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张郡主成基建狂魔(92)

作者:六月平生 阅读记录

韦向行心中一惊。不对,他们遇到巡查的地方是桂府,王定武领的虽然是岭南兵权,但却是在粤州,而且是在钦防县。怎么会出现在桂府,还是临近南召?

“王家的手,伸得太长了。”忽然座上一个老头轻声道。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安静了。

韦向行更是瞳孔皱缩,竟然真的是王家干的?

“父亲。”他有些不可置信的开口。

“你这个知府当得太舒服了,敌人已经在你家里逛了一遍,你还不知道人家已经进来,还在哪里沾沾自喜。”

老人只是轻轻看了他一眼,韦向行就立马冷汗战战。

“父亲,我错了。”

王家人来了之后不是窝在苍梧县,就是在钦防县,不是搞种地就是弄什么牛耕、工厂。就过分的也不过是从他手里要了平河、容县和陆川。怎么会,怎么就突然渗透那么厉害了?

韦向行想不明白,这两年他也没有放松过对王家的监视。甚至这两年王怀玉去了哪里,在哪里待了多久,手底下都人专门看着。

怎么好像就忽然变了个样子。

“你比不上你兄长许多,”老人只是淡淡的喝了口茶,继而对旁边的白头巾男人道,“这件事确实是我们的疏忽,不过也确实不是我们出的手。各位再等两天吧,两天后给你们个交代。”

“韦老先生都这样说了,我们自然是等得的。两天后我要看结果,要是事情不能解决,我们的生意就先暂停吧。”白头巾男人说完,便和刀疤一起起身退出。

人一走出去,韦向行立马从椅子上跪了下来。

“父亲,我知道错了。是我忽略了粤军忽略了王定武那个老家伙。求父亲再给我一次机会。”韦向行惊恐地求饶道。

然而,老人只是淡淡的看了他一眼。

这一眼,让韦向行瞬间瘫软在地。

另一边,王怀玉也到了大山深处。

这个两年前还是老虎窝的地方,现在却是建起了各种小木屋,屋旁边还有不少的菜地,甚至还有猪圈。

“猎狐小队。”

随着一声尖锐的口哨声响起,原本还空荡荡的山里忽然就出现了十五个人。

他们穿着奇异的衣服,脸上也摸得花花的,看不清脸,每个人都站得笔直,手里空荡荡的,但一眼看上去就十分危险。

“汇报八月初十那天的情况。”

“八月初十晚子时初,我们按照日常巡逻到崇南镇的大松山,出现了一队一百人的队伍,对方穿着黑袍,扛着一臂长半臂宽的,木箱子朝镇南县前进。”

“本来我们想要将人拿下,但是听到了有人在镇南县接应,为了不打草惊蛇就尾随上去。但同时碰到了来接班巡查的猎鹰小队,他们和对方正面装上了。”

“在猎鹰和他们的对话中听到,对方是过来做生意的,因为南召不允许和大齐做生意,才冒险贪黑送来。猎鹰接到我们给的信号,将人放走了。但我们到镇南县的时候,对方应该是察觉了,一道镇南县就到了一处宅子闭门不出。”

“我们没有看到接头人,也没有看到对方宅子有人进入。目前猎鹰小队还是蹲守。情况也已经回禀给大将军了。”

王怀玉拿出王定武给的另一块令牌,猎狐小队就把当天的情况汇报了。

“桂府有人吸食过神仙膏你们是否知道?有没有听过相关信息?”王怀玉问。

走私,她还可以忍受。来这里一接手她就知道岭南府不干净。但是走私让人上瘾的东西,她一刻一点也不能容忍!

