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娇娘(99)

作者:一一年 阅读记录

周围的目光有不明所以的,有看笑话的,有责怪的,有鄙夷的,有担心的……

气氛从刚刚的热闹瞬间冷了下来,人群里不知谁喊了一句,“天好像要下雨了,别在外面疯了,快回去吧。”

沈华看向说话的人,是一位老人,见沈华看他,还冲着她挤了挤眼睛。沈华回了一个笑脸,谁说老人都是碰瓷的,也有可爱的。她趁机跑去和春溪春武站在一块,“那位阿爷说要下雨,不上山了,我们回去吧。”她感觉到那个小地主的目光一直追着她,但她实在是不喜欢他爹看她的眼神,就像城里家长看乡下孩子的那种鄙夷和防备。

她能理解对方作为家长想要爱护孩子的心,但不能接受。

所以,这位小朋友,还是离远些好。

三月天,小孩脸。

早上还艳阳高照,下午就阴风阵阵,沈华她们前脚刚到家,后脚天就下雨了。

老爷子看天看的还挺准,沈华一直都很佩服庄稼人,他们的经验有时候比科学仪器都管用,想想现代的天气预报,报雨水就没准时过。

……

今年雨水足,沈家又刚买了好田,就等这场雨下完了好下秧苗。一家人听着屋外淅淅沥沥的下雨声,心里期盼的很,年景好,就表示有个好收成。

雨下到傍晚就停了,沈婆子也是个闲不住的人,招呼三个媳妇,一人一把铁锹,借着有限的亮光,把后院那块菜地给翻了出来。

晚上躺床上的时候就开始喊腰疼,沈老头就唠叨她,“你急啥,明儿等成定他们回来,让他们翻就是了,生儿子不就这点用。”

沈婆子这会不服老都不行,顿时感慨起来,“也不知道累死累活一辈子,有没有那个命享福。”

地里的活耽误不得,第二日沈家几个儿子回来,先是把工钱上交,紧接着就跟沈老头下地插秧去了。沈婆子则带着媳妇把这几天积攒的家畜粪便挖出来,混上碾碎的豆角壳,麦草和稻草秆以及各种蔬菜下角,之前没想到会买地,冬天里的沤的肥就有些不够用。

王氏和何氏负责把硬疙瘩似的粪便弄碎以便和各种碎渣混起来,陈氏则负责去河边挑水,沈婆子铺一层,她浇透一层,一层层堆积起来,然后在最外围用泥土封好,一般要沤两个月左右。

新买的地之前已经上过一遍人粪尿,怕肥力不够。

大人们忙和,小孩子也不能闲着,被指派出去捡树叶,割猪草,挖野菜,人不吃的给家畜吃,家畜不吃的扔进沤肥坑里,总之在乡下,就没有用不着的东西。

这时候就显露出家里孩子多的重要性了,孩子少,别说野菜了,连猪草都打不着。以前春山是孩子头,可他现在还没好全,只好春溪领着春文,勉强带上沈华,至于春武春河就丢给沈婆子看顾。

沈婆子到底年纪大了,连着两天干活,身体有些吃不消,好在春河安稳的很,并不需要她多劳神,经常她忙完一圈回来,他还安安静静的玩着他的石头块。而春武就和春河截然相反的性子,他是一刻都闲不住,沈婆子一天要找他好几回,就怕他不听话跑河边玩。

人最怕被比较,沈婆子忙累了一天,心里头便埋怨老二媳妇不会教孩子。

沈家现在共有三十六亩田,十五亩上等水田,十亩中等田,十一亩旱田。

将水田全插上秧苗,就花去了两天时间,天不亮出去,黑透了才回来,吃喝拉撒全在地里解决。花生要到四五月才播种,期间可以歇一歇。

忙歇了田地,妇人和孩子们也都喘了口气,可农家无闲时,菜田里也可以下菜种了。

往年沈家人都不爱吃草腰子,所以也没有预留菜种,王氏用过早饭,就想去找种子一并收些草腰子回来。

何氏眼尖,瞧见大嫂背着背篓出门,跟着往外走,挽上王氏的胳膊说:“大嫂,那事你咋想的?”

王氏不知道何氏是怎么想的,便不敢把所有打算告诉她,只说:“爹娘不同意,还能有啥办法?先少腌些吧,等回头如果还能卖出去再说,卖不出去也就不想了。”

何氏本也持着观望状态,听大嫂如此说,低忖了会,问道:“若是咱爹娘不同意,你是不是要把腌菜的法子告诉王大娘?”

王氏心里也的确想过,但最后还是否定了,这事是她自私,只想着自个闺女,现在闺女小,啥事都得听爹娘的,那等她出嫁了,有一个赚钱的手艺在手里攥着,在婆家日子也好过些。

何氏见王氏摇头,也能琢磨出一二来,女心向外,这话一点不假。倒不是说女子嫁了人就忘了亲爹娘,而是会更在意丈夫子女,连自己都排在二上,何况爹娘。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