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边人+番外(5)

作者:胡马川穹 阅读记录

只可惜数天后降罪的明旨下来,这些好物件还不知道要便宜谁?

夜色渐渐浓重得看不清那人的面目。

庾湘兰几乎愉悦的想,谭氏虽然占了周秉一辈子的正室名份,自己……却占了周秉一辈子的人。

虽然周秉歇在后宅的时日实在少得可怜……

看着母亲眼中跃跃欲试的亮光,善于揣摩的周晖立刻猜出她的大概心思。

忙拉着她的袖子摇头劝阻,“那位……大人所说的和我私底下打听到的情况基本上差不离,眼下的周家已经危如累卵。外头不知有多少人等着落井下石,实在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自己儿子的话庾湘兰还是听得进去的。

就拢了拢斗篷细声笑,“是呀,我跟这等丧家之犬斗什么气,好好过我的日子才是最紧要的。日后到了那边你千万好好读书再不可贪玩,像你……亲爹一样正经考个状元回来,我就是即时死了也是欢喜的!”

周晖暗暗松了一口气,搀扶着生母小心地往回走。

跨过回廊时实在忍不住回了一下头,就见肉眼得见的极远处有火光明明暗暗,那是正堂棺椁前的硕大铜盆在焚化祭奠亡人的纸活儿。

可有什么用呢,现在家里纵有金山银山又有什么用呢?

父亲……周秉一辈子活得肆意潇洒,这世上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他。

周晖从小就觉得没有人能够超过父亲,那是高山厚土一样的存在。就是他的那些同窗师长,也因为他是周秉的儿子而另眼相看。

可如今人一没了,连上门吊唁的宾客都没有几个。

与周家相厚的人碍于往日的情面,也只敢趁着夜色上门拈几炷清香。

大多数的人家都在后面小心翼翼的观望,等着头顶的最后一块巨石砸下来,再来决定是否与周家继续走动?

