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派长媳(115)

作者:云东曼 阅读记录

消息传出来,说是李夫人送了那仙人传下来的仙食甜罐子,那县令小儿吃了才好的,这不,立即就上街招猫遛狗去了。

有人向李夫人求证,李夫人证实确有此事,不但如此,她还往认识的各家大户人家里都送了一提,这叫仙食甜罐子的东西,收到的人家都高兴稀罕极了,不但因其包装极为精致奇特,且口感甜蜜软糯,老人小孩都爱吃。就有人打听到李夫人这里来,问是从哪里买的?

李夫人只笑着说缘者得之,那售卖此物之人,高兴了才会卖上几罐子,且售卖时间地点不定。

越是买不到越抓人痒痒,还因此关于仙食的故事版本又神话般增添了好几种,甚至传来传去成了天上仙人下凡带来的美食,那里面含着灵丹妙药,生病的人吃了就立马生龙活虎,比什么药都管用。

虞怜听到华三多从外面听来的故事后,嘴角忍不住抽搐两下,不得不说,在商业营销广告极为匮乏的古代,在广告营销和饥饿营销还有名人效应的狂轰下,她那些罐头的“罐头设”总算打出去了。

她先利用时下百姓娱乐匮乏最爱听带着奇幻色彩故事的心理,编造出一则传说,来为她的罐头立个“背景罐设”,灵感是来源于现代时候,在她那代人的儿时,若是生病了,家长就会买上甜甜的罐头哄小孩,于是便有了生病吃罐头的传统乐趣。

这便是她的罐头的“罐设”,让这一点认知深入人心,买卖就会好做很多。

其次用罐头可以保存很久的这一点,来证实“仙食”的传说,毕竟普通的食物谁听说过可以放很久的?夏日至多一日便坏了,冬天再冷也放不了几日。

虽然这种把戏聪明人不会当真,但是带一点奇幻色彩的传说,又谁会真正在意探究?不过是个玩意儿。

最后等故事发酵几日后,再由她娘陈氏因绣工极好为富商李夫人的女儿绣过嫁妆屏风,得了极大好评的交情,让她娘上门一趟,带上李襄从京城捎过来的上好胭脂,那家胭脂铺极为高傲,据说只售卖达官贵人,寻常百姓便是富商大户都难以入门。

有这盒胭脂上门,就打通了李夫人的门路,恰巧李夫人的儿子是县令儿子的狐朋狗友,那县令儿子因为先前闯了祸,正待家里装病正愁找不到借口“好”起来,她和儿子上门带上罐头让他吃了,也算顺理成章让那厮脱困了,于是传出来便又印证了仙食罐头的“罐设”。

有了这么好的广告铺场之后,接下来,她趁热打铁命华三多不时带上几罐子出去兜售,有时十罐,有时十几二十罐,有时甚至二三十罐,但绝不会多卖,卖完即撤。

买到仙食甜罐的人都跟捡了宝似的,好大炫耀一番,然后小心翼翼放置在家里,或者当成珍贵礼物送给重要的人。一开始其实人家也不信这便是县令儿子吃的仙食?但华三多灵活聪明,先跑到李府附近售卖,有李家的下人证实了这确实是自家夫人带去县令家的仙食,一时间才炒热起来,华三多这张卖仙食的脸也被坊间很多百姓认得了。

因着一罐售价一百文的高价,能咬牙买得起的百姓不多,多是家境殷实的中大户人家买走了,有时甚至一家就想包圆了,好在华三多听从东家的吩咐,一人只许至多买两罐子,多了不卖,只因东家说,买的人多了,名气才能响起来。

他还放话,等到冬日还会有礼盒装的仙食罐子,以便于过年过节可以送人。

一通操作下来,钱赚了,名气也打响了,接下来只待礼盒装的出来,又能大赚一笔。

在此之前,她又陆续研究了其他吃食罐头,比如咸菜腌菜罐头,还亲自试验了东坡肉罐头、卤肉罐头,梅菜扣肉罐头,因做成罐头密封前还多了一道加热的工序,所以再打开吃便比新鲜做好的肉口感上更多了一种入口即化的软糯咸香,得到了全家人的好评。

