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番外(19)

作者:胡马川穹 阅读记录

她思来想去也觉得不解,就陪着笑说了句公道话。

“二少奶奶性子是有点闷,可心倒是极好的。前院小桃的娘得了重病,求到二少奶奶跟前。二少奶奶连问都没有多问,就给了她十两银子让她家去照顾。”

霍老太太缓缓点头。

“原先我看着谭氏处事还算利索周到,这才做主安排了这桩婚事。也不指望她能和林氏打擂台,只希望林氏一门心思撺掇秀哥儿不顾死活往上爬的时候,这丫头能帮我守住周家的根……”

她一直心生忧惧,最怕小孙子也像儿子和长孙那样没了命。

这世上的荣华富贵人人都爱,可也要有命去享。

老太太无奈叹气,抬头就见瑞珠期期艾艾地好像有什么话要说,顿时觉得这一个两个都是来添乱的。

瑞珠想起早上的事还是有些莫名其妙。

原本完整的猪大骨怎么在转眼之间就断做两半?

听说二少奶奶一直养在乡下亲戚家,看起来再本分不过,应该……不是什么深藏不露的江湖高手。

瑞珠为自己毫无根据的联想搅得好笑,所以霍老太在再一次问话的时候,她就摇了摇头说无事。

等打发走了瑞珠,霍老太太把林夫人亲书的信纸拿出来。越看越觉得心头厌气,什么叫谭氏终究不是良配,如此一别两宽甚好?

秀哥在花花世界里乱了心性,非要纳一个下贱妓子为妾,林氏这个当娘的没说好生劝着,反而找人巴巴地把这件事捅露出来……

谭氏进门总共不过三四个月,这不是眼睁睁的逼着她去死吗?

于是霍老太太隐隐生悔。

这桩婚事林氏不愿意,孙子也没看出多欢喜。要是真把休书拿到衙门里去上档,那无辜的谭氏心里只怕也要生怨。

自己倒成了里外不是人的多事老婆子……

想到这里她不由埋怨起自家的老头子,作甚非要早早做下这门亲事,成与不成都要受乡人指谪。

不过话说回来,霍老太太也做不出落井下石的事儿。

那谭氏从小就没了亲娘,如今父亲又沓无音讯生死不知,家里开的铺子差点被那些闹事儿的泼皮抢光了。若不是周家凭着一纸婚约及时伸出援手,光那些要债的就能把谭氏当场生吞活剥。

当初霍老太太一是为了恪守信义,二是为了和林夫人打擂台,才履行这道早年定下的婚约,等谭氏嫁进门来也慢慢觉察出这女子的长处。

她又叹了口气,心想周家列祖一向标榜仁义忠直,绝不能作出无故休妻的丑事。

晚饭的时候,霍老太太看见谭五月一双眼熬的通红,就知道她正在赶制秀哥的衣服。

想起那封信,心里终究有些不落忍。

“我箱子里有一套蝶穿花的红宝头面,等会儿我收拾出来叫人送到你房里。你岁数也不大,正是穿戴这些鲜艳之物的时候。女人总归先要爱惜自己,才能得到别人怜惜。”

谭五月拿筷子扒拉了几下碗里的饭粒,忽地抬头直截了当地问,“我听说京里有来信,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儿?如今……我身边已经没什么亲人了,还望祖母不要瞒我。”

谭福保这么久没有消息,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多半已经殒命。大家都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不过是给谭氏还留一个小念想。

霍老太太不禁和瑞珠交换了一个眼色。

没想到这丫头一向迟钝如木,这时候却突然敏锐如斯。

她想了一下就含糊说出自己的打算,“秀哥……好像闯了祸,但信里说的不清不楚的,我也不好跟你念叨这件事。现在已经开春儿了,我想着左右无事就干脆到京里走一遭。”

孙子在老家时一向都是好好的,肯定是那个林氏不消停乱撺掇。

只要她这个镇山太岁亲自出面,什么妖魔鬼怪都要现出原形。

谭五月忽然撩起衣裙跪下,“……我想跟您一道去!”

