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小户人家(69)

作者:芦花浅水 阅读记录

玉山好奇地道:“五花肉做红烧肉是吧?排骨你打算怎么做?”

晏庭卓早有想法:“做个粉蒸排骨。”

他家别的不说,调料是比较齐全的。唯一麻烦的是蒸肉米粉,这个得现制。

正好为了过端午节,他才买了糯米,家里本来就有大米,再加上调料,蒸肉米粉很快制成。

在制米粉的间隙,他开始腌制排骨,等米粉制成,排骨也将腌制好。

接着就是盘子底部垫上土豆,上面放上裹了米粉的排骨,开火蒸。

玉山上次吃过粉蒸鸡翅,知道这个粉蒸料的味道,见状也不吭声,就一心等着吃。

晏庭卓则带着徒弟开始进行红烧肉的备菜。

“五花肉洗净,切成这样的小块。”他先打了个样,然后把刀给了方大郎。

方大郎最近切菜已经练出来了,不仅切出来的肉大小差不多,速度也十分快。

将肉焯水后控干水分,这一步方大郎做的也很熟练。

“这些香料,你记一下。”晏庭卓拿出葱姜蒜八角和桂皮。万事俱备,就差辣椒,可惜到现在辣椒还不见踪影。

家里用的还是豆油,晏庭卓现在用油在别人眼里那是相当舍得。他将锅中放油,将香料炒香,又放入五花肉炒至表面微黄。

香味已经出来了。

将肉盛出来之后,玉山不屑道:“就这?”

晏庭卓翻了个白眼:“这才哪儿到哪儿!”

他将锅收拾干净,往里面放了几大勺糖。

玉山拦了一下没拦住,不禁问道:“你是不是放错了?这是糖啊!”

晏庭卓没理他,对方大郎说道:“这一步叫炒糖色,一定要小火,炒到棕红色,就像这样——”说着手上也没停。

然后抬手将五花肉倒进了锅中,手下一刻不停地翻炒着,直到所有的肉都裹上糖色。

不用他解释,围观的两个人都明白这一步的意思了。

晏庭卓喊玉山:“去给我拿酒!”

玉山在进来的时候已经拎了一坛子酒,闻言便去启封酒坛。

晏庭卓将一小坛子花雕酒全部倒入锅中,盖上盖子开始小火焖炖。

玉山已经渐渐地闻到了肉和酒逐渐融合的香味,他即便是不饿,也有些馋了。

晏庭卓早饭本来就没吃,此刻肚子也咕咕叫了起来。

玉山问:“要炖多久啊?”

晏庭卓回他:“半个时辰吧。”

方大郎也饿了,闻言偷偷地咽了一下口水。

晏庭卓也有点累,看到盆里的猪血,又想起唐子帧,知道那孩子爱吃韭菜,便打算做个韭菜猪血汤。

他走进里屋,打算喊阿井让他去喊唐子帧过来吃饭,却发现阿井也不在家。

他只得让徒弟看着灶,亲自去了一趟唐家。

大门紧锁。唐家没人?连文先生也不在!

不知道为什么,晏庭卓突然感觉,唐子帧搬了家之后,突然跟自己不亲近了。

他心中蓦然涌现出一股沮丧感。

也许是因为唐子帧错过了难得的一顿美味吧!

他自我安慰着又回了家,

这时候,阿井扛着一大捆柴火回了家。原来他是上山捡柴火去了。

晏庭卓问他:“你知道八郎和文先生去哪儿了吗?”

阿井答:“你忘了?他们昨日就去县城了,前天县令又来了一趟,亲自相邀,文夫子便去了。”

晏庭卓那时候在地里一心收麦,压根没管过旁的事。

他品了品,问道:“文先生这是答应要去县城教书了?”

阿井回答不出来,他也不知道。

晏庭卓忍不住叹气道:“我还打算做他爱吃的韭菜猪血汤呢!”

