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12)

作者:草莓西瓜 阅读记录

老板娘满口答应。

见了长青,自然要说一遍这个事情,长青就叹气:“你怎么这样死心眼儿,还赊账,便是少给几文钱,奶奶也不会说什么的。”

“可不能这样。”许杏正色说,“红薯是家里的粮食,我给用了,就得按市价给银子,少一文都说不过去,别的那就是我的事了,毕竟挣得的钱我也没交给家里。”

“那你挣的钱呢?”长青听着,觉得她也有道理,只是瞧着她这样子都替她累得慌,便故意问。

许杏现在倒是不难受了:“我置办了家什啊,还有那两坛子酒呢,别看现在我手里没钱还欠着帐,可是前期该投入的就得投,等我的酒出来了,卖了不就是钱?”

说起这些,就算长青饱读诗书也不是许杏的对手,他微微一笑,道:“你倒是有理。家去吧,有这四十文钱,奶奶应该很高兴。”

许杏想起之前的事,就问:“你不在镇上直接买些面什么的带回去吗?我瞧着镇上卖的面也不比村里贵。”

长青似乎有些惊讶,他看了许杏一眼,又转回脸看着前面的路,道:“家里的事都是奶奶做主,这是卖红薯的钱,是家里的。”

许杏认真想了一下,有些明白过来了,她想买生产资料就买,是因为她动用的是她自己创造的盈利,而红薯的钱是家里的出产,除了范老太太母子,谁都不能动用。

“那,讨债的上门,婶子手里哪有什么钱还呢?”赵氏天天种地捡柴挑水,完全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根本不可能自己拿出钱来。

长青笑容微敛:“她借钱的时候想的是我死了她也就不过了,那是豁出去了,根本就没想过要怎么还,现在我活着,她也一样没想过,估计是等着奶奶去还呢。”

“也是一片为母之心。”许杏觉得赵氏行为欠妥,但是对儿子的心意还是真的,也不好说什么,“奶奶会还吗?”

“会。”长青道,“我爹捎了信,清明时候要回来,他会给奶奶钱。”

许杏没问他为什么不把范氏扣下五两银子的事说出来,想来他有他的道理。

他们俩说着话往家走,可到了家里就傻了眼——赵氏正哭哭啼啼的挨骂呢。

等弄清了原委,许杏也挺无语的。原来他们离开之后,赵氏的二弟来了一趟,听说赵氏被人追债,便拍着胸口说能帮着卖一部分红薯。金氏给了钥匙,他们便称了一千斤红薯,卖给了赵氏二弟找来的贩子朋友,卖了四百文钱。

“许杏交回来的都是一文钱两斤,你卖的呢?还不如个孩子!”金氏动了真火,手都在发抖,“说什么你兄弟出息了,就这个?早就知道你们姓赵的不中用!”

长青扶着金氏到里间休息,祖孙俩说了什么没人知道,许杏本来就不掺和这些事,就回自己的小窝里休息。

有这一两酒曲,她打算可着这个数量来处理红薯,这次刘老板说了不要淀粉,她得自己想办法卖掉,另外空坛子只有一个了,也不算大,正好能放十来斤红薯渣滓,只能这样了。

她这套操作确实是物尽其用,但是比较费时费力,还费坛子,如果出酒效果不理想,她就打算干脆废渣堆肥,反正只要给了钱,金氏应该并不会在意这个。

这也是许杏多日来的观察发现。金氏很节俭,但是给了钱买走了红薯,再怎么处理她就完全不会过问了,不像赵氏有的时候还要指点一二。

红薯被卖掉了,说明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还是有人愿意买红薯的,毕竟它便宜。可是一下子卖掉了一千斤,家里只有五六百斤了,到五月底收麦子,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得靠这东西充饥,怕也拿不出多少来让许杏加工了。

这个事情得跟长青商议。

许杏想着这些,居然打了个盹,实在是太累了。

等醒过神来,已经隐约闻到饭味儿了,她连忙出去,趁这个时间跟长青说几句话。

走到东厢房外,却听到里面传出说话声:“你奶奶说许杏给的钱多,可是她那小打小闹的,能还上几家的钱?让她干点活,别在家里吃闲饭就是了,你奶奶还真当了大买卖,可见是成心为难我呢。”

许杏就站住脚。

长青的声音接着传过来:“这事本来就是你跟二舅做得不好,何苦拉扯许杏呢?单说这件事,奶奶说话不好听,却是没说错的。”

赵氏的声音尖利起来:“怎么你也这么没有良心?你二舅是最仗义不过的人!他要不是为了给咱家帮忙,何苦去跑这个腿?”

