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两界后我帮古人搞基建(392)

作者:青鸟临星 阅读记录

韩星霁认真说道:“圣旨下达的那天开始,陛下就已经是陛下了,礼不可废。”

韩子勉又说道:“那先生也与旁人不同,先生是我……是朕的老师,不必对朕行礼。”

韩星霁微微一笑没有跟他争辩,韩子韶当初登基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

当然他不是说韩子勉以后会变成那样,只不过人心易变,坐上这个皇位之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谁也说不好,他还是小心些为妙。

皇帝看他顺眼的时候,他做什么都好,看他不顺眼的时候,可能进御书房先迈左脚都是错。

韩子勉也察觉出了一点,他是脾气软,但又不是傻。

真傻子也不可能在韩晓跟韩子韶手上活下来,他倒也不急。

前两任皇帝不干好事儿,让这位小先生升起了警惕之心,这也是正常的。

韩子勉让人给韩星霁看座之后便迫不及待说道:“先生,您回来继续掌管国学馆吧。”

韩星霁一顿,抬头说道:“蒋先生能力出众,这一年掌管国学馆,馆内氛围十分平稳,陛下莫要轻易换人。”

韩子勉歪头说道:“可他也就是不功不过,教出来的学生四平八稳,感觉比不上先生讲课。”

他也是跑去国学馆听过课的,韩子韶对他的看管没那么严,可能觉得他是个小废物,所以哪怕他去国学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韩星霁笑着说道:“国学馆现在要的就是平稳,只要先生们认真教书就可以了,臣之前能选出那些优秀人才是因为已经积累了数年。”

接下来他解释了一下,当初他办国学馆的时候,入学的学子可不仅仅是一年的科考生,而是没有官职的秀才都进去读书。

这些秀才本身其实已经在各个部门打磨过了,而且因为他们本身学问一般,出身可能也一般,所以做的都是比较基层的事情,这就代表着他们对基层了解更多。

现在的学生都是当年的新科,一个个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书读得够多,但经验不够,可不得压着他们慢慢学才行。

韩子勉听后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先生若是不想当国学馆山长,那就回京当个少卿吧。”

九卿都有少卿的副官,而且还不止一个,为的就是协助九卿处理各种事务。

韩星霁无奈笑道:“陛下莫要任性,臣如今只是个县令,如何能当少卿?”

一步登天也不是这么个登法啊,别说其他官员不可能同意,就连摄政王都不会同意皇帝这么胡来。

韩子勉有些茫然:“啊?不可以的吗?”

韩星霁心里有了不太好的预感:“陛下……对文武百官升迁循例知道多少?”

韩子勉腼腆笑了笑没说话,韩星霁就懂了——一点都不知道。

好吧,之前在书馆的时候,王太傅和楼时巍都没教过这些。

毕竟对于皇室出身的天之骄子而言,这些都是基本知识,早早就传授给他们了。

后来……也没人去关注南阳郡王这样一个小可怜是不是学了这些,韩晓不关注,韩子韶更不会关心这些。

韩星霁只好叹气说道:“陛下可以多看看书。”

他一边说着一边盘算着回头建议楼时巍给皇帝找个正经先生来。

皇帝不了解朝堂基本运转那不是等着闹笑话吗?

韩子勉似乎知道自己有些想当然,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先生莫生气,我会努力学习的。”

韩星霁确认韩子勉只是不懂,并不是真的要乱来才松了口气。

要是这位登基就要乱来,只怕丞相和摄政王当场换皇帝。

韩子勉还是有些不死心:“就算不做少卿也可以回京,总有别的职位合适。”

韩星霁温声说道:“现在还不行,合阳县百废俱兴,新粮食作物的种植还要推进,只有在合阳县摸清了农作物的脾性才能推广,这一点臣责无旁贷。”

韩子勉虽然很多东西都不懂,但大道理还是懂的,他有些遗憾说道:“那就……再等等吧。”

