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卷白云:女翻译与王维+番外(73)

作者:青溪客 阅读记录

这一搁置就是近两年。其间我也曾向李适之再次进言,但他和前任节度使张守珪一样,也认为安禄山有将才,不忍轻易贬逐之。

直到开元二十九年,安禄山设法厚赂河北采访使、御史中丞张利贞,张利贞便在皇帝面前盛赞安禄山的才干。八月,皇帝有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勃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如此一来,纵是李适之想动他,也轻易动不得了。

安禄山在天子心中的地位,初初显露。

九月,天子命李适之还朝,改任他为刑部尚书,他由是成为当朝尚书中最年轻者。得了敕令之后,他向我笑言:“‘尚书’不及‘台主’好听,卿不得唤我‘尚书’,只准唤我‘二郎’。”

不数日,我们动身上路。一旦回到长安,我就得结婚了——在这个时代应该叫“嫁”,但我不喜欢这个字。

渡过黄河时,李适之亲自扶我上船。我隐隐听到岸边有浣女的歌声,随口问道:“她们唱的什么?”他侧耳听了听,也听不真切。他的部曲杨续是技击高手,耳力过人,答道:“她们唱的似是,‘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的手在李适之的手里一抖。他关怀道:“可是风太大,卿觉得冷了?”将外衣除下来给我。

是啊,我忘记了,王维去年已迁殿中侍御史,冬天被派到岭南,监督岭南选举地方官员的流程。他应是在那里见到了又称“相思子”的红豆,故而写成此诗。

我默然,举步上船。后世的曹寅,曾有“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的沉痛句子。王维的《相思》传唱黄河南北,然而他的心事,又有几人知道呢?而我,而我,大概已经没有去猜度他的心事的资格了——我太软弱了。我没能拒绝另一个男子牵我的手,也没能拒绝他给我披上的外衣。

我仍然厌烦这样的自己,但我得活着。

这一路上,我的耳中始终回荡着浣女的歌声,迷迷茫茫,也不知是如何回到京畿的。唯有马车到了春明门前的一刻,我仿佛才意识到了什么,在宽敞华丽的马车中猝然站起身来。刘禹锡曾有诗云:“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他说,一道城门,将长安城内与城外分割成两个世界。是的,一旦进了这座春明门,我就会成为身旁这个男子的妻子,死后也将与他同穴而葬。

在我活着的时候,我还会听见那个人的诗传唱于闾巷之间,或许还能在某些宴会上与他相逢,看一眼他鬓边是否又添了白发。除此之外,我只能以想象来勾勒他的辋川别业,只能在梦境中经历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景,从歌儿舞女的口中,听到他的新诗旧句。

不过,我们同样活在长安,我们也将同样死在长安。

这是我唯一感到幸运的一点。想通了这一点,这座春明门,也就没有那么让我害怕了。我重又坐下,心中有踏实的绝望,和绝望的踏实。

李适之笑道:“卿回到长安,心绪好了许多哩。”

我点头,没有说话。他亲了亲我的脸颊,叹气道:“可是回了长安后,卿为我新妇,便要与人交游了。”

我不是真正的高贵裴家女儿,对于那些场合,我既不耐烦,也没有应对的能力,闻言不由拧紧了眉头:在幽州时,我的工作任务只包括应付他一个人,回了西京,又多了敷衍外人这一项内容。

他想了想,说:“也不打紧。以我如今的官阶,除了牛左相家、李右相家与几位尚书家的女眷,并几个内命妇、宗室女,你也不须敷衍什么人。辛苦你了……其实我也不想回来的。一旦回来,我便有好些日子不能常常见你了。”

我回到裴府,与裴公和裴夫人相见,各种流泪感叹,也不必尽言。

没过几日,就有数道名帖递到我面前。其中一张泥金帖子带着降真香的气息,来自一位我万万拒绝不得的贵人。裴夫人说,我与李适之的事传开后,玉真公主对我起了极大的兴趣,直呼想要一见这位倾倒当朝亚相的女郎。

我捏着那张帖子发呆。公主会不会记得,当年这个女郎也曾有幸列席她的宴会,写了“天地无情山泽老,白云岂为寄相思”的句子,直诉对她宴会中一位才子的倾慕?