朝堂上的新旧更替就是这么冷酷,且无半点人情味……

第4章 第四章 传说当中的人物

知道周秉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时,刚刚二十岁的周晖心底有无处宣泄的苦闷。

一边庆幸自己终于有绝好机会能够从这个不可挽回的烂泥沼里爬出来,一边觉得没意思。

——那样俊秀的神仙人物果然是神仙人物,竟然与自己这样的凡人没有一段真切的、切割不断的血缘之亲。

周秉,是京城一段不可复制的传奇。

弘德五年四月春,邑州兴王府的仪卫司典仗周墀刚给第二个儿子摆了满月酒,恰巧兴王府刚过两岁生的小世子需要新乳母。

原来的乳母生了疥疮,不好再呆在王府了。

小世子身子金贵,打小极聪慧又有主见,挑了几个都摇头说不合心意。

周墀的妻子林氏性情果断,年轻时曾经是兴王妃的贴身女官。听闻消息后立马义不容辞地撇下小儿子,主动请缨照顾生来就体弱的世子。

周墀的小儿子认人,离了亲娘后整夜整夜的哭嚎,险些把一家人逼得火上房。最后还是兴王妃听说了此事,亲自做主把两个相差不大的小子放在一处喂养。

周典仗这个让人淘神的小儿子就是周秉。

大概天生就是老周家的种,这小子从小就性情霸道,在摇篮里就敢跟兴王世子抢奶。

但是老天爷注定他这辈子吃不了几口亲娘的奶水。

三个月后,京城的世宗皇帝因为偌大岁数依旧无子导致江山社稷堪忧,悄悄派人在各个宗室间甄选嗣子。

老皇帝斟酌许久,选中了兴王府刚会喊人的小世子为嗣子。

一纸令下,伺候小世子的太监宫人保姆嬷嬷通通随侍京城。作为兴王夫妇最信任的人,王府的仪卫司典仗周墀和妻子林氏成了贴身护佑太子的中坚力量。

然而这个人人为之侧目艳羡的皇家嗣子不好当。

世宗皇帝身子羸弱,生怕在闭眼之前这个新太子养不熟,所以彻底隔绝了小世子与兴王府的联系。

又怕后宫里有哪位嫔妃的肚皮能够侥幸鼓起来,说不定在有生之年还能够有自己的亲生子,所以正式的册封令迟迟未颁下。

兴王府的小世子身份何等尊贵,却只能这么尴尬地、不明不白地在皇城住下。

除了有限的几个王府带来的家生奴才,周围都是跟红顶白的势利人。

为着一匹质地细腻温软的棉布,一筐没有烟尘的银霜炭,林氏这个昔日正七品的尚宫常常低下身子去苦求得来。

所以那段艰辛的日子极不好过。

所幸的是弘德十五年,世宗皇帝病入膏肓,到最后终于接受了自己这辈子注定命中无子的事实,临终前让内阁草拟了兴王府世子承继大统的诏书。

也许是不满国祚被赋予一个十二岁的小毛孩儿,老皇帝的龙体还没有正式入皇陵安寝,几个有异心的宗室就裹挟着朝堂的某些势力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乱了起来。

因为有内应,固若金汤的十二道宫门很快被攻破。

那时周墀只是旗手卫一个小小大汉将军,虽然勇猛刚毅但终究难敌众手,为护太子周全最后力竭而亡。

他刚刚升为金吾卫右卫小旗的十七岁长子周韦,职责是警备皇城西面。在南熏坊巡视东直门时正好遭遇磨刀霍霍的乱军,因为不备也在同一天战死。

等接到密旨驻守丰台大营的将领们赶到镇压时,宫里宫外已经死伤无数。东华门因为靠近太子居住的钟粹宫,镶嵌八排金钉的红漆大门被箭簇刀斧劈得狼藉斑斑。

这就是后来史书上有名的景纪元年之乱。

太子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厚葬所有战死的将士。

尤其是周家一门父子双烈士,更是赏下无数金珠作为抚恤,还亲口赐封周墀的妻子林氏为奉安夫人,得享一品诰命夫人的俸禄。

根正苗红的周家小儿子周秉前途一片大好。

奈何周家的老祖母霍氏因为独子长孙意外亡故,对皇室产生了抵触。又心疼跟前这个唯一的独苗,对丰厚封赏不为所动,只是像眼珠子一样盯着这孩子长大。

直至周秉顺顺当当的成年,在老家遵循旧礼娶了早年定下的妻子谭氏之后,霍老太太才舍得放他进京当差。

在江州野生野长的周秉汲取父母双方的优点,从小就生得过分俊俏。

他十八岁时,身姿高大挺拔肤色白皙透亮,一双漆黑如墨的丹凤眼望着人时总感觉脉脉含情,不说话时天生有一股贵介公子的清雅绝尘。

这样的人偏偏性子豪爽仗义,最好结交各路朋友,对于三教九流几乎是来者不拒。甫一进京就掀起一阵浪潮,引了无数狂蜂烂蝶日日在周家附近盘旋,有好事者曾经戏称他为“小孟尝”。

大概是乡下老祖母过于娇惯,这人实际上性子暴躁易怒且极好打抱不平,仗着一身气力拳脚功夫极硬,短短时日不知闯下了多少不可收拾的烂摊子。

生的漂亮的人,纵然犯下错事也让人感到情有可原。所以周秉有多少说得来的朋友,就有多少看他不顺眼的对头。

偏偏年纪相当的景帝极为欣赏他的质朴赤忱,对弹劾奶兄弟的折子通通视而不见,越发纵得周秉无法无天。

这一矛盾在景纪八年更是激化到顶点。

周秉这个张嘴就露出败絮馅儿,人人皆知不学无术的绣花枕头,竟然堂而皇之地中了二甲进士第。

虽然中举的名次不怎么样,但他立刻被授了七品庶吉士。比起许多皓首穷经一辈子却一无所获的落第举子,简直幸运得让人眼红。

明眼人都看得出里头有暗箱操作,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终于激起更多人不满。

那些人拿偏袒任性的皇帝没有办法,就使劲往没什么根基没什么背景的周秉头上撒气。无论他做什么,都挑的出来一大堆的刺。

无数弹劾像雪片儿一样堆成了山。

但所有的一切注定无用,皇帝认准的事谁也改变不了。

而周秉也知道自己不受某些大人物的待见,渐渐改了往日的张扬,收敛脾气学着待人处事。学着文人吟诗作画处事圆滑周到,还像模像样地做了几件让人赞叹的大事,外界对于他的评价终于有了改观。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