韩星霁这才放心了一些,跟韩子勉说了两句。

不过这一次他学聪明了,不过多插手皇帝的事情也不想试图去影响他的思想。

万一跟皇帝三观不合,说不定又要把他当眼中钉肉中刺。

跟皇帝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有必要的,哪怕是同窗,现在也是身份有别。

不过韩子勉脾气实在是太软,大臣们有很多时候还得寸进尺,搞得太后都看不过眼,忍不住站出来帮皇帝说话,这些人才收敛了一些。

当然也有可能这些人只不过是在试探韩子勉是真软糯还是假软糯。

结果发现这位是真的脾气软,但是相应地,大家又有些发愁,皇帝脾气太软也不行啊。

想要傀儡皇帝的那是权臣,正常大臣都想要个差不多的皇帝。

哎,算了,慢慢教吧。

不过很快,这些人就领略到韩子勉还是有点小脾气的,因为他坚持要给韩星霁封王。

第299章

韩子勉这个要求一提出来小朝会当场炸锅,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这怎么行?

韩子勉反问道:“为什么不行?乐安伯有大功于国,且不说他救治了上万灾民,就凭借他发现了两种新粮食作物还不够吗?”

这当然是不够的,总有人陆续发现新作物,不管是粮食还是蔬菜之类的,那总不能发现的人都封王啊?

韩子勉又开始念叨:“乐安伯还一手建立了国学院,毫不藏私地教导学生水利方面的知识,去年大灾,唯有他的学生稳住了局势,如今国学院还在按照他留下的教材学习,将来这些人外放为官,可能以后大雍都不用担心水患,这还不够吗?”

还不等众人继续说,韩子勉又说道:“还有乐安伯还种出了甘蔗,能够提取糖,这些糖就能制作黑火药,保证大雍战力,这些还不够?”

他这一桩桩一件件摆出来之后,大家才发现其实韩星霁真的做了很多事情。

只不过他平日里比较低调,也不宣传这些,导致大家很容易忽略。

治粟内史还是说道:“那也不值得封王。”

韩子勉淡定说道:“为什么不值得?先前宁王只是招降了几个匪徒就从郡王提升为亲王,怎么到这里就不行了呢?”

治粟内史下意识说道:“宁王是皇室宗亲啊。”

韩子勉笑着说道:“乐安伯也是皇室宗亲啊。”

众人愣了一下,这才恍然——对哦,这位也有皇室血统。

倒不是他们想要把韩星霁开除皇室,只是在韩星霁身上,母系的标签比父系要重得多。

别的皇室宗亲一说起来都是父亲是某王某国公的,到了韩星霁这里父亲是白身,母亲是郡主。

众所周知,郡主公主的孩子只是勉强跟皇室沾点边,但并不算是皇室。

然而韩星霁追溯血统还真是高祖长子一脉的嫡系,这就让他们有些茫然了。

治粟内史之所以反对只是觉得从伯爵到王实在跳的有点远,哪怕是郡王中间还隔着公侯两个爵位呢,韩星霁的功劳说大也大,可也没到那个份上。

更何况本朝很少会封外姓王,除非不得已。

不过对于皇室宗亲来讲,升迁体系就跟普通朝臣不一样了,他们想要升迁容易的很。

不公平是真的,但谁让人家投胎投得好呢?

韩星霁之前的官职都是按部就班,看上去似乎比较超脱,但因为后台比较硬,而且没太过分,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今换一个角度看,就感觉以前好像有点欺负人了。

一直没说话的丞相开口说道:“陛下,还请三思,从未听闻王当县令的,而且封王就要有封地去就藩,如今让乐安伯离开合阳,想必他自己都不愿意,难道陛下还要将合阳当成乐安伯的封地吗?”

韩子勉一时语塞,嘀咕说道:“可是也没听说过伯爵当县令的,你们不还是这么干了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