其实他猜的不算错。

唐子帧曾经对大魏心灰意冷,考个秀才也是为了让自己未来的日子好过些。但是多次往返县城,无论是村里、镇上还是县里,所有人的日子肉眼可见的变好,他心中对新王朝又燃起了希望。

这些天师徒两人在家里聊起民生,让唐子帧又重新燃起斗志。他要继续考!他要考到郡城,再考去京城。他要做官,实现心中抱负!他心里还有一个隐秘的想法——迎自己的亲人回家。

而文先生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心中也下定了决心——这个弟子以后肯定是要继续读书的,当弟子的去了县学读书,自己这个老师却窝在村里,哪有这个道理!更何况,读书育人,在哪里都不丢人。

他给自己做足了心里建设,杨县令再次带着诚意过来,他便答应了。

那厢杨县令在县衙后院乐得手舞足蹈,对丁师爷炫耀道:“可见我的诚意足,这下我父亲肯定还得夸我!听说陛下在网罗天下人才,以后等我任满离开,我就想个办法把文先生送到京城,送到陛下面前,嘿嘿嘿!”

他满后院乱窜,丁师爷在背后看着他,恨不得把“体统”两个字敲进他的脑袋里。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继续自夸道:“上次父亲夸我给他长脸,是因为陛下夸我教化百姓有功,这次我给县里直接弄个名气大的夫子,多教出一些像唐秀才这样年少有为的读书人,父亲肯定更会夸我!”

丁师爷笑着提醒道:“唐秀才给你长脸了,你不赏点什么?”

杨县令恍然大悟:“要赏要赏,本公子要重重地赏!”

他顿时开始苦思冥想:“赏金银?不合适吧,读书人不是都很清高吗?只赏文房四宝,这也太拿不出手了!”

丁师爷眯着眼看他:“这位曾经也是大家公子,如今落难了而已。你别用金银俗物亵渎了他。”

杨县令不服气地道:“大魏皇帝都没了,再厉害的大家公子不还是得老老实实来我这里考秀才!”他转念想到唐子帧的脸,忽然不忍心说什么恶言恶语,只好收敛了脾气,道:“那我赏他个宅院,以后在县城里上学都不需要租房子,这算体面吧?”

丁师爷又想敲他脑袋了:“你这是想把他放火上烤啊?”

杨县令却有不同地想法:“我的钱,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本事让他们也十四岁考个案首给我长长脸!”

丁师爷语塞,最后还是点了点头,转头就替他准备了县里的两座宅院的房契地契。

那两座宅院只有一墙之隔,都是紧邻着玉河,其中一座隔壁就是县城里最大的书斋,对面就是县学,生活也十分方便。位置得天独厚,相信没有读书人能拒绝。

而后丁师爷又做主添了两套文房四宝,生怕哪里不够雅致,亵渎了读书人。

唐子帧带着文夫子进了城,不料收到这样的赏赐,心中也是一惊,连忙推辞。

杨县令道:“听闻你也曾是大家公子,仆婢成群,没人伺候哪能安心读书?这不过一套宅子而已,不必如此。”

唐子帧已经没有从前那么薄的脸皮,他坦然道:“实在是学生现在家底太薄,使唤不起仆婢。”

杨县令和丁师爷面面相觑:“说好的清高读书人呢?!”

第一百二十三章 谁?色眯眯?

最后还是文夫子一锤定音:“老夫年事已高,离不了我这徒儿照顾,让他跟着我住吧!”

杨县令不是那种强迫人的,见状也应了。丁师爷暗地里又准备了“些许”财物送去了宅子,这事才算是找补回来,皆大欢喜。

晚上,唐子帧躺在陌生的地方,几乎一夜未眠,城里比乡下还要安静,早上也没有鸡鸣。

次日,文夫子留在县城,唐子帧却找借口租了一辆车回了村里,直奔晏家。

他想亲自告诉几人这个消息。

刚到门口,正好听到晏庭卓说:“我还打算做他爱吃的韭菜猪血汤”,一下子高兴起来。

“我回来了!”他从车里钻出来,让门口两人都十分惊喜。

晏庭卓笑着道:“幸亏你回来了,我做了红烧肉,你肯定没吃过。”

唐子帧迟疑了一下。

守孝的人在居丧期间不能科考,但新朝渴求人才,发明了“以日代月”的守孝之法,希望读书人早日入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