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太子妃失忆了(8)

作者:乃兮 阅读记录

这些刚踏入官场的人并不知道这句感叹后的深意,纷纷再次揶揄。

“那是,这不是都快成父子了!”

“哈哈哈哈哈——”

崔仲仁带着这份愉悦和众人一起用饭,临着走还说:“过几天”。朝中午间官员没课,也不需办公。饭后,他没怎么休息,找了个地方收拾自己。

他将身上香囊取下,放在阳光下照着。京中流行的香和江南的香各有千秋,这是他从江南带来的,这些天味道有些散了。光能让香囊味道浓郁一些。

趁着晒香囊这点时候,他重新梳了头,整理带褶皱的衣服,系妥素银腰带,随后取水漱口净手,姿态虔诚,只差沐浴焚香。

条件有限,焚香做不到,稍候片刻,他把晒过后的香囊重新系在衣袍下,随即重新出现到人前,前往翰林。

时辰一到,白净的小太监恭恭敬敬前来领人:“崔大人。”

简简单单一个称呼,崔仲仁便起身,笑着和周边几人拱手暂别,很快跟到小太监身边:“劳烦公公。”

小太监受了这句话,规矩带着人走。这一路直接走到宫内。

崔仲仁七品,放到京城之外,是可以被他爹拉出去吹嘘十年半载的大人物。放在京城内,随便走两步碰见的官员都官职比他高。

他这段时日见过的高官,比他一辈子见过的都多。而京城皇宫之中,还有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帝王。九五之尊,真正的天下主君。

这会儿绷紧着弦,崔仲仁脑中一点杂念都无,只想着接下去遇到皇帝要怎么行礼,怎么开口。不是没见过皇帝,但再见面还是会紧张。

“大人,到了。”小太监隔着一段距离提醒崔仲仁。

崔仲仁见着前方大内侍卫进书房通知,很快又见威严的侍卫出来:“崔大人,请。”

他稳住身心,朝着身边小太监笑笑,随即又和侍卫笑笑,快步走入书房。这种单独召见的待遇,可不是每一位新晋官员都能有。

一踏入屋内,崔仲仁简单一扫,不敢乱瞥,恭敬行礼:“臣崔宏生,见过陛下,见过太子殿下。”

帝王端坐在书房正中位置上,面前摊放着不少册子。太子商景明坐在侧边,面前一样放着一张桌,桌上只有零星几本册。

崔仲仁行礼的同时,内心微顿。

太子虽是太子,似乎并没有得到帝王太多放权。

皇帝开口:“免礼,抬头让朕多看两眼。”

崔仲仁站好,微抬头,心里打鼓。什么叫多看两眼?听着像调戏良家女子的话。难道说官员任命多看外貌?他娘每次要他多花点心思在外貌上,有点道理?

面前的帝王身体微润,不怒自威。冠下双眸深不可测,让崔仲仁乱跑的心思立刻熄火。

“不愧是朕钦点的探花郎。”皇帝打量了两眼,颇为兴味,“也确实和景明你年纪相仿。”

商景明应声:“是。崔大人出身商户,自小耳濡目染,对江南商户琐事了解甚多。他家中没有人在朝中为官。他恰有天赋,是鹤山书院尖尖上的学子,深受师长喜爱。”

太子?

崔仲仁诧异一瞬,又了然。

太子对他了如指掌很正常。他这种毫无官场背景的人,要么和自己书院的学子成为“一派”,要么和寒门子弟混迹,最惨就是做孤臣。

他对于皇家人而言,最合适拉拢成为“自己人”。太子这番行为,可以说是在向帝王“引荐”臣子。对崔仲仁恩情大过天。

不愧是被苏小姐看重的太子,光明磊落,把这份拉拢心思直接放在明面上,直接向皇帝袒露。

崔仲仁暗中余光窥探着年纪相仿的太子。太子没有任何锐利锋芒,稍带一点与帝王相似的威严,不过温润恭谦居多。

他正揣摩太子性格,忽见商景明收拢了脸上的神情,露出一丝肃然:“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苏家出一才女,惊才绝艳,恭谦守孝。现下她因几个商户在城门动乱而卧病在床,连父母都认不得。何等荒唐。”

