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番外(137)

作者:青溪客 阅读记录

这一觉仿佛很久,又仿佛只过了一刻钟。

梦里,我好像看见了很多人,看见了很多山和很多河。有人涉水而来,有人扶筇远去。再次醒来时,我的心口泛起一丝难以形容的怅惘,不知是因为梦境,还是因为现实。

怎么还没死呢。

室内依旧暗得伸手不见五指,想到没有写完的那最后一笔,我更加怅惘了,身体微微地颤抖起来,耳中响起遥远的轰鸣。

等死绝不是一种舒适的感受。为什么安庆绪不敢用刀剑杀我,只肯熬死我、饿死我呢?他可真是太懦弱了。

门外传来几声杂乱的闷响,“砰”的一声过后,房门被打开了。一缕火光稳稳地进了门,闪电流星般冲破室内的寂暗。我花了点力气,才看清那是一盏灯,持在一个人的手里。

来的是个女人。我认识这个女人。

她还是从前的样子。过去的二百年间,她应该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你能起身吗?”她冷静地问。

我扶住窗扇,咬着牙,用力站起。

她的目光被吸引到了我所扶的窗扇上,看清了木板上的两行字迹后,那目光中露出一两分诧异,稍稍多了些人情味:“你的遗言,竟然是吕碧城的诗。我还以为你会写‘我爱王维’呢。”

我又吐了两口血,一时咳得厉害,无力回答。

焦炼师挑眉,向我的嘴里塞了两颗药。药丸清清凉凉,胸口的热和痛都平息了些许,四肢也恢复了几分力量。她给我披了件裘衣,道:“这回能走路了罢。”转身向门口走了两步,忽又回过身,从怀中取出一把短刀,在我歪歪斜斜的字迹上划了长长的一竖,补全了那个“伸”字。

我跟着她走出门。外面依然是黑夜,只是不知是我进制狱后的第几个黑夜。推事院旁边就是上阳宫,她像是在往那个方向走。上阳宫废弃多年,只有些失了恩宠的宫人,再往北就是东周王城,罕有人至,是个隐藏形迹的好地方,不过——

远处有好些卫兵手执火把,围在明堂附近的一堵墙前面,那面墙上赫然裂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散落一地碎砖。我听不清他们议论的内容,但仅仅从他们紧绷的姿态,也看得出他们处于紧张之中。

焦炼师早已熄了灯,那些卫兵全然没有注意到角落里静静行走的我们。我遥遥望着那堵墙上的缺口,有些意外。在夜色里看不出那缺口的新旧,但我就是有种直觉,方才在制狱里感到的震颤和轰鸣,大约不是出于我自身的幻觉:“别告诉我你做了炸药。”

黑火药的成分配比,可是很难掌握的。

焦炼师步子轻盈,语声清泠泠地,总像是不动声色地讥嘲着谁:“不是黑火药,是硝酸铵,文科生不可救药。”

“我是理科生。”我很想告诉她,高中分科虽然重要,但也决定不了一个人的智识,况且,我的高中生涯过去很多年了。可我肺里太痛了,说不出更多话。

“硝酸铵遇热爆炸,炸了那堵墙,吸引卫兵们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分解制备笑气,装在皮囊里就能对付落单的人了,一鸡两吃。”她带着我走过另一道门,地上躺倒了一个兵士,仿佛在验证她的话。

一个人影从门后闪身出来,看到我的瞬间,松了口气:“娘子安否?”

我听出是杨续的声音,心里也不由得宽慰,冲他笑了笑,旋即皱眉:“王郎……”

“你男人好得很,别想他了。”焦炼师不耐烦地打断我。

我们又走了一会儿,躲进了东周王城的废墟,才在暗影里坐下来。

杨续三言两语告诉我,王维见我没回家,四处打探了一番,总之最后不知怎地,求到了焦炼师配合他来救我。不过,焦炼师不让我多问王维的事:“且不说他好得很,就算他不好,你此刻也不好,又能做什么?”

