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134)

作者:六月平生 阅读记录

时隔一年再吃到岭南食堂的饭菜,戴森也是满满的怀念。

这船上每天吃的不是鱼就是鱼,怎么会有这样的美味呢。

戴森哐哐的吃,因为和王怀玉有合作关系,又得了专门的关照,在岭南的衣食住行几乎都可以在县衙里解决,虽然需要交费用,但对于他们来说是省心省力还实惠的事情。而县衙食堂也通过给他们提供饭菜赚了点钱,各自都满意得很。

最满意的王怀玉则是第二天就找到了邓蛮生,兴致勃勃地和这位老知州说道:“邓大人,我给桂州的百姓找到了一个更高产的粮食,用来补充耕地不足,养猪粮食缺乏的问题正正好。”

邓蛮生也听到了西欧国来人的消息,隐约知道拉了一船特殊的物品,但是什么东西却不清楚,不过王怀玉这样一说,他就立马联系上了。

“郡主是说那些洋人带来的东西?”邓蛮生有些感兴趣道:“他们带来了什么好东西,竟然让郡主那么看重。”

“一个能亩产两千斤粮食的东西,你激动不激动?”王怀玉反问道。

“两千斤?”邓蛮生惊得蹭地站了起来,不可置信的又问了一遍:“你是说这个东西能亩产两千斤?”

连尊称也没有了,不过王怀玉能理解他的激动并不计较道:“对,两千斤都是少的,如果管理得好说不定还能更高。而且这个东西不需要精耕细作,甚至不需要多肥的地。你只要给它一捧土就可以了。”甚至和岭南大多数作物比,木薯是更加耐干旱的作物。

邓蛮生这下是彻底坐不住了,激动的走不到道,眼睛像发亮的灯泡一样盯着王怀玉问:“郡主,这样的神物什么时候能让我看看?能让百姓种下去?”

“现在正是时候,秋收快结束了,叫百姓们整理一下坡地就可以把木薯种下,等到过完年正好可以下种,和水稻的时间错开。等到明年的九月份差不多可以成熟。”王怀玉说完又道:“不过木薯不能连种,最好和黄豆青菜等作物轮耕。”

邓蛮生不是不懂农事的官员,木薯既然是可以亩产两千斤的作物,需要的肥力必然不少,要是连着种肯定会伤害地力,轮换着来正正好。

“这个不是什么大问题,桂州什么都不多就是山地多,这个地方种过了换个地方就是了。家家户户种上个三四亩,一家十口使劲吃都吃不完。”邓蛮生难得乐呵道。

王怀玉也笑着摇摇头:“木薯只是个辅助,用来调剂一下百姓的口味,或者养鸡鸭猪狗还差不多。人吃多了木薯对身体不好,还是要吃主食才可以的。”

邓蛮生听到也点头记下了,不过心里不是很赞同这段话。百姓要是真饿到头了,连地皮草根都吃,更何况这个能本来就能吃的木薯。

不过他也知道王怀玉这是为了百姓们好,百姓的日子现在也好起来了。不说能顿顿都吃得起白米饭,但一家人一年三百多天都能吃上正经东西了,这个是他亲眼看见的变化。

“邓大人这两个月要辛苦一下,将木薯的种植方法和各个县说好,叫他们把每个村的人培训好,同时把地整理出来,等到一月份正好下种。”

“这个是好事情,怎么会辛苦呢。要是这算辛苦,希望我天天都能这样辛苦。”邓蛮生笑着应道。

不过也确实是辛苦,现在正值年末,是各个县各个官员部门要做年度汇报的时候,现在要提前把种植木薯的事情安排下去,那就要多干一份活。不过就像邓蛮生说的,这样好的事情他巴不得天天发生呢。

他回去和桂州各个县的县令一说,大家也顾不得现在准备过年忙得不行了,纷纷把手里的衙役抽出去,让他们三天内把县里的村通知到位。

因为木薯杆不多,王怀玉第一批只给了桂州这些山地多的县,而且还规定了各个县各个村每一户只能领多少。这样严苛的规定,顿时就让大家伙知道了这个东西又多难得,种植管理起来就更精心了。

