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云鬓+番外(93)

作者:虞渡 阅读记录

她并不惧怕他再将她送到别的地方,只要回不了大魏,去哪里都是一样。

可第五日他便妥协了,在其他人哀哀的求告中将吐蕃人引以为傲的长胡刮了个干净,而后用光滑的脸颊触碰她,讨好地求饶。

比她预计的快两日,她这才满意地弯弯嘴角,握了握他的手掌以示鼓励。

李意如还以为能让伊川带她回大魏,后来伊川学会了大魏官话,才磕磕巴巴地告诉她,吐蕃已向荆西称臣,陇西道烽烟四起,他不能让她离开。

“嘶——”

一声轻呼将她从回忆中唤醒,似乎是谢方行在说话鼓着脸颊,碰着了受伤的地方,他微微眯着眼,修长的手指轻轻在嘴角抚摸了两下。

李意如上前了些,说道,“这样久了,怎还未消肿呢?大夫好好看过没有?”

她的忧心一览无余,谢方行微微勾唇,“我自己有分寸。”

“有分寸就不会从梯子上摔下来了。”

李意如刺他一句,那日中秋夜游船,萧且随喊她带着孩子们去寻吃食,等把孩子们哄好,却见谢方行来告辞,原是他与萧且随夜谈几句,三层的风灯灭了,他不小心踏错跌下来。

她上前就想查看他的伤势,可谢方行却脚步匆匆,说自己并无大碍。红露淑院

结果连着几日不见踪影,遣人去问,已说无大碍,可现下过来,嘴角却仍有些青肿。

李意如越看越不对劲,怀疑的目光在他嘴角眼窝逡巡,“伤口看起来也不太像跌落所致…”

倒有些像初到公主府的江照——那时他正被楚郢的人打成鼻青脸肿。

当然她的猜想没有错。那日她与孩子们将将下到甲板,两个男人的友好交谈便立即停止了。

夜风微凉,气氛剑拔弩张,两道冷冽的目光在空中碰撞,萧且随率先没忍住开口,他睨过去,嗤笑道,“原来谢先生次次来访都要驱走奴仆,是有些见不得人的私心在的,不知承江王知不知道你有这样的心思?”

“哪样的心思?”谢方行神色坦然地说道,“郎君的意思我不明白,谢某与大王、抑或与公主商议要事,一向都不留奴仆在场,莫非等萧郎君尚主了,公主府的规矩便要改了?”

萧且随哪里是这个意思,他张口结舌,说了句,“当然不是,我是说——”

谢方行却没有给他机会解释,他哼笑了一声,“公主不是普通女郎,你就算进了公主府,得奴仆们喊得一声郎主,你也不会是公主府真正的主子。”

“我——”我没有要做主子!萧且随急急地看了一眼下边的甲板,这个姓谢的不会平日里也在李宣宁面前这般胡说八道吧?

“莫非你觉得,公主嫁人守三纲五常,以夫君为天?对你三从四德,夫唱妇随?”

萧且随从未这样想过,他知道眼前这个男人对那朵白山茶的意义不同寻常。

可他实在无法忍受谢方行这样讥讽的语调。

这姓谢的怎么这样恬不知耻!?

究竟是谁不守规矩,一双眼睛粘在别人的未婚妻子身上?

更何况方才他亲眼所见,这姓谢的突然抱住李宣宁不撒手,他做这种事,竟还能反过来字正腔圆地质问于他这个准驸马!

“又或者萧郎君以为宣宁公主此生只能有你一个驸马?你猜若是她知道你把她当作自己的私有物,会不会分辨不出你与楚郢的区别?”

萧且随不可思议地看向身旁的男子,有那么一瞬他以为李宣宁把一切都告诉了这个谢方行。

不可能,他们才认识多久,李宣宁不会随意信任他的。

不会吗?萧且随心里打着鼓。

这人虽说身份低微了些,可身后无崖门的势力也不逊于靖卫阁,且不提他还有一副人间难得的好皮囊,听说在承江王府是极受信任的,否则承江王也不会安排他来协助李宣宁。

“江照擅写话本,徐骁会练枪。”谢方行突然说道,“而你呢,萧郎君,你好似什么都不会,又如何讨得公主欢心呢?”

