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娇娘(44)

作者:一一年 阅读记录

万无一用是书生,她现在就是这种感觉,学了一辈子的知识,到了古代连糊个温饱都不容易。第一次,她后悔上学时候没有做一个学霸,一直以来混在中游,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她还自得的很,觉得自己懂得知足,觉得自己活的自在。

其实都是因为生活**逸,安逸的让她没有上进心。

沈华深吸了口气,寒冷的凉气吸到肚子里,让她更加深刻的意识到,她要赚钱,她要努力把脑子里所有能用的东西都利用起来,她不要过现在这样的日子!

作者有话要说:

穷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字,无论是情感上还是生活上,穷都太可怕了。

我不喜欢穷,我喜欢钱,我喜欢朋友。。。看见钱我就高兴。。。看见有读者我更高兴!

昨天有小伙伴问,留言我就给红包,那是因为我觉得红包能让你们高兴,你们高兴了,就会给我更多的留言,我看到留言,我就觉得我富有了。。。

所以,谢谢你们让我有富有感。。。么么哒

第24章 脱鞋子

读者“安之若素”,灌溉营养液+12016-11-30 10:38:23

读者“童谣的谣”,灌溉营养液+12016-11-24 21:44:50

等春溪洗了碗回来,两人开始拆纱线,稍微长一点的线一圈一圈整齐的绕在竹枝上,短的线也一根一根的先摆在一旁,可是,数量一多依旧乱在了一起。

这不行,王氏在一旁看着摇头,说:“这只能一边拆一边绣,要不,咱就绣梨花,反正也是白的。”梨花不需要花样子,她随手就能绣。

之前沈华还担心没人认识她要画的白菊,现在听王氏提议梨花,她反而觉得出奇才能卖的出去,不然,随处可见的梨花,绣坊为何要收绣技一般的王氏绣的。

沈华没接话茬,而是偏过头和春溪说话:“大姐,县城那家绣坊卖的物件真好看。”

“咱们当然觉得好看啦,因为里面的图案都是咱没见过的。”原本想答王氏话的春溪听到小妹点她的名,便先应了沈华,应完后看着手中的纱线若有所思。

“那她们怎么都不卖我们见过的东西呢?像荷花啊,莲蓬啊,鱼啊,草啊……”见春溪不啃声,沈华用胳膊肘碰了碰她。

回过神的春溪嫌弃的直撇嘴:“你傻呀,那些人人都会绣,卖给谁啊。两个物件,一个是大马,一个是大鱼,你卖啥?”

“自然是买大马。”

春溪赏了她一个还不算太笨的表情,放下手中的纱,撑了个懒腰说:“娘,绣啥梨花啊,那人人都见过,绣的好不好一眼就能瞧出来。还不如听花儿的,让她瞎画个什么花,反正那些有钱人家就爱买些没见过的物件。”

沈华垂下眼,什么叫瞎画?!

再抬头时,王氏和春溪目光灼灼的看着她,沈华冲她们点了点东屋的方向:“等线拆得了,我就去借纸笔,你们说能借着吗?”

……

镇上的日子过得平淡,期间沈老头来看过一次,见春山气色不错,连说了几声“好好好”。他来除了送些米面,主要还是把春河送来,说是在家闹的厉害。

王氏心里有数,定是婆婆不愿意帮她看孩子,送来便送来,加上她爹娘送的吃食,省着点也够她们娘几个两个月的嚼用了。而且丝线已经拆好,就等花样子,她便可以开始着手绣花。

因为制作工艺的缺乏,除了体力活外,任何手工技艺类的产品,价格都不便宜。

所以,让沈华去跟一个小孩借值钱的东西,有点欺负人家里没大人在的感觉。

她到底还是没有去东屋借,只跟春溪要了一个荷包,里面塞满了碎布,然后套在一根竹子上绑紧用来当毛笔。

以前经常看到广场上有老人拿毛笔蘸水写字,冬日里水干的慢,说不定能行。

沈华的座右铭:总得试一试。

春溪就拎个水桶跟在她后面,这几日她也看出来了,小妹鬼点子特别多,就是大人嘴里常说的鬼精鬼精的那种孩子。她一点不觉得鬼精有啥不好,能捉着鱼逮着鸡,可都是小妹的主意。如果没有卖鱼的钱,大哥说不定就真的没治了。

沈华可不知道春溪心里的想法,她正站在一面青砖墙前考虑怎么操作。

“大姐,你在这等会,我去找点东西。”

看着小妹往厨房跑,春溪放下水桶也跟在后面:“花儿,你找啥啊,我帮你啊!”她看到沈华在扒灶膛里的灰,一转头跑了出去,再回来时手里拿了个簸箕等在灶膛口。

沈华一边用火钳子往簸箕里扒灰,一边说:“大姐,一会我画的时候,你把灰撒上去,这样灰就留在有水的地方,画就能保持一段时间。”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