显然长青也很无奈,他道:“没说二舅不好,我知道他是好心帮忙,只是价格低了也是事实,若是卖了五百文钱,奶奶自然就不会有话说了,少了一百文,谁不心疼?已经这般了,就赶紧去还了帐吧,省得别人来家里闹。”

许杏刚走到院子中间,赵氏就出来了,她低着头去正房开门,准备端饭过去,回头看见许杏,恨恨的瞪了她一眼。

这就是无妄之灾了。许杏无奈,后来找时间问长青,长青道:“奶奶今天是真的生气。我之前已经跟她说了大姑那事儿,她不愿意叫娘知道。今天奶奶也是觉得红薯吃不完才同意娘去卖的,实则心里并不着急,可是卖得少了,她又不能明说不急着还账。”

老太太是憋屈,赵氏是委屈,许杏明白了。

“我娘这人,若是叫她手里有钱,她……我也同意不跟她说的,许是我错了。”长青道。

许杏很意外长青会跟她说这些,不过这个家里也没别人了,她只好安慰了一句:“哪能事事周全呢,我是觉得,从这个事上看,红薯的买卖很做得,生红薯真的太不值钱了。”

第11章 蒸酒尝试

“你说得倒是。”长青也不是要自怨自艾,说了两句话,就精神起来,“你还要做淀粉吗?”

“我知道家里的红薯不多了,”许杏拧着眉毛,“反正家里留着红薯也是吃的,我挣了钱买粮食给家里的话奶奶应该会同意吧。”

长青却想了一下才说:“这事等我问问奶奶吧,你这次是要做多少?”

许杏比了两根手指头:“有二十斤生红薯足够了。我就一两酒曲,处理不了很多渣滓,再说刘老板说了这个月不要了,我得自己卖,多了也怕卖不了。”

“这样啊,那应该问题不大,等我跟奶奶说了,你就去弄吧。”长青说。

因为这一百文钱的事,金氏不痛快了两天。许杏觉得她心疼钱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憋屈。这里头还有范氏的事儿,老太太显然是要包庇女儿的,不管是让她吐出一些还是老太太填这个窟窿——其实就是她从儿子手里拿的银子,她都只能这样认了,儿媳妇呢,一着急干了“蠢事”,她还不能明说一句“又不着急你犯什么蠢”,自然郁闷至极。

虽然有这么一出,家里的红薯剩得也不多了,但是长青跟金氏说了一声,许杏还是很顺利的拿到了二十多斤红薯。都说熟能生巧,她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熟练工种,即使脑子里面信马由缰,手上的活计也完全不耽误。

把红薯渣滓发酵上,许杏算算日子,今年天气还算好,过了倒春寒的那几天之后,慢慢的开始暖和起来,之前的那两个坛子发酵状况还可以,这样再过些日子就可以蒸酒试试了。

新做好的淀粉因为要拿出去卖,许杏还特意过了一下秤,是四斤一两多,她用小盆装了,跟长青一起去镇上。

“我今天可能会很慢,你跟先生讨教完学问就先回家吧。”到学堂门口的时候,许杏说。

“那我出来去街上看看,到时候再说吧。”长青没说准话,反正镇子小,做买卖的就那么一条主街,不难找。

许杏想了想,先去杂货栈碰碰运气。老板娘看见她就笑了:“范家小姑娘来了?你家的酒成了吗?”

许杏就有几分不好意思:“我家的酒还在发酵着,也不知道行不行呢,今天是有别的事要劳烦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