这日李适之破例早早离开官署,驱马到了裴家,接我一同前往长安城西北的玉真观。

唐睿宗在位时,下令为他入道的两个女儿各起了一座道观。二观皆在辅兴坊,以二位公主的封号为名,叫作金仙观和玉真观。二观过于宏丽,且建造时每每夺取民宅用地,一时引起不少臣子的反对声,然而睿宗爱女之心甚笃,到底还是将这两座道观建成了。

玉真观本是工部尚书窦诞的旧宅,经重修之后,更是琳宫金刹,凤楼鸾阁。我记得,当年初来时,我像是进了大观园似的,满心新奇,四处偷看。当然了,我偷看得最多的……是曾经出现在这里的一个人。

“怎么了?咬着嘴唇作什么?”

我一瞬间微微怔忡。是了,说话的人不是他,而是此刻走在我旁边的这个男子。

“只是有些累。”我摇头。

“卿吃一二杯酒,便早早退席罢。公主若要说什么,自有我担着。”

我闻言,心中毕竟也有几分感动,笑了:“我怎能什么都要你来担?”

他夸口道:“贵主是贵主,但也是我的再从姊,不会苛待于我。”

——再从兄、再从姊指的是与自己有共同的曾祖而年长于己的人。他和公主,的确拥有同一位曾祖父,也就是太宗皇帝李世民。

说话间,已到了公主设下宴席的正堂。公主坐在堂中,笑道:“李二郎,你们也真是情投意合,有说不尽的话呐。怎么,在我观里这么短短一段路,还要彼此扶持吗?”

我不敢细看公主容颜,只是一瞥之间,便觉公主竟似分毫未老。她一身绣着如意云纹的浅蓝道袍,姿态潇洒,仍是十年前那个高贵女郎的模样。

李适之含笑道:“贵主尊荣,宫观占地广阔。我家的小娘子身子弱,一路走来未免疲累,我自当相扶相携。”在座的贵妇们都笑了,公主也忍俊不禁:“你年纪也不小了,如何反而像初娶新妇的少年人一般?快快成婚罢,我等着瞧,瞧你还能做出什么痴傻事体。”

另一位和公主年纪相仿的贵妇笑道:“小娘子生就一副好姿容,我见犹怜,难怪李尚书爱宠如是。”

“娘子此言差矣!我家的小娘子除了姿容,更有无数的好处。”李适之说。

贵妇扑哧一笑:“我劝李尚书快去与男子们喝酒,休为你家的小娘子出头了。不然,今日列席的女眷们,只怕不肯饶了她。”

贵妇们附和起来。李适之顶着她们的目光和言语,硬是多嘱咐了两句:“卿若要寻我,只管叫侍女来。”我窘迫得几乎是求着他赶紧走,他才走了。

这下我可是处在风暴中心了。贵妇们不停问我,我和他是如何相遇的,又促狭地暗示,我与他在幽州相处两年,只怕也做了不少亲昵逾矩之事。我骨子里是个上不得台面的野人,如何吃得消她们这般打趣。且她们的打趣,都是极文雅且意味深远的。我状况好的时候,尚且难以应对,何况现在呢。勉强捱了半个时辰,我便借口更衣,逃了出来。

秋风乍起,吹得我清醒了些。我把侍女甩开了,信步在观中的池台馆阁边乱走,想象着才子们在此聚众谈笑的场景。走了约摸一刻钟,才发觉自己离主路越来越远。

罢了,正好多在外面混一阵子,回去之后用迷路了的借口搪塞也就是了。

绕过一道回廊,忽然有隐隐的饮泣声传来。我一点都不想掺和进任何人的隐秘里,于是转身就走,但是——

那个哭着的人,听见了我的脚步声,已经惶惶地抬起了头,眼神与我相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