霍老太太转念一想,就以为他们是少年夫妻舍不得分开。秀哥在这段姻缘中用了多少心思她暂时猜不准,但这个敦厚的丫头显见是用了十成十的心思。

其实这也不难猜,秀哥那副俊秀模样谁见了都丢不下手……

霍老太太自以为了解谭五月的小女儿心思,觉得也没什么丢人的。

秀哥一时惑于外边的美色,冲动之下写下休书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是家里老人做主的结发夫妻,两个聚在一处说说笑笑,那些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自然就能撇开在一边。

她想了一下,觉得休书的事可大可小,就兴致勃勃地准备起进京的物事。

三月上巳节刚过完的时候,府学胡同的林夫人得知霍老太太要带着谭氏一同进京,心里一时气恼得不行,觉得家里这些老的少的一个个都没眼力价儿。

如今秀哥的前程正是最要紧的时候,老太太这时候过来裹什么乱?

再过两天就是武举试,林夫人早早就和人打过招呼。

到时候让周秉上台去初试上过过瘾,等二试的时候就直接把人刷下来。

这孩子受了大挫折肯定不甘心,到时候就能老老实实的去参加半个月后举行的文举。只要他的文章做的不是太蠢,皇帝隐晦地保证过,说最起码也会赐他一个同进士的出身……

林夫人觉得自己对这个小儿子可以称得上是呕心沥血,一步一步都给他谋划好了,只要照直走下去就是镶了金边的锦绣前程。

可皇帝的话也说的十分有道理。

——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是想当家作主的时候,有些关卡他不自己去碰个头破血流,他自个是不会长教训的。

林夫人一心一意等着的……

就是周秉铩羽而归。

武试举的第一场就是射箭,兵部的校场上摆放着箭靶子,叫人咋舍的是箭手必须站在百步之外,十中其八才算合格。

这第一关就刷了不少人下来,从各地赶来的考生骂骂咧咧的站在后头,说今年的武举试怎么这么刁钻,老子若是有百步穿杨的本事早就去九边当大将军了……

周秉掂了掂手中的五石弓,半眯着眼睛对准了远处的靶心。

春日下兵部几位大佬坐在远处的卷棚里悠闲喝茶,书吏在一旁小声报着考生的姓名籍贯。

就有人敲着桌子轻赞,“……不管这些孩子的真本事如何,这一个的样貌倒是都长得相当出色。”

敢来参加武举试的都是正当年的青壮,精气神和参加文举试的学子全然不同。

周秉的一身气度本就唬人,又穿了一身显露劲瘦身材的玄色箭袖长衫,束着样式古朴的竹节簪。整个人倜傥俊逸,透着一股干净利索的味道。

青年挽着大弓手持长箭,一双骨节修长且透着力度的手指轻松一放,那箭矢就“嗖”地一声牢牢钉在靶子上。

有军士挥舞着小旗报告考生的成绩,负责誊录的书吏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打眼看这只是一个长得格外俊美些的浮夸纨绔,竟然能十射十中……

武举试除了骑马射箭也有笔试,虽然并不要求考生有排兵布阵的大能,但也要求考生能通读几本兵书。

要不然到时候上战场的都是些目不识丁的大老粗,连上司们的意图都听不懂也是一桩难事。

结果……不知是对手们的水平太烂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反正到了最后周秉拔得头筹。

一直殷切等在兵部大门外的林夫人得知确切消息后,一时间目瞪口呆不敢置信,一口闷血险些吐了出来。

她有再大的脸面,这时候也不敢闯进去跟那些老大人说,儿子其实不太想要这个武状元的功名。除非她想耽误周秉的前程,硬生生再等三年后的下届春闱……

第15章 第十五章 西暖阁的应对

勤政殿的景帝看到大红绸面的武举试录取名册时,先是瞪大了眼睛然后笑着摇头,“这周秉既然在武学上有如此造诣,奉安夫人干嘛要让他削尖了脑袋,非往文举上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