萧且随扯了扯嘴角,面无表情地看他一眼,北院里住着的这两位简直是他不能顺心的根源所在,虽说李宣宁去的次数不多,可到底她心里头是记着的。

“你呢,你又会什么?”萧且随咬着牙,誓要揭穿他的心思。

“我会的多了。”谢方行难得笑了笑,“等哪日我住进公主府,郎君再慢慢发掘也不迟。”

他果然还想住进来,萧且随再忍不住,便他脸上来了一拳,当然谢方行也不甘示弱,说打便打,萧且随虽气恼,倒也没有失了理智,只用蛮力不动内功。

若把他打死了,李宣宁那里怎么交待?

两人你来我往扭作一团,一同从阶梯滚落。

“难道是萧且随揍了你?”李意如眨眨眼,毕竟那天只有他在场。那日她虽解释说是自己崴了脚,谢方行不过扶住她,可也不知萧且随会不会误会。

“没有。”谢方行奇道,“你怎么会这样想?”

宁王确实打了他,可他怎能在女郎面前承认自己被人压在地上揍。谢方行有些难堪,摸了摸鼻子,在小娘子充满疑惑的注视下侧过了脸。

传闻宁王自小练拳习剑,果然不假,拳拳到肉,血海深仇一般。

“真没有?”小娘子很怀疑。

“当然。”谢方行正色道,“对了,十日后官家会在西山围猎,顺势会让公主与贵女们相看异皇子,殿下会去么?伊川虽未在名单,但他既来到长安,定会跟随到场。”

他本意是不愿她去的,却不知自己上回扯谎说昔年官家坠马与戚家有关,反而促使李意如此番定要亲去不可。

“我会去,戚家如今势弱,阿耶又要骑马,我有些不放心,还是亲自去看着才好。”

【作者有话说】

每个公主的名字

长平李轻愁

福康李和秋

朝晖李昭月

宣宁 李意如

第74章 早膳

一夜秋雨淅沥, 待晨光熹微时,日光顺着东方蜿蜒的山脊迸出,冲开迷雾照向高耸华美的空中楼阁,木兰花架上的几盏金菊承着金色露珠, 神采盛盛。

八仙桌上搁着各色团点, 小娘子乌发轻束, 只著一身缥青燕居服, 脚上半趿软履, 轻松自在。她夹起最爱的煎油果子轻咬一口, 抬眼看向对面欲言又止的少年。

“怎么啦?”宣宁奇道, “昨夜细雨芭蕉,是没睡好么?”

萧且随“嗯”了声, 纤长有力的手握住玉瓷小碗轻抿了一口,说道, “子彦昨日领了圣令,调任进奏院, 官家赐他做淮南郡观察使, 任期五年,不日就要离开长安了。”

宣宁顿了顿, 她搁下银勺, 皱着眉问道, “昔年可没有此事呀, 是业表哥自己上请的?外放五年,可他都二十了,又是舅舅的独子, 舅舅竟能允准他这样乱来?”

“他…”萧且随有些沮丧, 心不在焉地拎着勺在粥碗里轻搅着, 说道,“近来不是许多人都急着定亲么,永安候夫人也想把他和崔二娘子的婚事定下来,可他到底不情愿,与家里吵了一架,第二日便自请出京了。”

阿念才情出众,又是难得的美人,与业表哥也算门当户对。他为何不愿?

宣宁疑惑地问他,萧且随一噎,两眼望着天,“我怎会知晓。”

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淮南巡察一职居无所定,五年都要在水道两岸来回巡看,可不是个轻松的差事。他那个性子,要做出些政绩来,怕是要得罪人。”

昔年陆业从未离开过长安,从礼部任满后就迁任京畿副指挥使,一路顺风顺水,仕途光明。

他本就是天生富贵,何用像寒门落魄子那般外放攒功绩,步步维艰。

说到底,或许子彦是不想十月留在长安参他与李宣宁的婚宴。

萧且随微微蹙眉,又叹了一声。

而要说起“长安城近来许多人定亲”,则是因为前几日的一则传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