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基建的日子(79)

作者:寂寞的秋刀鱼 阅读记录

“如果诸位先生答应为此次的科举做试题,那么我也答应在座的各位,会为各位登名造册,抒写个人传记,这些传记会留在蕲州书院的图书馆里,若是以后新皇朝建立,那么各位的传记自然也会被收藏到皇家书馆当中。”

这话一出,底下以白先生和林先生为首的有能力为此次科举出题的各个夫子们纷纷议论起来。

而白先生也站起身对着谢祁臻道:“此事事关重大,还请世子稍等一下,我们需要商量一下。”

褚琉白和谢祁臻也不着急,转身离开了,任由他们商议。

半个时辰过后,便有下人来报,说是白先生等人请他们过去书房。

……

几天后,褚琉白顶着一个大大的黑眼圈从蕲州书院出来了。

看着一旁同样是在书院与林先生、白先生等人讨论了一夜的谢祁臻,褚琉白深深的嫉妒了。

要知道他们好不容易用争取到了林先生、白先生等人答应为夫子们在这次的科举中帮忙出题,就被白先生等人拉着去商讨要如何做才能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参加这次科考了。

按照白先生等人的说法就是,他们既然将此事答应了下来,那就一定要做的尽善尽美,否则到时真没几个过来参加考试,丢人的反而是他们这些出题的人。

于是乎,两人就这样被白先生等人拉着商讨对策,商量了一晚上,走出蕲州书院大门的时候,褚琉白的脚步都是虚浮的,眼底下也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但是再看看一旁同样熬了一宿的谢祁臻,整个人不但脸上没有半点变化,甚至在不知道的人看来,根本就不会认为这是个熬了一宿夜的人。

褚琉白:卒

不过熬夜的结果是喜人的,褚琉白与白先生等人初步商议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虽说还不够完善,但是初步执行起来已经够了。

要说扩大一个消息最快的办法,在这个没有网络没有电话的时代,那最快的速度莫过于报纸了。

褚琉白在重开科举之时,便已经想到要用报纸来将这事传递出去。

褚琉白让林清给她物色一间铺子作为开办报纸的用地。

褚琉白给那间铺子取名为文旅小馆,随后便将张凌等人招了回来,筹备好办报所需的人手,褚琉白又设置好第一版报纸的内容,这版面不小的报纸便开始发售了。

于是乎,这日,蕲州县的大街小巷都能够看到穿着整齐如一的孩童的沿街叫卖声:“卖报了,卖报了,今日新闻,淮南王前线大捷,拿下临西县,大家快来看看啊!”

街上来往的百姓对于这报纸一事感觉十分的新奇,很快便有被吸引而来的富家子弟招呼孩童到前。

“小孩,你这是什么东西?”一位衣着锦衣贵公子装扮的男人问道。

被喊住的孩童一点也不惊慌,他对着男人礼貌的笑了笑道:“这位客人好,这是蕲州府衙联合蕲州书院还有我们文旅小馆发行的报纸,报纸一旬发行以此,报纸现在分为四个大版面,分别是政令、娱乐、文学、时事,每个大版面下面又会划分几个小版面……”

随着报童讲述,那贵公子装扮的人也越发的来了兴致,待报童说完之后,那人掏出一块碎银子递给了报童。

“听着还不错,给我来一份。”

“唉,好嘞,客人这一份报纸是五文钱,您稍等我找个地方兑好银子找给您。”

报童收了银子,先是从身侧挂着的大袋子里面拿出一份报纸递给那人,然后便要找店铺之类的地方将这碎银找开,这碎银至少也有一两,他身上带着的那些铜板可找不开。

年轻男子拿到报纸一开打便被上面的内容给吸引了眼球,听到报童这话,他挥了挥手:“不必了,你再给我来五份报纸,剩下的就当是赏你的了。”

