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01)

作者:六月平生 阅读记录

社会金钱的流通,百姓有钱就是他们有钱的道理,在这一刻他们忽然就顿悟了。

大厅主桌,送去军中荣养的王老太君、王怀瑾、王怀瑜一家人都坐在一起,是一年难得的团聚。

当初被判了死讯的老太君,去了军中学着当地的老太太种菜养鸡带孙子后,竟然神奇般又挺过了一年,看着还比在京都的时候要精神。

“这岭南的日子越过越好了,看着家里头这一群小伙子大姑娘,感觉自己也年轻了。”老太君梳着简洁的头发,穿着利落的袄衣,舍去了以往繁荣富贵的装扮,瞧着和普通的老太太没有什么区别。

她看着身旁的孙女和儿子,只觉得这辈子也就成亲前过得这般顺心了。

王怀玉则是左一个右一个弟弟,听着一个叽叽咋咋的说着今年和奶奶养了多少鸡鸭,种了什么菜,又跟父亲学了招式,能扎多久的马步。另一个则是小嘴微抿,有条不紊地说今年读了些什么书,认得了多少字。

“真棒,你们今年又学到了新的东西呢,比去年又进步了一点哦!真厉害,姐姐为你们骄傲。”王怀玉的夸奖直白夸张,夸得两人都不好意思得红了脸。

王定武在旁边听着,素来严肃的脸也挂着笑容。

他侧身给自己母亲夹了一筷子鱼肉,看着这三个女儿心中满是感慨:“也不知道玉奴小时候长什么样,这一转眼就是个大姑娘了。看这两个小猴子对她,倒是比我这个天天见的父亲还要亲近。”

因为在军中建了一个随军处,部分的将领士兵将家属带过来住,老太君和两个儿子也在,王定武便能经常回家。还能每天带两个儿子锻炼学习。一年下来,父子、母子的感情都亲近了不少。但看着王怀瑜和王怀瑾对王怀玉的态度,王定武还是有些酸。

没想到老太太横了他一眼道:“你才和怀瑾两个在一块待多久?还天天板着个脸,孩子们能亲近你才怪了。他们两个可是他姐姐一手带大的,不亲近她亲近谁?”

老太太看过去,对这位从小就懂事,现在还展露出如此聪慧的孙女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她也是个苦命的,还没有长大呢就帮着撑起咱们家,在家照顾弟弟,在外还得帮着你。幸亏你归还西北兵权,跟着怀玉到了岭南,不然我都不敢想现在是个什么光景。”老太君眼里闪过一丝泪花,但转眼就满满的庆幸。

她虽然到了岭南住在军中,但消息还是很灵通,自然知道现在外面的局势。

想到现在的情况,还有自家孙女展示出来的天赋,老太君的眼里闪过一抹精光。

她的孙女如此出色,比那九天上的龙凤也不差。

一家人在话家常,其他人也吃得脑袋晕乎乎的,好在府里都准备了房间,除了成家没有在这里住,大都宿在了府里。

第二日一早起来,正好是新年第一天,府里又以老太太的年纪最长,自然是排着队给她拜年。老太太也开心得很,起床换了喜庆得新衣,叫人扛来一筐新打得花钱,都细细得用红纸封好。

家里头从小辈都掌柜们,每一个上来磕头拜年的,都给上一个红包。装着的花钱也不多,就六个,取六六大顺之意。

花钱是从前朝就流传下来的习俗,是有钱人家特意花的花样子去打出来的,图案多是喜庆吉祥的纹样,带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不过大齐能打花钱的人家也不多,每家能打多少个,什么时候要,这些都是要和朝廷说好备案的。这些一样可以拿出去用,但大多数都留着做彩头。

老太太准备的这一份,就是为了给府里人发的,大家也不是缺这几个铜板的人,自然是珍藏起来。

阖府欢乐了三天,除了当值的人其他人都是难得的清闲。但过了正月初三,大家就开始陆陆续续的出门开工了。尤其是在衙门工作的、在外地的、在工厂的,都得先回去做好准备,等待初五开始干活。