猎狐几人对视一眼,眼里闪过犹豫。

“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凤眸一扫,几人立马绷紧了身体,只见其中一人站出来道:“桂府的地主,尤其是在靠近南召的几个县的地主豪族,他们聚会的时候就经常吸食这个。”

“狐一?”王怀玉开口,对方立马补充道,“从我当兵之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最早到什么时候不清楚。”

王怀玉记得这个狐一,他就是镇南县本地人。只不过他家连地都没有,一家都是地主的长工。他来当兵还是因为地主家分到了入伍的名额,让他顶替上来的。

狐一今年十八岁。在他入伍前看过,那就是最少两年前这些人就开始吸食了。

王怀玉心越来越沉,都不敢想这些东西已经蔓延到了哪里,在大齐传播了多少年。

“交给你们个任务,去排查整个桂府接触过这个东西的人,尤其是官员。五天之后给我名单。”

猎狐心里惊讶,但也立马答应。

只有狐一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个好东西。现在王怀玉要来查,他比谁都积极。

王怀玉自己来回,很快就出现了郡主府。

她翻开书房暗格里的宗卷,那是吴本源交给她的东西。上面记录着岭南官场的丑闻和一大堆的人名。

王怀玉翻到有神仙膏的这个地方,却发现记载的不多。只写了一个‘他们在找人,非富即贵不可碰,碰了富贵如浮云。’

而在下面,又标注了几个人名。

白方。

这个名字让王怀玉微微眯起了眸子。白这个姓氏在岭南可不多见,但要是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南召国的国姓?

第80章

暗地里的波涛汹涌只是少数人见到的浪潮,生活在阳光下的百姓只觉得今年尤其好过。

“老头子,我们今年粮食收得那么多,家里的几个娃娃,要不也挑个机灵的过去上学吧?郡主不是说,只要读书识字了,以后就能找到更好的活干吗?我瞧着去当衙役,或去店铺里当个伙计都挺好的。”苍梧县辖区下的大望村雷老三家的林老太太和自家老头商量道。

林老太是大望村出了名的能干有眼光,从十五岁被嫂子卖到大望村,再到被雷家净身出户一样的分家,愣是和丈夫两人把七个孩子养大还给他们成家立业。

现在除了嫁出去的两个女儿,膝下还有十二个孙辈在,这样一个大家庭,在老太太的维持下蒸蒸日上。原来分家得二亩薄田也变成了现在的二十亩良田。

老太太敢想敢做,眼光还相当的好。像村里有人来宣传种植药材,旁的人都怕浪费自家的田地和人力,但老太太就不怕,非常积极的领回来不少的种子,严格按照衙役和来指导的人去种植。现在看到地里长的茁壮的药材,谁人看到了都得竖起大拇指。

而在衙役三五不时的来村里宣传,教大家识字的时候,其他人就当来听个故事当消遣,只有林老太太,每次都让家里没有活的大人小孩都过来听,听还不行,还能着树枝跟着衙役教的在地上比划。甚至在岭南有纸卖了的时候,也花钱给家里买了一点回来。

这个行为大家都说傻,花钱买这个不当吃不当喝还贵得不行得东西,但老太太还是坚持着。

到了现在,林家几乎人认识字,最少的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字最多的已经可以看得懂县衙发下来的小册子了。

提起识字这一个,王怀玉一开始也是愁掉了头发,整个县衙除了几个县令主簿、伊令,没有多少人识字。所以在普及基本知识的时候全靠衙役们和村长里长的传达。眼看着人才的短缺,王怀玉不得不采取特殊办法。在县城里有专门针对小孩子开设的书院,而已经能干活的大人,王怀玉也没有放弃。

成人学习能力更强,自觉性也更高。就是成人时家里的劳动力,很难脱产专门学习。所以王怀玉就先培训了一批衙役,让识字的衙役结合故事来教村民们读书认字。

学的东西也不是什么深奥的之乎者也、经史子集,而是大齐和当地的神话传说、英雄人物、发生的一些时事新闻,还有常见的科学现象。教的字也不多,每天就两三个常用字,但日积月累下来也能不少了。那些更上进的人,还能通过一年两次县衙组织的考试,去获得县衙奖励的钱和笔墨纸砚以及书。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