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在年代文吃瓜日常(371)

魏主编观看了整个培训过程,心中已经对这个饭店就有了期待,虽然没开张已经感受到了,私营会带来的冲击。

这样的服务和装修,如果菜品不太差,老百姓会逐渐涌入到这里来就餐。

私营自负盈亏,也就会更加注重各方面的品质。

大家又不是贱得慌,在同样条件下,当然更喜欢去服务好的地方。

魏主编也很想看看饭店开张后的情形,同意了为酒楼刊登广告,作为第一个客户,价格上也给予了优惠。

除了在报纸上刊登广告预热,以及广告牌的树立,石立夏还为酒楼印制了宣传单,让肖恒手底下的小兵们帮忙分发。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现在环境又还处于比较暧昧阶段,因此石立夏也没有搞太多花样。广告设计也是比较保守的,没有那么多的标题党和花样,全都是中规中矩,这个时候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创意吸引大众眼球,最重要的还是稳住,别玩脱了被人各种扣帽子。

不过即便都是最简单的宣传方式,石立夏也花费了不少心思,光是联系印刷厂就得找了好几个人,现在印刷厂可不接私人单子,没点门路送钱都没人搭理。

广告牌的设计,石立夏也根据不同地段的精心设计,既有统一性又有自己的特点,让广告牌醒目的同时也兼具这个年代的特色,并且主旨都是将去酒楼消费跟美好生活挂钩,还不能做得太明显。

要不是石立夏之前在宣传科磨炼过,石立夏头发都要掉一大把,这可比从前的广告难多了。从前的设计顶多是被甲方毙掉,现在打广告一个不小心就要被上纲上线,顾忌的东西可就要多多了。

哪怕石立夏保守,可这样的宣传方式,还是引发了一阵激烈的讨论,还有人给报社投诉,认为不应该给私营饭馆打广告。

虽然有些波折,可整体还是正向的,并没有影响到酒楼在一月一日跨年那天,‘食为民’正式开张。因为提前进行了宣传,很多人都想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这年头,大家都喜欢凑热闹,这么一来场子就热乎起来了。

石迎春之前就安排了人进去就餐,避免第一天太过冷清,人都有从众心理,看到有人进去就餐,也有人想着进去体验一下。

石立夏那天也来了,还邀请了不少朋友,其中还包括了魏主编。

魏主编虽然之前来过,但是当时还没有最终完工,一些东西没有添置,这次再过来的时候,心中颇多感慨。

“只要东西不是很难吃,生意肯定差不了。”

不管从酒楼的装修还是服务,那都是没得说的。

虽然现在人很多,可一切井然有序,服务员明明都是新上岗,能看得出还有些紧张,可没有一个犯错的,带着顾客入座,等待客人点餐的时候也不会催促,还为顾客倒茶。

后面人太多,还有服务员专门发放牌子,让人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在门口等待还有免费的小食。

饭店工作人员都很热情,但是又不会过度谄媚,尺度把握得刚刚好,让人一进来就觉得舒服。

饭馆菜品也不算很贵,在南城属于中等价位。工薪阶层过来吃饭会有点儿心疼,但是在大多数人可承受的范围内。

上菜后,魏主编又是一顿夸。

“这味道还真是不错!”

石立夏笑道:“我堂姐要求很高,不管从食材还是烹饪手法,都是有标准的。而且最重要就是干净,后厨您也看见过,比很多人家厨房还干净。”

现在生活条件差,很多人家都没有专门的厨房,要么是自己随意搭建的,要么就是公共厨房,条件往往都不怎么好。

冬天还罢了,夏天难免会有老鼠虫子什么的。

一把刀砍所有,夏天的时候能吃到带有蒜味的西瓜。

‘食为天’则不同,后厨装修时候就非常讲究,生熟分开,洗菜洗碗都是各有地方,后厨所有人都必须戴好帽子和口罩。现在很多人其实对外面的饮食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可食为天依旧把这些考虑到了。

魏主编条件比较好,对这些还是有讲究的,闻言也点头道:

“这一点很重要。”

‘食为民’第一天开张大获成功,翻台率很高,大家对‘食为民’的装修和服务都津津乐道,对饭菜的口味也很满意,价格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天天吃是顶不住,一个月偶尔来那么一两回还是可以的。

原本一些冲着石盈盈厂长夫人名头来的人,也都非常满意,将这地方划入了自己会继续用餐的地方。

‘食为民’未开张,名气就已经打出去,开张后满意度很高,很快荣升为南城闻名的餐馆之一,甚至压过很多老字号。

除了味道、服务、装潢等确实很不错,跟他们会打广告有很大关系。

很多人都是拿着报纸或者宣传单找过来的,要不然一时半会儿谁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家新酒楼开张。

这个年代聪明的人很多,很多人一下嗅到了商机,纷纷开始学着‘食为民’打广告。

还有人找到了石迎春,想让她牵线搭桥找人设计广告牌和印刷宣传单。

虽然人数不多,可还是让石立夏赚到了两笔外快。

石迎春尝到了打广告的甜头,后来再开店都会提前预热一波,又或者每到节假日等,也会打一波广告,提升知名度,并且全都交给石立夏。

石立夏在大学剩下的时光中,靠着时不时接单给人设计广告,赚到的钱比在机械厂还要多。

八月份,秦文娟生下一个女儿,全家人都非常高兴。

秦文娟看公婆是真心喜欢她的女儿,心底也舒了一口气。

虽然之前曹荣妹和石广顺对生儿生女就没有什么要求,可她心里还是有些担忧的。

现在这年头很多人还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农村这种想法更加严重,公婆都是农村的,虽然跟普通农村人不大一样,可难免还是会担心。

秦文娟自己就经历过被歧视,当初她妈妈生下她,奶奶爸爸也看是女儿,就直接离开病房没搭理她妈,她妈差点饿死在医院里。

当自己生下女儿,全家人都很高兴,公婆抱着女儿一口一个乖孙女,眉开眼笑的,也不会说什么,生女儿也好,先开花后结果,听着好像并不在意男女,实际心里还是有想法的话,让她更是放下心来。

石丰秋更是不用说了,自从孩子生下来就乐呵呵的,嘴都裂到耳根了。

被秦文娟问起的时候,他实诚道:

“女儿好啊,最好能像她姑姑,我们家女孩比男孩能干。”

石丰秋现在也不差,可对比姐姐妹妹,那还是比不了的。

而也是这个月,石冬青通过了审核当兵去了。

他一直都想当兵,为了当兵还乖乖地上完了高中,因为石广顺对他硬性要求,想要当兵可以,但是必须高中毕业,否则的话他就甭想,他有的是本事搅黄了。

石冬青虽然不明白为啥一定要高中毕业,很多人都是初中毕业就去当兵了,但是他知道自家老爹的脾气,愣是乖乖上完了高中。

也正是因为石广顺的这一坚持,为石冬青后来考上军校打下了基础。

第165章

1982年元旦,石立夏第一次没有回家跟家人一起跨年,而是留在了学校。

再过半个月,石立夏就要从大学毕业,经过四年的相处,同学之间关系很是不错,虽然年龄相差很大,有些想法不一定能在同一个频道,可依然关系紧密。因为要毕业,大家开始各种聚会,生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

大家凑在一起和面包饺子,一同迎接新的一年。

早在12月份的时候,学校就已经陆续找学生谈话,开始准备分配的各项事宜。

石立夏已经确定下来继续回到机械厂工作,但是因为学历的不同,福利待遇等,都跟之前不一样了。

络缤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