街上的年味还没有消去,岭南的百姓就开始忙活起来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岭南体现得尤其重要,一年的春耕到这个时候就得育种了,还要打田,肥田,山地坡地也得种上药材、蔬菜,一些耐旱好养活的杂粮豆子等。所有人从老到少都忙了起来,尤其是今年五个县的百姓,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县衙鼓励开荒,每个村除了自家的水田,还要多种一户多种三亩,不拘是豆子还是水稻,只要是粮食的,都得种上。这三亩地的粮食不准买卖,只能给福官府。官府用钱收购,同时也免费提供农具和耕牛。

不是让自己白做工,大家虽然觉得雷但也咬牙坚持下来了。就是容县的百姓田地比较少,当衙门派人来教他们做梯田的时候,大家都傻眼了。

“这水稻竟然还可以种在山上?”村民们震惊。

水稻水稻,没有水哪里种得了稻?

所以水稻田大都是在比较低洼且平缓、水源充足的地方。但现在却是把山凿成一级一级的,愣是将其填平分割成一块块平地。

平整的土地,错落有致的交叠在山上,被浇灌上水之后,波光粼粼的,从山上往下看,所有人都被这眼前的一幕震撼住了。

“鱼鳞交叠,哪里是田地,这分明是神物啊。”符灯凡喃喃出声。

百姓不识得几个字,只觉得这个梯田看起来很漂亮,但他们更关注的是:这山上都可以改成水稻田,那他们以后岂不是可以有很多水田了?

岭南的主要作物还是水稻,在山区的容县水田极少,基本都是在山与山之间的洼地,既分散又难打理。但向这样的山头却是每个村民都能分上几个的,若是都能用来改做梯田,他们的田地只会多不会少。

天地多就意味着他们能多收粮食,多收粮食就能养活更多的人。这是百姓们心中最朴素的道理和愿望。

“不是所有山地都可以做梯田,而且这梯田的成本也不低。”康隶书主持这第一块梯田的建造,对其中的门道了如指掌。

他指着梯田的田埂道:“能做梯田的山,不能太高太陡,石头也不可以太大太多。田埂上需要用石头去加固,山下最好是山上可以有水源,这样才能保持水田里的水源充足。现在这座山旁边的老虎头山就有溪流,所以引水过来比较方便。但有这样条件的山不多。”

啊?竟然还要那么多要求吗?

村民有些遗憾,还以为手里不顶用的地都能做梯田呢。

梯田再难开,那也是良田。他们种地的人,难道还怕苦怕累?

只要能开,那边穷尽家中三代人,也要开出来。只要开出来,那就是可以受益后代的。

康隶书还是低估了大家对田地的渴望,只见一个人老农搓着枯树皮似的手,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大人,我们村可还有合适开梯田的山坡吗?您给我们指点指点,我们学会了,以后自己也可以弄。这一年两年三年,闲是去挖上几锄头,总有挖好的时候。”

这本就是自己的职责,他们愿意康隶书自然不会拒绝,当即带着人替他们村的山坡山头都看了一遍,最后划定了三座可以开梯田的山。

“我给你们画一张图纸,你们以后开的时候照着这个图纸来做就可以了。等做好了,就用水车和竹筒将水引到山顶的水库里。水稻需要灌溉的时候再放水。”

康隶书从随身带的东西里抽出纸笔,照个自己走过的山头路线,安排出最合适的梯田布局。然后叮嘱施工的关键。

村民们听得很认真,郑重又珍惜地接过他手里的图纸。

大林村将水田开到山上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了容县,成了岭南新的一年里第一个热门话题。

和容县一样的陆川县,苍梧县人,都心动不已,想要去看看这水田是不是真的能开到山上,他们这里能不能开。

林清风听到这一个消息,第一时间冲到郡主府。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