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布庄(7)

作者:经冬复历春 阅读记录

“要不怎么说宁当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呢!”

“我几个同村不光钱没了,人也死在了劫匪刀下。唉~,活生生的人啊,昨天晚上还在一起说话,今天就没了。”

“金陵城的官府不管吗?”

“怎么管?!他们自顾不暇,哪还有空管我们老百姓的死活。”

“也不知道这场战乱什么时候能结束。”

“我们现在算什么?流民吗?”

“是啊。到了城池安顿下来,也不知道籍贯的事怎么说。唉~”

“别管那些了,都先活下来再说吧。”

同行之人唉声叹气,满面忧愁,隐隐有哭声传来。

百姓们本就背井离乡,惶然惊恐,日子久了,事事又得李临安排,彼此关照。

百姓们对李临是极为感激的, 日子愈久,李临的声望愈高。

李临将在人群中能说上话的人召集,嘱咐大家一路上须得暗暗警惕。

虽然他们人多,但劫匪流寇怎么会放过到嘴的肥肉!

大多数人此前已经经历过劫匪袭击,意识到事情有变,当即便大声喊道:“劫匪来了,大家小心!”

众人在短暂的慌乱了一阵之后,很快就恢复镇定。

想起李临事前所说的,让老弱妇人躲到中间,青壮男子们手持各类趁手的物件守在外边。

被保护在里面的沈曼意外地看到李享也在最外面,当劫匪拿着大刀杀来时,他没有闪躲,而是手里拿着一把菜刀迎面冲了上去。

沈曼的眼光一直在注意着李享。

她看到李享杀掉一个劫匪。

她看到李享去帮助另外一个被劫匪缠身的人,然后两人合力杀了他。

她还看到,李享为了救一个年轻的孩子,被劫匪砍中一刀。

劫匪退去后,百姓中有不少遭此横难的人,面上难掩愤恨的、躺在地上休息的、倚靠在一起低声啜泣的、昏迷不醒的、染血死去的,不胜枚举。

众人都在休息。

沈曼坐在爹娘身旁,满脸茫然,两眼直呆呆望着天空。

她心中不解。

她想不通为什么……

同样一个人,为什么既能将同村的姑娘卖入青楼,又能奋力保护同行的人,也能在众人无暇注意他的时候,冒着身中一刀的危险去救一个人?

这就是于柏洲说的时代与环境吗?

那她的恨呢?

她还要不要向这样的李享报仇?

沈曼整个人陷入不知所措当中。

第一次打退劫匪之后,李临对于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便将青壮男子们组织起来。

让他们白天夜里加强警惕,再分成小队进行警戒巡逻,每个小队都有自己负责的范围。

再加上之后几次的合作,李临已经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和威严。

众人见他们竟然打退劫匪,顿时觉得有了希望。

五天后,他们经过了第一个城池,临泉城。

沈曼看到距离城门一里外的地方,东倒西歪的躺着好些百姓,还有的独坐在树下,有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但无外乎都是神情惶恐,脸上都带着前途未卜的茫然与无措。

李芙皱了皱眉,问道,“发生什么了?他们怎么都不进城?”

李夫人摇头道,“恐怕是被拦住了吧。”

有人去打听,很快便来回说了,“真的是想不到啊!城门关了!”

有人问道,“那进出城的人呢?怎么才能进城?”

那人回答道,“进城可以啊。城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了,每人须得缴纳五两银子的入城费用。否则就会被守门的官兵拦在外边,不许进去。”

他们一行人中有人哀嚎起来,“怎么会这样……”

旁边有人说道,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让人进去的。

但后来,就变成这样了。

众人歇息时,沈曼听到李临八岁的儿子问他,“父亲,他们为什么要关闭城门?”

李临摸了摸他的头,“因为一座城池的承载力是有限的,居住的地方是有限的,拥有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懂tຊ了吗?”

李临见他摇了摇头,接着说,“城池之外百姓的疯狂涌入必然会造成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居住和饮食还是小事,更要紧的是治安。所以,城中官员想了这么个宽出严进的法子。”

“五两银子的入城费用,对于豪门富户并不是一个问题。”

李临叹道,“是。但这世间最多的,终究是普通人啊。”

有人选择掏五两银子的入城费用。

有人选择留在城门外。

虽然眼下不能进城,但城门外的地方总是安全的。

他们等等,说不准没几天,就让他们进城了呢。

沈曼还看到,李享也留了下来。

爹娘问过她,他们一家要不要也留下,十五两的入城费虽然高,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当时沈曼摇了摇头,她笑着对爹娘说,“爹爹娘亲,我们还是去青州城吧。我们在青州城重新开一家粮食铺。”

一行人继续往青州城的方向行进,只是前进的速度并不算很快。

离泸州城越远,遇到的劫匪流寇便渐渐地少了。

经过一处山林时,李临提醒大家要小心些。

果然他说对了。

走进山林约有两刻钟,一伙山匪高声杀来。

众人虽然也将山匪杀退,但这次伤亡很重。

李临的护院又死了两个。

这伙山匪,好似不像寻常的匪贼,异常的凶狠。

竟是比那伙落草为寇的官兵还要厉害。

李临猜测,这伙山匪只怕并非是真的山匪。

有一种可能是,各地豪强知道泸州城与金陵城遭遇战乱,富户和百姓拖家带口,带着全副身家纷纷南逃。他们叫手下人伪装成劫匪,便可趁机大肆敛财。

只是这话不能说出口。

战乱一起,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许多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走过这么远的路。一路上行路艰辛又缺水少食,尚且不知来日如何。

如果他们知道,仍旧有人虎视眈眈的在一旁冷眼看着,一心想将他们敲骨吸髓,要耗尽他们最后一滴血肉。

这会像是一瓢水洒进了油锅,炸开的。

战乱并没有很快得到平息,反倒愈演愈烈,就像是一块石子砸到水中,荡起了圈圈波澜,在这世间的每一个人都难免承受到了战争的余波。

一路上经过许多城池,总会有人选择停留。

沈曼看到,离泸州城和金陵城越远,入城费用也越低。

从临泉城的五两到后面的四两、三两、二两、一两、五钱、二钱,一钱。

从临泉城算起,他们一行人又走了有十几天吧,经过的城池便不再收入城费了。

凡一城,这是第一个不再收入城费用的城池。

沈曼眼望着那个叫小和的姑娘身上背着包袱,一手牵着一个弟妹进了凡一城。

沈曼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小和的时候,小和肿着眼睛,还强打起精神安慰两个在掉眼泪的年幼弟妹。

沈曼问了旁边一位大娘,他们爹娘呢。

大娘叹息道,他们的爹娘已经死在了路上,小和准备带着两个年幼弟妹前往临泉城去投奔亲人,尚且不知能否被人接纳。

他们都没想到,小和三姐弟根本没有进临泉城的机会。

一个孩子,带着两个更年幼的孩子,沈曼不知她的未来将会是怎样。

一切对她而言太不公平了,她并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道。

众人继续赶路,历经一月,终于到了青州城。

第七章 动荡不安

从泸州城与金陵城的战乱开始, 再到后面青州、云州、丹州、津州各州勤王护驾, 大雍的局势愈加动荡不安。

沈曼一行人即将抵达青州城的前一天,有朝廷差役到驿馆送信,说是西州王杀死朝廷派去的官员, 自立为帝。

等沈曼第二天到达青州城附近时,更大的噩耗传来——皇帝驾崩了!

这位皇帝是否死于非命无人知道, 但大雍朝廷内外乱起来了却是真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