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番外(68)

作者:青溪客 阅读记录

惟有王维一言不发。

监察御史职位虽低,却足够清贵,属于常参官,照例要参与每一次朝会。这些日来,朝会结束之后,他每每听到朝臣们恭贺裴公,裴公亦是含笑以答,接下每一句祝贺的话语。有时下朝后,裴公与他一前一后走出紫宸殿,两人视线在空中遥遥相接,裴公会露出一个意味不明的眼神。

那眼神中似乎有歉意,却更有一种对自己所作的选择的笃定。

王维也是一个父亲。在某种意义上,他是认可裴公的选择的。

他知道,自己既无台主的贵重,亦无台主的深情。

而那个清瘦姣美的影子……就让她留在开元十七年的酒楼上罢。他这么想着,却无可遏制地想起那个少女见到他时的眼神。她好像识得他很久很久了,又好像有很多很多故事想要说与他。

他从没有见过,一个人的眼神可以那样欣喜,又可以那样哀凉。那种炽烈,是自幼矜持的他所不曾有过的。她像一团火,又像一首诗。

他大约再也没有机会,听她说她的故事了。

他在含光门外上了马,只觉身下的坐骑颠得他有些眩晕——可朱雀天街的路分明再平坦不过。一路到了家,他才发现门外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挂的帘子是素色布料裁就,装饰也隐隐透出居丧的意味。

他恍然,想起今日原是约了人的。

那人在庭院中踟蹰着,听得他进门,迎上来道:“王郎回来了哩。”她穿了一身素白的衫裙,发间只簪一枚银钗,笑得温柔却又不失谨慎,正是一个还在服丧的女儿所应有的分寸——去年夏天崔希逸病逝,故而崔十五娘至今还在丧中。

王维按捺住心头莫名的烦躁,露出一丝微笑,与她并肩走入堂中,在画案前一张已画了半幅破墨山水的细绢前坐定。破墨画法乃是他独创,以墨色浓淡表现云霞烟岚、远山近水的光华变幻,自有“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的清韵。他欲向崔十五娘展示的,也正是这幅破墨山水的画法。

只是他运墨半晌,频频出错,不是点得太轻,就是染得太重。直到最后,山石的棱角、树木的枝叶都画得愈来愈是不像,他只得搁下了笔,一时无言。眼中望去,画上浓淡交织的墨色,成了一团团扰人心神的云雾,飞舞来去,令他如坠幻境。他眨了眨眼,深深吸了口气。

崔十五娘起身捧了茗饮,递到他手中,笑道:“我观王郎今日似有心事。”

“也无什么心事。”王维将茶盏放在案上。

女郎注视着细绢道:“依我看,纵是这一张毁了,王郎也不必颓丧,再画一张便是。”

王维心头忽地涌起一种强烈的抗拒,断然道:“必有补救的法子。”

崔十五娘定睛看他,问道:“王郎心绪不定,可是为了阿郁的事?”

王维吃了一惊,想不到她竟会单刀直入地问出来,难免生出一种隐秘为人所揭破的感觉,竟有几分恼怒,没有接话。

崔十五娘柔声道:“阿郁为人豪爽风流,引得男子恋慕,原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唉,她想必有她的苦衷,王郎也不必怨她。世上的女子,不慕富贵的还有很多。”

王维平静道:“在我眼中,阿妍绝非贪恋富贵的女子。”

“……”崔十五娘噎了噎,“可她要嫁给李台主了。”

王维道:“台主待她情意弥厚,裴左丞将她托付给台主,正是应有之义。”

“她与你相识在前,却又要另嫁他人,非贪慕富贵而何?”女郎问得诚恳,俨然只是在讨教一个问题。

“御史台上下皆知台主英明,若是阿妍只为富贵而委身台主,台主定然看得出来。”王维说得平淡,心中的不愉却已几乎达到了极点,但他自己也不清楚,这份不愉是因谁而起。不愉之后,他又一次觉得后悔了。

女郎放软了语调:“她与李台主年岁相差甚多,竟然也肯嫁给李台主。”

“若是真心恋慕,年岁稍差又有何妨?”王维道。

崔十五娘似是为他此话所触动,抬眸望着他,欢喜地笑了:“那么,我与王十三郎也差着一些年岁,王十三郎……你是不在意的了?”

她与王维年纪差得不小,若要匹配,照理该是她介意,可她只软软问他是否在意,仿佛自己的心意毫不重要一般。这样一个美人,虽是素服银钗,未加妆扮,却只增楚楚可怜之态,又这般软语恳求,实是一番令人动心的情态。王维却只一蹙眉道:“十五娘子,休要顽笑。”

崔十五娘哽咽道:“我也是真心恋慕王郎。王郎……瑶姊早已去了西方极乐,阿郁也嫁了别人,你的眼中……”

“世间少有你这般根骨绝佳的弟子。”王维温声说,“你学什么都极快。这一年多以来,画理与佛学,我能教你的,已尽教与你了。作画这件事,你日后多加习练即可,或者也可向郑趋庭请教几回。至于佛理,慈恩寺与荐福寺,都有几位著名的高僧,我过两日就为你引介。”

崔十五娘大惊,颤着声音道:“我……我只想平生都做王郎的弟子。”

王维正色道:“你我男女有别,原不该如此。只是我受常侍所托,我亦为人之父,难以拒却常侍一片慈父心肠,故而教你一年有余。如今你也该出师了。”

“难道、难道你便从未有片刻……片刻对我动心吗?”

崔十五娘语声凄楚,眼里却透出一点发狠的意味,但王维说完了话,就移开了目光,并没有注意到。他轻抿嘴唇,过了一会儿,方才吟道:“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人不如故……”女郎又怔了半晌,整个人都似浸在一种萧索之中,“若说人不如故,你最惦念的理应是瑶姊,可你又……可你又……”

在她的质问下,王维心头一跳,似乎终于想清了什么道理。他咽了口唾沫,道:“我想,若是阿瑶神灵不远,定也愿意见到我觅得阿妍这般女子。”

当晚,他独坐在中堂发呆。

转眼就已二更。长安的夜并不算很静,秋夜的风声,庭中树上的鸟鸣声,隔墙的儿啼声与捣衣声,坊内酒家与妓馆的嬉笑声,都历历分明,钻入他这个听觉极为敏感的人的耳中。

然而他只觉得好静。这是一种从心里、骨里,喉咙里、齿腭间生出的静。

静到简直让他焦躁了。

他也不唤童儿,亲自动手,挑亮了灯烛,取纸磨墨,在一张淡红纸笺上,以他最擅长的隶书,写下陶渊明那组著名的诗篇——

“霭霭停云,濛濛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从。

东园之树,枝条载荣。竞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写到“岂无他人,念子实多”时,他稍稍踌躇,却仍是写了下去。写完之后,他端详了一会儿,将纸笺卷起封上。

他可以放心地睡觉了。

然而睡到中夜,他又猛然坐起身来。远处酒楼的谈笑声嬉闹声都已没了,只有捣衣声仍一下一下地响着,似要敲在人的心上。

母亲应该已经睡熟了罢?而阿琤——他已嫁为人妇的女儿——是否也正在酣然熟睡之中?

他想起了台主的紫袍,他想起了他身为人子与人父的责任。

他下了榻,疾步走到案前,拿起那封信端详了片时,将它放到烛焰上。烛焰顿时仿若一张觅到了食物的兽口,将纸笺与封套尽情吞噬。光焰陡然变得明亮,照亮了这间已多年未有女主人的卧室,也照亮了他不辨哀乐的容颜。

一庭月华满。皓色正明,清光直入罗帏。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