她将二大爷家麻婶子拿手的酱萝卜、野咸菜各自装了五罐,又装了肉类罐头各五罐头,加上十罐子水果甜罐,一起打包了,准备托李襄那跑腿的下属帮着送回京城。

给李襄的回礼也照着给爹娘的来了一份,还各自回了两封信,她说让爹娘不用惦记她,她过得挺好,日子顺了,营生也做起来了,让他们尝尝鲜。往后也不必时常给她来信,以免给他们带来麻烦。

又写了一些思念问安之话,才封上信封口。

至于给李襄的那封,就说了些乡野趣事,问他安好,还恶趣味地打趣他话本子写得不错,多的话没说,这信是在堂屋当众写的,光明正大,丝毫不遮掩。

竹影都暗戳戳偷看了一眼,才偷乐着安下心来,少夫人果真只爱主子一人,旁的野猫野狗使劲再大她才不搭理。

这么多东西,跑腿的年轻男人一人带不走,也不知他出去一趟去哪里喊了人,就来了两个搬货的下人,一道坐着马车走了。

临走前,看了眼华家的小院,矗立在乡野青山前,门前大片的农田等待主人种上绿叶绿草,边上清澈见底的河流慢悠悠流淌,不时有村人从那小院边上的工坊进出来回忙碌,动静相宜,组成了一卷热闹的乡野墨画。

他笑了笑,心里寻思,少爷是白担心了,人家六姑娘过得好着呢,他这阵子待在这里,看她从做罐头到卖罐头,又马不停蹄研究各种美食,顺带着还得教育三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孝顺年长的祖母公婆,家里家外安排得明明白白,家里每个人有事了第一时间便先找她商量,好似她才是全家的主心骨。

能做到这个份上的姑娘家有几个?更别提娇娇弱弱的千金小姐。

他真感觉六姑娘挺了不起的,到哪儿都能过好的那种,且相较于京城高门大院里的千金贵妇生活,她好似更沉浸于这种忙碌的农家生活,那种生机勃勃的劲儿,在京城任何一个贵女身上都看不到,因为她们争奇斗艳也不过为了嫁个好儿郎,在家从父出门从夫,把自己一生寄托在别人身上。

只有六小姐是真正在过自己的日子,是在为生活奋斗,与其说她逃难沦落乡野,不如说离了京城,六小姐反而真正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她在这边真挺好,少爷脑补的一番苦楚全然没有,想当英雄救美人于苦海?不存在的。

第83章 腊八 ◇

◎东家,你神了!◎

入了腊月, 便是寒冬时节,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来前全家都没预料到上邑村这么冷,女人家最是怕冷, 好在虞怜娘送来的皮毛披风派上了大用场,三个女人成天披着不撒手, 这可苦了梅姨娘了。

因着她只是华家的妾室,虞怜娘自然不可能知道人家屋里头有几个人, 也就没考虑到妾室,再说赠礼一说,从来没听过给亲家的妾室送礼的,也就没她的份儿。

梅姨娘冻得不愿意从灶屋里走出来, 因灶屋终日烧着柴火,比家里任何地方都暖和, 她干脆躲里头了。

好在虞怜赚了银子,大手一挥全家都做了上好的夹棉衣服, 梅姨娘和三个孩子还多了一件厚实的外套, 这让她心里对虞怜多了两分感激,身为妾室, 能被这个家的主事人注意到多两分照顾,没把她当透明人, 这已经是天大的福分了,再是不想当农家妾有多难受了。

腊月也是整个华家最忙碌的时候。

虞怜忙着赚钱, 家里几个就尽量不敢让家里的杂事烦劳她, 入冬年节多, 比方说重要的腊八节、跟着就要过年迎新春, 对于华家来说, 这是在回了祖籍上邑村的第一个年节, 自是要隆重地好好过上一番,一扫先前的颓丧。

过年过节自然最重要的除了一家安好团圆便是吃食,梅姨娘不想让这些事烦扰虞怜,便铆足了劲儿到处学艺,东家拿手好菜学一点,西家硬菜学一点,准备在过节时大展身手。

三个孩子也隐约察觉到家里焕然一新的气氛,小小的人儿看着不显,其实从家里出事再到搬回乡下,从天上落到地上的境遇差别有多大他们心里也是明白的,甚至有时也会跟着担惊受怕。但现在感觉家里好起来了,精神头更足了,更放松了,跟着小夫子学习也不再调皮捣蛋,反而更下苦功夫了,连跟竹影大侠学功夫也学得不错,非常有干劲儿。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