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阳寿换的公主命(285)

作者:舍自不甘心 阅读记录

第250章

姬无拂的安排, 秦王府的属官只能遵从,每日定时定点地检查后院男人的行事。姬无拂是不缺这份衣食的,但秦王府人多, 总有人吃用, 也算是省下一笔支出。

家财丰厚归丰厚,该节省的也是一分不能少。

年初皇帝做主升迁了一批官吏, 姬无拂合计着, 刑部尚书年老致仕, 孟予也该升任刑部尚书了, 结果并没有。姬无拂走进衙门后,发现她的位置换到了刑部尚书的屋舍。看着小吏乐呵呵搬上厚实的一沓卷宗, 姬无拂眼前一黑, 不敢相信后头的日子要怎么过, 她得多久才能适应刑部尚书的忙碌生活。

幸好,很快孟予就挺身而出,接过了这些卷宗, 其他刑部官吏并无异议。在众人看来,以孟予和秦王的亲近关系,刑部衙门内今后肯定是以秦王为尊, 孟予主事。

徽猷殿遣了舍人来问候,说了几句皇帝关心的话, 坐实了姬无拂无刑部尚书官位、有代理之权的处境。

姬无拂送走了舍人,回到孟予身边,好没正形地往席上一坐:“孟妈妈教我,我该做些什么?”

孟予张口就是《疏议》之序言:“皇帝以上圣凝图, 英声嗣武,润春云于品物, 缓秋官于黎庶……①”

姬无拂靠在孟予肩头,忙打断没尽头的长篇大论:“这些都是《疏议》里写明的,我都倒背如流了。可别再说了,说点今天的事,我先学点什么?”

孟予无奈地放下手中笔,道:“秦王年岁渐长,威仪不能失,快快起来做好。今日是开年头一日上衙,任谁都是要先清闲两日,再论正事的。如果我所料不错,这两日里,秦王府收到的礼物都堆满库房了吧?”

姬无拂嘿嘿直笑:“我全都登名造册,上送左藏库了。我又不缺那份财帛,要他们的进献做什么。”

孟予便笑:“那我今日就先告诉你怎么受礼,总归是少不了的。”

刚才说不收受礼物的秦王,立刻坐直改了口风:“孟妈妈说的肯定有道理,我会好好听着的。”

孟予就给秦王讲了些官场上惯常的规矩。这不是皇帝定下的律法,也不是大自然定下的法则,而是上千年的官场中人与人心照不宣地传下的规矩。

“鼎都有一家清雅的书画斋,是巨富王家的产业,办了将近三十载了。如贡生科考前、历年进士、旧员铨选此类时候,总有人要上门去买一幅书画。最妙的是,无论千金万金,只要掏得起,店家总有合适的书画供给。”

姬无拂回过味来:“贵的不是这书画,而是这上门客掏的财帛,书画定是能叫人一眼就分明价位。这头送了画,转头就有人拿着画再卖回给书画斋,不声不响地就贿赂了。清雅,果真清雅!”

连这样的办法都能想出来,当真是为了行贿无所不用其极了。比起古人的百般手段,后世之人拍马不及。

姬无拂记性尚可,歪头想了半晌:“我记得府宅受到的拜年礼中,几幅书画具是前朝名家所作,应当不归此流。”

“书画斋的东西再好,也是附庸风雅的妾臣去的地界,面对圣上、宗王自有别的手段。”孟予又说了些妾臣向内库进奉金饼、低价向公主、亲王出售宅院、庄园之类的事。

姬无拂现在已经不再抱有完全杜绝官吏贪污贿赂的天真念头,转头惦记起这家书画斋:“孟妈妈也说了,之前的书画斋是王家所开设,后来王元宝不是携老小归乡了么?现在新都可有这样的地方?谁家的?别的不说,单单弄明白这送画、收画的都是哪家哪户的人,微妙之处便说之不尽了。”

孟予笑而不语。

姬无拂不肯听到一半失了下文,缠着孟予再说:“悄悄的,孟妈妈悄悄地写在我的手心里也行。”伸长胳膊去替孟予磨墨。

“好吧好吧。”孟予便提笔,在姬无拂满怀期待地注视下,写下两个字“南市”。姬无拂仍不满足:“南市是新都三市里最大的,足有寻常两个坊加在一起那么大,里头商铺无数,书画斋不说百家,十家肯定是有的,我哪里分得清楚?”

