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狂魔不想重生(36)

平均能在六七十公斤的同学们,看不上这点小棉花,就是这么霸气。

“你放心抓就行了,实在摘不干净也没有关系,地老板说不让大家留羊胡子,都是说给棉花工听得,他们摘过去的行子都是白的,特别不讲究也特别浪费,你这个干净的老板都会觉得没必要。”

“棉花行子是按照薄膜走的,一般是八小列算是一大行,我们摘得快的都不会返工,两只手一起来,你要是腰疼就蹲一会儿,不过个子矮不应该摘得更快吗?”

等等,怎么教着教着还身高攻击起来了?

可能是每个同学都自小在地里长大,对农活是真的一点都不陌生,还有专门打赌的,说看谁能把占凉教出来,不求她一天摘够五十公斤,起码、起码上三十五公斤吧!

其实,也是这个时候,占凉意识到她身边这些同学有多厉害,由于棉花会每天过称,不同班级还要相互比一下总吨数、单人最高纪录和平均数的,她才知道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真正厉害的一天能摘一百三十公斤左右。

如果占凉摘棉花是“摘——摘——停顿腰疼——摘——摘~”

那么这些高手们摘棉花就是“摘摘摘唰唰唰,摘摘摘唰唰唰~”快到两只手能出残影的那种。

要知道,这些同学估计都没有五十公斤重,居然能摘自己体重的三倍,让占凉只想问一下她跪的姿势标不标准。

重生之后,占凉的心态总有点距离感,看未成年就是看孩子一样,但实际上,根本就没必要,重来一遍的占凉发现,她之前错过的东西真的太多了,现在有机会重来一遍,她应该好好珍惜机会,认真对待的。

之前被她考到无力挣扎的同学们,在整个住宿期间都特别的照顾她,哪怕看占凉拎着棉花袋子一脸茫然,实在不知道人类是怎么一天可以摘到一百多公斤棉花的,也不会嘲笑她,反而都乐意来帮她一起摘。

尤其是担心占凉摘的太慢,被大家忘掉,还会有同学专门拐回来接她。

虽然几天之后,老师给大家分行子的时候,就只给占凉分半行,让身边手快的学生带带她,但是,那种没有被集体忘记,一起被帮扶着往前走的感觉特别好。

摘得少又没有关系,他们帮她啊,有的时候帮忙的同学把棉花扔到占凉的袋子里时,她都特别不好意思,然后被“哎呀我们都能摘九十多公斤的,送你一两公斤也就是几分钟的事~”

占凉:……

行叭,你们快乐就好。

第二十一章

重生前,占凉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孩子,能分清楚小麦和水稻,还要归功于《十万个为什么》,书里面有图片。

农活?不,占凉的人生里面连农田都没有见过,更别说感受一下劳动人民的艰苦。

所以,突如其来的摘棉花,不仅彻底教占凉做人,还让她恍惚之间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化的使命(并不),总之,人在极其疲惫和重复劳动的时候,脑子里很容易闪过各种各样的想法。

尤其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占凉偶尔看着湛蓝的天空和很不要脸的烈烈秋日,忍不住都在思考哲学问题——她能明年去高考吗?有着被摘棉花支配的恐惧,她发誓不考个省状元也能考个市状元。

学习再难,也难不过摘棉花了,占凉跪的服服帖帖。

新疆的自然环境很特别,天空都要比其他地方深远辽阔一些,占凉重生之后,在新疆最大的感受就是“大”。

真的,六分之一的国土平时在地图上看,还没有这么直观的感受,只有亲自来了,感受到三山夹两盆,感受到所有的人都围着山来生存,感受到地广人稀,感受到动辄就有几百公里的距离,才知道,啊,祖国,你的鸡尾巴未免也太大只了~

雪山、湖泊、草甸、戈壁、荒漠、河流,这些看着没什么关联的地貌,巧妙的被新疆以复杂的地势铺开,连绵的山系孕育着奇迹,甚至占凉也是重生之后,盯着世界地图才发现,等等,新疆居然是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要知道,额尔齐斯河是流入北冰洋的一条“国际河”,完全更新了占凉的地理知识。

可能是生存环境的复杂和恶劣,倒是人在这片土地上就显得“稀罕”,占凉也不知道“稀罕”到底是兵团哪个地方的老兵从家乡带来的方言,还是就地汉语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短语,她还挺喜欢这个表达“少见且喜欢”的词,经常拿来造句使用。

就是因为人很稀罕,所以新疆热情好客,看到陌生人恨不得留下载歌载舞,买白菜红薯论车,买牛羊肉论整头,连西瓜都按照半吨买。

占凉记得,自己第一次去帮古丽哈到菜市场买菜,钱居然没有花出去,因为老板们都懒得给占凉称一颗土豆、一个番茄有多重,直接让她拿走回家就好。

羽小树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