我默然坐了一阵,只得将好奇心放回方才的话题上:“那么,温度……”我强压咳嗽的冲动。

活了两百年的人精,当然能立刻意会我的问题:“没错,加热温度太低时硝酸铵会分解而非爆炸,不过,控制这个温度的难度就跟做菜差不多。你是不是还想问,硝酸铵是怎么制备的?在合适条件下,尿素可以反应析出硝酸铵。”

杨续在一边听得似懂非懂,而我没再问下去。

尿素怎么来的?显然是从人畜的尿来的。不过,没必要探究这个。一个活了两三个世纪的人,会在意粪便尿液脏不脏吗?

但我的确没想到,她在唐朝制备笑气的最初动因,竟然还是和她最爱的英国文学有关。

“你是说,柯勒律治尝试过笑气?”

问出这句话时,我们正坐在二十余里外的龙门山里。隔着伊水,对面就是奉先寺的石刻卢舍那大佛,眉目温慈,双耳圆润,垂坠的衣褶如荡漾的水波,质朴而柔厚,在初冬的暖阳下看去,活脱便是报身佛的法界圆满之相。大佛垂眸注视下的山中岁月,似乎停止了流动,唯有山下的伊水兀自徐徐向前。

“嗯。”焦炼师语调爱理不理,话却明显多了些,“和罗伯特·骚塞一起吸的。他们湖畔派的诗人没一个省油的灯,柯勒律治连鸦片都吸,区区笑气又算得了什么。”

我咳了两声,又吐了一口血,才笑道:“所以后人老拿他们湖畔派和王某人比,说他们都是云淡风轻的风格,我觉得很滑稽。王某人可不会沾毒品。”

“那么老实端正的人,可太没意思了,亏你这么久没变心。”焦炼师啧啧,“折腾了半天,眼看要把命搭上了,不过估计你也不后悔,毕竟,那么端正的人,倒也是实心待你,两次跑来求我出手。”

这话理应刺耳,但我其实不在意,她说的是事实嘛。时日无多是真,不后悔也是真。我缓缓起身,走到不远处的杨续面前:“领我去瞧瞧……他的坟茔。”

洛阳一带经过兵火的践踏后,野地里多有简薄的新坟,低矮的土堆前往往连块碑石都没有,而这还算是好的了。有的无名尸体曝于荒野,引来食腐的乌鸦,黑色的鸦羽,白色的骨节,尚未烂尽的斑驳筋肉和衣服碎片,强势地扑入眼中,成为一幅刺目的图画。有一两个着衲衣的僧人,赶走乌鸦,小心地收起遗骨,挖土掩埋,口中吟唱经文,唱经声与水流声相和,惊起了林间的倦鸟。

越向前走,水流声越远,而天上一块云朵也无,空荡荡的,只有无处不在的阳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缺了一半的要素,剩下的景色就未免寡淡尴尬。我吸了口气,稍微加快了步子。

李适之的坟墓,就在这龙门乡。他的坟茔不曾被搅扰过,神道碑仍自好好地立在封土堆前。我暗自将碑首的那堆篆字读了一遍,“唐故光禄大夫行宜春郡太守渭源县开国公李府君神道碑”,也真是绕口。

“我记不得许多名字。”我喃喃道。

“娘子?”杨续从微怔的情绪中醒过来,抬眸看我。

我摇头笑了笑,这是杨续不会懂的典故。

在幽州见到他时,他说自己是“银青光禄大夫御史大夫兼幽州节度使李适之”,当即让我笑出声,因为《三国演义》中,刘备拜访诸葛亮时也列了一长串头衔,又是宜城亭侯又是豫州牧,诸葛亮的童儿就说:“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他被贬宜春太守后枉死于任上,唯一的儿子李霅前往迎灵,却被李林甫寻了个理由杖死,侄子们只能将他权葬于宜春。直到天宝十二载李林甫身死家破,他们才敢迎回灵柩,安葬在此处。

杨续带了一壶酒,浇在墓前。初冬的土壤不十分干硬,酒浆慢慢渗入地里,隐约有浇薄的酒气萦绕鼻端,再认真嗅时,却又不见了。

“我原想,待到这些事都了了,就来此地为主人守墓。”他轻声说。

我又笑了,拍他的肩:“你走罢。去战场上杀敌也好,在叛军背后伺机行事也好。待你平安归来,再为他守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