报童大喜若望:“哎”了一句,然后赶忙从袋子里又数了五份递给那男子。

男子拿起报纸,转身便走了。

男子一走,刚刚一直在一旁观望的众人便都围了上来,纷纷询问起这报纸的内容起来。

报童也逐一为他们解惑,不少人还买了一份,卖完之后也不离开,就在一旁观看起来了,看完便是一片叫好声。

这也就引得那么没看之人越发好奇起来了,这一份报纸不过五文钱,而市面上的肉包子都要两文钱一个,这样一来,写满了文章的报纸只需要两个半肉包子的钱,确实是便宜的不能再便宜了,这蕲州城内不能说每个人都买得起,但是十分之九的人确是不差这钱的。

但是买得起不代表看的懂,于是就有人犯愁了:“这报纸确实是不错,但是我不认字,就算是买了这报纸也看不懂啊!”

这会就有那心思活泛的人说了:“你看不懂,不代表别人也看不懂啊,你带上这报纸,去蕲州书院门口,专门找那家境贫寒的学子,给钱他,让他读给你不就行了。”

“这倒也是是个法子。”那开口问话的人也是个不差钱的主,听了这建议,觉得十分的不错,当即便想要买报往蕲州书院去。

而就在这时,听到他们对话的报童也开口了。

“几位若是不识字也没关系,我们文旅小馆也与天聚阁有合作,那里请了专门的说书先生给各位解说这报纸,此外每次报纸发行都会被贴在县衙设立的告示栏上,告示栏那边也会有人给大家解读。”

“如此一来甚好,也省的我花钱买这报纸了。”刚才说要买报纸去书院门口请人念读的男人道。

“这位客人可就错了,要知道我们这报纸每次发行都是独一份的,只要过了发行时间,那么就算它卖的再好,我们也不会加印了,也就是说您买了就绝对不亏,而且上面还刊印着白先生、林先生等人的大作还有连载着的故事,总之买一份收藏绝对不亏。”

报童笑眯眯的解释,他卖报可是有提成的,要是卖不出去就没钱得了。

“那岂不是过了就没了,算是绝版了?”男人惊道。

“这是自然,我们报纸最讲究的便是时效性,过了时的东西我们自然不会再行刊印了。”

“那就给我来个三份。”男人眼尖的见到报童身侧的袋子里数量不多了,便赶忙道。

“哎,这位兄台,这报纸本就不多了,你一份就要三份,我们还买什么?”眼尖的不止这人一个。

“就是,就是。”随即便有人应道。

“小孩,给我也来一份。”

“还有我。”

眼见着报纸不多了,围观的众人也顾不得许多了,赶忙向着报童喊道。

顿时场面就混乱了起来。

见状报童一边给客人们收钱取报纸,一边道:“大家别抢,人人都有份,我这里没了,但是别的报童身上也有,还有我们文旅小馆里还存着不少呢,我待会就回去取……”

类似的场景发生在了蕲州府各处。

不过短短三天时间,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起报纸上的内容了。

而官府的告示栏下更是日日围满人,天聚阁也是座无虚席。

赚的盆满钵满的天聚阁掌柜,笑的脸都开成了朵菊花。

而文旅小馆也收到自报纸发行以来的第一笔银子,来自于天聚阁的尾款。

在褚琉白创办报纸之时,便想到了广告,但是这事得徐徐图之,所以报纸上暂时没有登记任何的广告。

但是褚琉白却让人与天聚阁做了笔生意,天聚阁作为蕲州府内最大的酒楼饭馆,本就搭建有一个台子,上面有说书人在大家吃饭喝茶之时说书。

而褚琉白与天聚阁做的交易便是以一月为期,她将诵读报纸上的内容一事交给天聚阁,还会让报童们在卖报之时宣扬出去,为天聚阁汇聚人气,而天聚阁则用银子换取,天聚阁的东家虽然对报纸一事怀有存疑。

但是褚琉白也说了,如果天聚阁的人气没有上涨,便不收他钱。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