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妃晋级手札(清)(137)

作者:抱鲤 阅读记录

晨音谢恩后,悄然站起身,退到右侧敛目站好,听皇帝与太皇太后这两位天下身份最贵重的祖孙,如寻常人家一般闲聊家常。气氛越是松散,晨音越不敢放松。她总觉得,皇帝今日对她表现出来的言语行迹十分怪异。这趟慈宁宫,绝非请安这么简单。又过了大概一刻钟,外间宫女通报,佟贵妃来给太皇太后送抄写的经文了。佟贵妃这趟,来得委实凑巧,因为太皇太后话里,正好提及她。“真是说曹操曹操到了。”

与对待晨音的冷淡态度不同,太皇太后熟稔招呼了佟贵妃去近前,垂眸看她新抄的经文时,不住点头赞道,“你这笔字近来越发精益了,难为你每日料理宫务之余,还能抽空替哀家给佛祖尽心。”

“每次臣妾送经文来,老祖宗说的话都差不离。如今啊,臣妾每次跨进慈宁宫前,都要绞心脑汁想,今日该如何回老祖宗,才当得起老祖宗这顿夸。”

佟贵妃笑眯眯嗔道,“老祖宗也心疼心疼臣妾,下次可别再说这些折煞人的话,臣妾笨口拙舌的,实在费脑子得很。”

晨音早就发现,太皇太后与皇帝这对祖孙,在看人方面,眼光十分相似,都喜欢面上热闹有鲜活气,且坦诚不易拘谨的。佟贵妃既善察言观色,又能言善道,放得开架子,对待太皇太后这个天下最尊贵的老妪,态度如对待家中长辈无二——敬重中不乏亲昵。她得太皇太后喜爱,是意料中事。只见太皇太后虚点佟贵妃一下,笑道,“你若是嘴笨,那我这满屋子里的人,怕都成了哑巴。”

佟贵妃也跟着爽利发笑,方才还略显沉静的殿内,气氛霎时活络起来。坐在太皇太后右面的皇帝面上也挂着恰到好处的笑意,略侧过身,瞥了眼纸上工整的簪花小纂。这才道,“能得老祖宗看重,贵妃近来确实精益不少,当赏。赶巧朕前日朕刚着人从库房里理出一对半人高的珊瑚树,便给贵妃拿回宫去摆饰吧。另还有一方唐时传下来的砚台,也赐予贵妃。”

皇帝前两天分明还在因安、敬二嫔的事暗自怪罪于她,这突如其来的赏赐,让佟贵妃有些不安,立马恭敬谢恩,“多谢皇上。”

“不必拘礼。”

皇帝目光落在佟贵妃身上,关切道,“朕看你近来似消瘦许多,可是宫务繁杂,分不开身?”

佟贵妃眉心跳了跳,心头那股不安越发强烈,一口否认道,“六宫和睦,臣妾能费什么事。前两天皇上吩咐替宜嫔妹妹修缮翊坤宫的章程已拿出来,皇上可要听听?”

佟贵妃说这话,既是有意讨好皇帝,又暗自盘算把话头转到晨音身上去。太皇太后因福全而不喜晨音之事,是由她一手主导的,她心知肚明。若眼下太皇太后要挑晨音的刺,她便是递了个由头上去。哪知殿中却无人搭她的话。皇帝两指轻轻一敲,转头与太皇太后说道,“贵妃素来报喜不报忧,孙儿实在见不得她这般辛苦。不若让惠嫔、端嫔、荣嫔等同贵妃一起协理后宫。如此这般,朕公务繁忙之时,贵妃也能替朕多往慈宁宫来尽尽孝心。”

果真如此!皇帝定是知晓了安敬二嫔之事有她的手笔,不便明面惩治她,引出后宫不睦的笑话,便提人上来分她的权。佟贵妃强颜欢笑,可渐白的唇色与轻颤的身形出卖了她。想为自己争一争,说句不辛苦,不必派人协理六宫。太皇太后却先她一步,颔首称道,“皇帝顾虑周全,很好。惠嫔几个都是稳妥人,哀家也放心。”

佟贵妃不敢置信的看向太皇太后,不懂为何连她老人家也不帮她。而且,还似要彻底拆掉她的台。但她终究是聪明的,惊怒过后,便沉了下来。再未露出什么失态之举,一言不发侯在旁侧。“哀家上了年纪,耳朵也不好使。皇帝方才说惠嫔、端嫔、荣嫔,哀家可是听漏了什么?”

太皇太后目光落在晨音身上,今日第一次用正眼瞧了她。皇帝自然明白太皇太后的言外之意,摆手笑道,“老祖宗耳聪目明着呢,孙儿今日来是有事相求,带宜嫔来请安不过是顺便。这去年大封后宫,虽定了嫔位排序,可如今生了变动……”

皇帝微妙一顿,“这嫔位上的后妃增增减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后宫之事,还得劳请老祖宗示下。”

太皇太后闻言,静静望向眼前由她一手培养出来的年轻皇帝,面上无半丝异状波澜。“说起后妃排序,哀家倒是想起另外一桩事,前些日子皇帝你来请安时曾说过,有意仿照汉人,为诸位皇嗣列辈序齿。哀家年纪大了管不动事,让你自己与大臣商议着来,不知现下如何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