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赞狂魔不想重生(40)

“对了,你们知道明朝的一个皇帝朱棣吗?”占凉看身边的同学显得有点低落的模样,突然换了一个话题,“就是天子守国门,迁都北京的那个皇帝。”

“嗯?”大家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占凉会突然提到这个。

“虽然比喻不太恰当,可实际上,从你们每个人爷爷奶奶那一辈开始,大家就在做和天子守国门类似的事情。”

也是来到新疆之后,占凉才发现汉族人之中老兵的数量基本上有百分之九十,年龄大一些的有的参加过抗日战争,年龄小一点的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后来统一跟着部队援疆,就是兵团的雏形。

新疆的地理位置特殊又极其重要,接壤国家众多,处在亚欧大陆中心,想要为祖国守住西北方向,需要的不止是边防战士和军事力量,更多的就是牢牢扎根在这里的人们。

这是每一个留在新疆,奉献青春没有再返回故土的老兵,应该得到的荣誉。

而作为他们的后代,在占凉看来,这就是第一件很厉害的事情。

第二十三章

我不说,你们可能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厉害。

重生之前,占凉以为这句话是开玩笑的,没想到重生之后,这句话是真的。

她身边的这群同学就像是“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般,根本不知道他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背后有多么大的意义。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很有名的一句边塞诗,简单的描述就勾勒出边疆军民的艰苦和环境的恶劣,但实际上,玉门关只是在现甘肃省敦煌市附近的戈壁滩,还不算祖国最西北的地方。

新疆,大概就是总刮西北风,根本没有春天这个季节的鸡尾巴大户。

最开始进疆开垦的老兵,现在基本上都已经七八十岁了,他们见过新疆最原始、最荒芜的模样,然后,一点点开垦和建设,主体以兵团为主,也有很多散落在地方上,坎坎村现在的老年人其实也有大半是老兵。

身上有弹坑,见过饥荒挨过饿,参加战争扛过枪的那种老兵,和风沙抢地盘,一点点攒着水源种树,然后开垦出良田和城市的。

占凉他们这一代,应该算是军垦第三代,由于父辈很多都是自小在新疆长大的了,所以,他们对所谓的家乡并没有什么概念,哪怕在新疆的时候会认真的解释,他是四川人,她是湖南人,户口本上面的籍贯也是这么写的。

但是,离开新疆之后,所有人都只会说自己是新疆人。

军垦第三代从小说普通话,能听懂家里爷爷奶奶的方言,但大部分都不太会说,家里吃饭可能还留有一些家乡特色,但更多的则是和新疆本地的多民族融合。

树扎根之后,就是沉默的。

军垦第一代的老兵有一些选择在九十年代之后回家乡看看,但更多的,都是留在了新疆等到老了走了的那一天,也要埋在大戈壁滩里面,守着他们建设过的地方,陪伴着他们的后代。

占凉觉得朱棣的天子守国门作为比喻,其实不太恰当,是因为,她觉得在新疆所有的开垦者守卫者,做出的事情可能意义要更重大。

新疆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是棉花生产的基地,也是乳制品和肉类的主要提供基地,更别说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与不同的国家接壤,重要的战略地位了。

边防官兵苦,帕米尔高原五个字本身就代表着无数年轻人投入热血和责任,甚至搭进去健康的守卫;以居住点为核心,辐射状的保卫家园的当地人,也过的很艰难,缺水、干旱、风沙、暴雪,单盐碱地就已经让多少新疆的农民愁白了头发。

但是,不能没有他们,缺边防官兵则会边境不稳,缺当地居民则会失去这块家园。

从军垦第一代开始,生活在新疆这群离开故土的人们,就在默契的做着同一件事情——春风不愿意度玉门关,那么他们来代替春风。

“这、这么厉害的吗?”听到占凉的话之后,大部分的同学都是难以置信的,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印象基本上都停留在“偏僻和闭塞”上面了,越是很难和外界沟通就越穷,越是接触不到外面的世界就活得越茫然,这是第一次他们意识到,等等,好像不太一样的。

他们比自己想象的更重要一些。

“当然,要不然这里为什么叫新疆?”嗯,这句话是占凉的个人观点,但也是有几分道理的,在这里生活的很多人都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现居住地的,要么是从军垦第一代的时候进疆定居然后再也不离开,要么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和接触外面的生活从游牧开始慢慢聚集。

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发展变化,这是新疆。

羽小树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