随后,孟予抽出一卷宗放在姬无拂摊开的手上:“此案冤枉,奈何我等人微言轻,还是请秦王劳动一二。”

“嗯?”突然被转移了话题,姬无拂迷蒙地和孟予对视,确认孟予今儿是铁了心不说,才不情不愿地打开卷宗读了。

有个法号慧凡的僧人在陇右道势力庞大,于州县为非作歹,竟然做出强抢民女、民产的恶劣事端。州县官员竟不敢处置此人,民女之母受州县官员指点,希求御史台为其伸冤。御史台内官吏在息事宁人和弹劾慧凡之间摇摆不定,得亏御史台中还有刚正之人,上奏弹劾慧凡。

读完简短的几句话,姬无拂从满腹疑惑变成勃然大怒:“区区一介方外之人,威胁州县官员不敢处置也就罢了,竟然连御史台的官员也要惧怕、犹豫?这样一桩冤案也要畏畏缩缩,他们还做什么御史台官员。”

孟予往姬无拂手边放了一碗茶:“先消消气,恃权势欺人的事难道见得少么?别把自己气坏了。”

“我倒要看看这个慧凡是从谁那里借了势,狗仗人势……”姬无拂喝不下茶连刚才的书画斋也忘了,站起身就怒气冲冲地往外走,让小吏去礼部调尼僧簿籍,查明白了慧凡的身家背景再来回禀,“大小寺院很该整治,一个僧人,不出赋税、受百姓供养,竟还鱼肉百姓,别叫我知道了背后之人,不然叫他看看什么叫仗势欺人。”

姬无拂骂骂咧咧地从孟予身边回到自己在刑部衙门内单独隔出的屋舍,气得连路过的胥吏也挨了白眼。

等小吏从礼部的属部——祠部拿回名籍,将留存的度牒奉在长案一角,叉手站在姬无拂跟前,犹犹豫豫地说起她在礼部得知的消息:“度牒难得,万钱难买,僧人慧凡的度牒据说是温太主相赠,还与晋王宴饮,曾是晋王座上宾。”

温太主和晋王都是常在外头跑的,温太主留恋富贵乡,晋王则是各道州游览,两人总有碰上面的时候。即便只是在一块吃了顿饭,说上两句话,对寻常人来说也是难以揣度的关系。即便没有晋王,以温太主的身份,想要难为州县官员是轻而易举的。再者,前日里温太主压了一枝出身低贱的海棠,受了御史两句弹劾也是不痛不痒,如今再生事,御史台中官员自然也要再三掂量。

姬无拂沉默好半天,试图从卷宗上看出朵花儿来。她是不相信晋王会对一僧人有什么庇护之心,她们姬家就没有一个心中敬服神灵的,但事无绝对,万一呢?

沾满墨的毛笔因迟迟不落纸而溅开一滴墨汁,姬无拂猛然惊醒,自己已经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为晋王开脱了。但是,慧凡还是要处置的,姬无拂毫不留情地将大理寺原先判处的流刑改为坐死。

上衙的第一天就在姬无拂的胡思乱想和抓耳挠腮写判词中结束,下衙之前孟予特意来向姬无拂问结果。孟予读过姬无拂所写,并不多加评判,令胥吏下发有司。

之后不必孟予再说,姬无拂回王宅就让属官往晋王宅和温太主宅院门上送拜帖。她得仔细问一问晋王对寺院尼僧的态度,僧人算免课户这事本就是极不对的,其次她还得确认这慧凡是不是帮着温太主兼并民田的,最好是能杀一儆百,从慧凡开始,绝了僧人做大的路。

民间庄园林立,都是地方氏族借律法缺漏从百姓手中买卖、抢夺来的田地,且多有意避地租。这样的庄园一旦兴盛,朝廷在册的户口、田地都会流失,送入国库的财帛只会减少。

这份财帛不归国库、不归百姓,落在豪强手中,终有一日会成为捅向大周的尖刀。

晋王身上担的是闲差、肥差,她的时间是好约定的。但是嗣晋王姬祈有孕在身,又身担鸿胪寺的职务,姬无拂体谅姬祈辛苦,依照姬祈的时间,定在十日后的休沐日上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