。张环不想这么早离开,但去年出了老光棍那事,也被大舅二舅赶上车。

“小枫还想让我陪他玩的。”

“这么大一个人,还玩什么呀?”被老光棍拦路这么大事,居然没跟她说。

“这大过年的。”张环讨好的对她姐姐笑,张瑾赏她一个大白眼。

出村的时候遇到很多村民,又停下来跟他们打招呼。看到了那五个知青,满脸稚气,还带着几分迷茫和倔强。

“他们是谁啊?”衣着很体面,还骑着自行车。

“亲戚。”

“是干什么的?”

“牛知青,玉米面你还换不换?”

“换。”多问一句怎么了?这些农村人真没素质。

村里人多,并不缺爱八卦的,张环姐妹的信息还是被他们打听到了。

“她们的运气真好,不仅住城里,还是正式工。”

“那个在百货大楼工作的,不知道肯不肯帮忙带点东西?”

“你有这么多钱和票啊?!”前几天不是说快要断粮了吗?

“我就听村里人说有去找过她买东西的。”

“她肯定不是给白拿的。”谁会那么蠢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