苍梧县养猪场,现在是每天都有来自各个县各个村的人来学习养猪技术,场里的猪崽更是早早就预订出去。

当猪场里的猪不够用的时候,苍梧县第一批养猪的人就发达了,纷纷把自己已经骟好的猪挑出去叫卖,每只猪比养猪场的高上五十到一百文钱,还附赠和养猪场一样的技术教学,一下子就吸引了很多排不上队的人。

家里养了猪的,地也就种得更加勤快了。什么生菜、芥菜、白菜、萝卜、茄子、只要是家里有地的,不管是在哪里都种得满满当当。

人吃不完了猪吃,还有剩下的就拿去晒干菜卖给商贩,或者等到有工程开工了就卖给工程队。好多在家里的妇人老人都靠着种菜攒了不少钱。

像柳家村,他们是前两年从西北迁过来的,当时就搭了几座竹棚子对付着,一边靠官府的接济生活,一边开垦自己的田地,还有建一个可以长久居住的房子,可谓是忙得八十岁的老人三岁的小儿都不能闲。

但两三年的奋斗下来,他们的竹棚子早就换成了一栋栋整齐的泥胚瓦房,还是带有玻璃的那种。每一户人家的房子旁边都有一个院子种满了菜。有的人家地方宽裕的,还抓了猪来养。

从村头的小路进来,凡是能找到一块平的地方都种上了东西,不管是黄豆豆角,还是青菜萝卜,巴掌大的地都不会空闲。

“哎,你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哪是以前能比的哦。这才几年,咱们是房子也有了,田地也有了,家里竟然还完官府的粮食还剩下那么多,够我们一家吃到明年咧。”柳老头叼着竹竿子看着水塘下的鸭子,笑得那叫一个舒坦啊。

他今年都快七十五了,原本还以为没有几年好活咧,没有想到跟着队伍来了岭南,还能遇到这样的好日子。

以前他们吃半年面汤半年土,一天到晚连个热水都喝不上,现在天天能吃上白米粥,农忙的时候还能吃上干米饭,时不时的还买得起肉来吃,这样好的日子他可舍不得死,他还要再活个几年,替家里再养上几批鸭子卖钱,再养上几条猪,那日子可是连他们以前村里的老财主都比不上咧。

柳老头越想越美,看着池塘里的鸭子比看到亲孙子还亲。

旁边放牛的老伙计也是点点头道:“谁说不是呢,以前哪敢想能过这样的日子哦。你是不知道,现在我三个儿子,一年出去干三个月的活,起码能赚几两银子回来咧,地里的活一点也不耽搁。还有这牛和农具,县衙竟然就这样给我们用,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两个老人在这里忆苦思甜,说的话却是所以西北百姓的心声。

第116章

他们自从来了岭南后,这日子那是一天比一天好过,只要不是懒的人,两年住上新房子,有自己的地,吃饱穿暖那是没有问题的,勤快有头脑一点的,甚至还能攒下不少的钱,学到知识呢。

而这一切都是县衙给的,不管是各种政策也好,还是对他们的帮助也好,都是切切实实的,和之前他们那种只会压榨他们交税的官府完全不一样。

有些人还有亲戚在北方的时候,看着自己过的日子,也不免惦记起了自己的亲朋好友。知道有同是西北来的伙伴加入了商队的,都纷纷叫衙役帮他们写信去劝说亲戚来岭南。

衙役对这种呼朋唤友的行为很是喜欢,不管谁叫帮忙写信,都是一点也不推脱的。他们可是知道现在岭南啊就缺人,能多招点人来,繁华的是岭南,有利的是他们。

另一边,在岭南过了几年养老生活的王定武,突然离开北上,眼看着岭南的葱葱绿林变成白雪皑皑,哪怕是过了春节这天气还是一样的,感觉到了不适应。

“哎,以前我可都是在西北寒风中驰骋的人,一天一夜趴在雪地里埋伏匈奴都没有问题,现在见着这点点雪花就觉得冷得不行了。”王定武走到了南阳府,看着今天的这一场大雪,默默给自己加了一件斗篷。之前骑的马也不管了,和王松坐在马车里烤着炭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