皇帝听到这话,不由长应一声:“嗯——千轶是个好的。苏明达一直对几个孩子很上心。”

皇帝清楚太子什么意思。

苏明达早年为出一番政绩,无法顾家,对于大女儿苏千轶可以说最有亏欠,如今女儿待嫁,最为上心。平日里,苏家父母尽孝都由大女儿代劳,他对外几乎可以说,大女儿就算他苏明达最看重的孩子。

对比起儿子,苏明达更喜欢大女儿。

这次的意外,苏明达到现在都没找他提。臣子真说出口,他身为皇帝会觉得臣子以下逼上。臣子不说,他身为帝王心里便有愧,觉得这事小四办得实在不好。

儿子重要,但有能力的臣子更重要。苏明达有首辅之才,又恰好没高官贪念。为人知世故却不世故,堪称难得一见的贤臣。

唯一软肋是家人,如今反而家人受了伤。

而太子。太子有意想要让苏家女成为太子妃。太子妃是未来皇后,今后的一国之母,身份比其他女子都贵重。

皇帝问崔仲仁:“崔大人可知道商户上京一事?”

崔仲仁忙回答:“臣略有耳闻。”他听说了苏小姐受伤,御医都被派过去了,没想到那么严重。这才多久没联系,竟……

他眼内复杂。

此事涉及太子和负责商户的四皇子,里面一言两语说不清,远不是他等小官员可以插手。

皇帝见崔仲仁问一下答一下,胆子着实不大,便收敛一身高位姿态,拿起茶杯和蔼随性,礼贤下士:“朕受限于身份,不曾微服私访,对民间小事多从人口中听闻。朕的这些孩子,自小出生皇家,很难自由出宫,也不懂何为人间疾苦。崔大人自小既然耳濡目染,这回商户上京一事,不知道有什么看法?”

问题不难。

比起科举殿试的三道民生治国大题,商户上京可以说是非常小的小事。崔仲仁刚经历过科举殿试,对这个问题不怵。

他稍思忖,拱手回答:“回陛下,臣是商户之子,现在为子,亦为臣。臣以为上京是好事。但天下之事,并非人人好心办好事,便能轻易面面俱到。”

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商景明视线落在崔仲仁身上。

第7章

崔仲仁知道皇帝其实心里对这事有底,更知道朝中臣子各个经验丰富,处理这些小事信手拈来。他没大做文章,反而极精简朴实说着:“一件事归一件事。伤人归伤人,该如何判如何赔,就如何判如何赔。商户上京归上京,该公平公正去比价,选朝廷需要采买的贡品,便按此理去做。”

他行礼:“臣自小也有因好心而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要是没改正的方法,将功补过也是一招。要是能力不足,旁人监助也是一招。”

崔仲仁的话说得清楚,苏小姐无辜,四皇子着实是一桩好心办好事但出了意外的差错。这差错往小算,算商户的问题,往大算,算四皇子失察。

该怎么解决就怎么解决,不能牵连到皇帝原本想要做的事。

他在给足所有人面子后,又给旁人,例如太子等人插手的余地。权衡手段稍稚嫩,但探花郎年轻,往后多的是锻炼机会。

皇帝对年轻探花郎笑了两声:“崔大人要是晚三年科考,说不定能拿下状元郎的位置。”

崔仲仁当即拱手称谬赞:“能为陛下效劳,自然宜早不宜迟。”

皇帝懒得管这种虚礼,摆摆手示意:“景明,你去处理这事。崔大人是你提的人,跟着你一起去。景辰要是再出差错,你身为兄长代朕管了。”

太子借势收拾一下弟弟,也算卖苏明达一个面子。

商景明起身拱手领命:“儿臣遵旨。”

皇帝话说出了口,无奈补了一句:“别太过。免得贵妃到朕这边来哭诉。”他实在受不住女子眼泪。

崔仲仁立刻敏锐垂下眼,用余光窥探太子。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