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交了天灾信息[囤货](53)

作者:七七V587 阅读记录

但那一瞬,她们心中忽然有些忐忑,没人反应过来提前开门。

当大家反应过来相互对视一眼去开门时,宋倾的通讯却响了起来,她们也就这么停在了门旁。

“宋教官就这么走了,我们不追上去吗?”吕悦站在门口望着她的身影出声。

她舍不得这些室友们,也舍不得宋教官。

吕悦不由得嫌弃自己不会煽情,刚刚为什么不抓住时机早早道别。

虽然她们几人现在都有进入独立军团的资格,但目前训练好的觉醒者只有他们这一批,第二批觉醒者刚刚开始陆陆续续出现,还没进行训练,军团肯定短期内无法建立起来。

所以他们这些人还得先归属原军区,执行各个调令。

譬如吕悦即将去第四安全区军区任职。

她知道,以宋教官的身份和能力肯定在第一区,要不然就是到处出任务,以后很难遇到。

贺芸看向大有真的追上去想法的吕悦立即劝道:“宋教官的通讯刚刚响了,她应该是接到什么通知,我们现在去找她也见不到她,只会影响她。”

燕依安慰她:“宋教官特殊能力这么厉害,咱们都能进独立军团,她肯定也在,指不定到时候她就是我们顶头上司。”

众人一想还真是,原本没和宋教官道别成的心情一下子好了很多。

几人很快就将话题转移到对方身上。

贺芸主动提醒向菱菱道:“你的调令是最安全的,但也是最麻烦的,到时候有什么事解决不了不要硬抗,直接上报,趁着我和燕依目前还没接到调令,申请我们一起训练他们。”

从前她所在的特战队只有她一个女生,她又不擅长交流,加上对自己要求高又达不到陷入偏执,才导致她脾气冷硬。

虽然现在她还是想继续自己兵王的目标,仍旧心比天高,但这不妨碍她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合作。

目前觉醒者陆陆续续出现,国家将其监测出来登记后,凑到足够人数后组成了第二批。

军区这边有两千人左右,民间也是二千人。

这一次的觉醒者没有任何规律可言,上有七八十岁的老翁,下有三岁的奶娃娃。

向菱菱的任务是和齐岳等人一起作为专精训练第二批军人觉醒者,同时协助元治等人训练民间第一批觉醒者。

这两批人会在同一个军区相邻基地进行训练,向菱菱来回穿梭也不会很麻烦。

军人出身的觉醒者关于纪律的服从性以及本身的身体素质等,先天有着极大的优势,训练起来会明显顺手。

难就难在那批民间觉醒者。

虽然国家是想尽量训练他们,让他们能尽量得到系统性的指导,不埋没本身的天赋。

但这批人在训练前就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有几个刺头短短一两天已经扬名她们这些人都耳闻的程度。

暴富后往往都难以再维持之前的心态,大家能理解一二分,但却不会纵容。

想到其中的传闻,向菱菱眼神犀利:“我倒要看看这批人能翻什么天。”

不知天高地厚的就是欠捶打,多教训两遍就好了。

哪个当兵的不是从新兵蛋子被锤打成国家利器的。

吕悦边收拾行李边说:“估计用不着你,元治就直接出手了。”

谁能想到当初浪费粮食对宋倾最不服的元治,最后变成宋倾的头号粉丝,对特殊能力极致钻研,对纪律绝对遵守。

这短短半月,他们都有了蜕变。

“名单在这,那你看着挑人吧。”周邵将手上的名单递给宋倾。

宋倾接到紧急通知后赶过去,就见到了她最新的调令。

因为她上报的消息里提及过末日到来后种植业面临致命打击,粮食无法种植,只能靠吃存粮生存。

农科院那边的人得到消息后,一直在寻找各种办法,致力于培养出最新的可以抗极端天气的作物,但目前仍然没有什么进展。

就在这时,远在利加洲,自筹经费外出进行培育项目十年,如今已经七十高龄的荀学文教授完成了他的项目,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有了意外收获。

第39章 新任务

荀教授带领的团队一直想彻底解决国内粮食问题, 意图打破水稻生长周期,让昭国实现一年内可以种四季甚至五季的水稻,早日解决粮食问题。

十年的杂交改良育种选培, 他们不知道在利加洲种了多少季水稻,终于成功孕育出了从发芽到成熟, 整个生长周期只有一个月的速熟水稻,比正常早熟水稻生长速度缩短三四倍。

同时为了让农民们有效节省种植成本和劳动力, 他们还将利加洲本土野生稻与一年生东洲栽培水稻进行种间远缘杂交,成功培育出了可以一次栽种多次收割, 类似韭菜可以一茬茬收割的多年生水稻。

一年插秧可以收获十茬, 且不影响水稻产量。

这两种新型水稻的出现在国际上都是让人震惊的存在。

然而这还不是最振奋人心的消息, 荀教授的得意弟子宋涿极有可能在师父的基础上, 培育出了一株多年生速熟型水稻。

为什么说既有可能,是因为这株水稻刚出来没多久,只验证了两茬, 剩下的还是未知。

但可以确定, 生长周期极短,第一茬仍维持在三十天左右,收割后第二批因为省去育苗和部分拔节时间,只要二十天就可以成熟,且目前两次结穗出来的水稻产量质量都没问题。

有一就有二, 只要这批新型水稻继续研究下去,他们极有可能研制出生长周期更短, 茬数更多的水稻。

末日农作物种植的困境在与无法大量种植,无法大量收成, 毕竟外面的天灾不断,无论哪种对作物都是致命性打击。

上一世, 国家在安全区内建立过一个全方位遮蔽,抗风防寒耐寒的种植基地。

但投资成本巨大,大量人力物力投下后,只能保证十万亩的基地。

哪怕昭国人骨子有种田基因,水稻亩产一千五百多斤,小麦亩产一千二百斤,但正常的生长周期最快也要三个月左右。

上一世因为没有充足时间准备,安全区的数量只有七个,每个安全区有一亿多人口,三个月一亿多斤粮食的产量远远不足,一次产的一天就解决了。

甚至有时候遇到变异种偷袭基地,还会直接减产大半。

至于觉醒种田方面的特殊能力者,觉醒者本来数目就少,这方面的就更少了,所有安全区的总数加起来不足十万人。

前期大家特殊能力等级都很低,一天催熟不出一斤,后面慢慢升级,可以催熟十斤,可这一天百万斤粮食与一天十亿二十亿的消耗比起来杯水车薪。

且末世越往后植被越少,他们的升级和能力使用都受限制,她记忆里没有一个木系方面的觉醒者能力超过五级。

于是,因为巨大投入与极低的产出回报率,外加人口越来越少,国际局势混乱战争频繁,种植基地逐渐没落消失。

当然,那只是上一世。

这一次安全区足足有二十个,人口最多的也不过八千万,最少的只有三千万,十亿人口平均一下,一个安全区五千万。

而且这次基建措施又做的比之前到位,人口死亡率肯定大大降低,人手不足的情况短期内绝对不可能出现。

就算一个安全区只有十万亩种植基地,基地只能亩产一千五百斤,一次收成一亿五千万斤,三个月就能有六亿斤,几乎是上一世的四倍。

若是每家每户领取一些在室内种植,还能再缓解一些压力。

还有木系方面的觉醒者,他们催熟这种新型水稻的速度绝对能再翻好几倍。

外加后续很可能有其他突破……

总之,虽然进度缓慢,虽然目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粮食问题,但未来可期。

一切都在慢慢变好,未来会更好。

宋倾看着手上的预备名单有些意外:“全部都是觉醒者?我只能在这批学员里挑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