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狂魔不想重生(26)

没有和老师求助,身边也没有家长,初中结束之后,占凉沉默了很多。

等到高中之后,占凉身上的闪光点就只剩下学习了,她不会再在别人面前跳舞,遇到KTV唱歌聚会的时候也推脱自己五音不全,平时更不愿意展现她的钢琴和绘画了,她变得黯淡起来,也忘掉了很多小孩子特有的天真和勇敢。

本科之后,倒是占凉在慢慢调整,寻找自我的一个很好的时期,她看了很多书,听到过很多其他女孩子的故事,开始学会给自己鼓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然后变成了一条上班赚钱,下班躺平的咸鱼。

被子外面即远方,只要不出差,哪里都不想去。

曾经的自己身上有着的求知欲、探索欲和好学,全部磨灭,占凉被感动的次数也减少了,相比之下,麻木了很多,也现实了很多。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占凉以前还会搜集一些好人好事,甚至感动中国的事迹,然后深受鼓舞,写进作文里,认认真真的也去学着做一些好事,她整个学生时代的状态在下滑,可是底子打的比较好,平时也没少做好事,能攒到重生的机会也和这个有关。

但等她步入社会之后,占凉就再也没有看过类似的,会让她哭的报道或新闻了,甚至有意识也在回避着那些奉献事迹,那会让她觉得恍惚和空白,感觉到她身上那种特属于成年人的心虚。

她也是曾经系红领巾,都觉得很光荣的小孩子啊,怎么到后来,就变成那么容易沉默和回避的成年人了呢?

小孩子喜欢追逐光,可是很多成年人,是惧怕光亮的。

起码占凉就活得这么矛盾,能同时兼具颓废和努力,善意和冷漠等等特质。

直到她重生回十几年前,站在了这个她看来很塑料感的小幼儿园,被哈尔乌兰信任的看着,那种熄灭很久的火焰感重新回来了。

不,占凉要站出来说话,她要告诉别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然后,鲜明的告诉别人自己的坚持和诉求,有棱角,也有锋利。

她可以发声,她能够发声,她也能从站出来发声之中找到几分熟悉感。

“姐姐说,要写一个故事给大家看。”

“什么故事啊?”

“不知道,反正很厉害。”

从幼儿园回来之后,占凉要比平时沉默一些,坐在书桌前写东西的时候,门口躲了三个脑袋,哈尔和乌兰蹲在下面,兰拓把下巴搁在她们的头顶上,三个小孩在窃窃私语。

嗯,很大声的窃窃私语,小孩子对声音的大小、距离的高低其实都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所以幼儿园老师和孩子的家长最常说的事情就是‘小声一点’、‘安静’,他们以为的小小声,其实让占凉听得很清楚,只不过等她抬头的时候,三个小孩就一哄而散立刻消失,坚决不打扰姐姐。

重生之前,占凉的课业成绩就很难得出手,再加上她本身的阅读量足够,写起文章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她也把握不好杂志的选题风格,一口气写了三个故事,隔天拿去邮局寄走了。

由于幼儿园的老师已经严厉批评了小朋友乱说话的错误行为,兰拓也就继续接送着小朋友们,没有把寄走的故事太放在心上,她凭着一腔愤怒写完了之后,对是否能被选中到没有特别大的执念,毕竟文章这种事情很讲究风格,有的时候发表并不仅仅是文章写得好,还要合适。

重生之前占凉就投过很多稿件,很清楚这里面的一些不成文要求。

没想到,第一个知道这件事情的是霍叔叔,邮递员送回函的时候没找到坎坎村的古丽哈家,正巧拦住了他问题,结果一聊才发现,这是古丽哈家的占凉给杂志投稿,寄回来的稿费和赠刊。

这个时候的稿费还需要专门去邮局取出来,并不是现金,可赵老师他们的关注点根本不在稿费上,而在占凉一口气写了三篇文字,全部被发表了,甚至还有一篇有关缅怀先烈,不忘感恩的文章专门提到了占凉的投稿,印在了报纸之上。

所以,邮递员送来的邮包里满满当当的,古丽哈帮忙拆的时候,直接让占凉的进度条连续100%了两次,可见站在家长的角度来看,孩子投稿成功被得到了肯定,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和肯定的事情。

占凉其实挺小心眼的,她原计划把这个杂志送到那个男孩子的妈妈面前,真的臊一下她,可是古丽哈她们根本不舍得占凉把赠刊拿走,要小心保存起来放在家里才行。

没办法,占凉只能去八零团看看书店有没有卖这个杂志的,结果一本杂志还挺贵的,出于省钱的考虑,她最后干脆买了那份夸自己的报纸,便宜又好用放到了那个男孩的妈妈面前。

羽小树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