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美人膝(129)

另一个,当然是祁夬。照祁夬的死法,程素素推测,这要不是皇帝心头一颗朱砂痣,程素素能把头剁了给他当凳子坐!就算皇帝不问,程素素也会找机会点一点题的。将她和她哥都骂了,祁先生的死,应该更有价值一点。

程素素当然不知道祁夬后来对皇帝说了什么,但是,皇帝还记得。顿时想起祁夬对程犀的评价,不由点头。又问:“为何是你过堂,你哥哥们呢?”

“我也觉得奇怪(皇帝心头一震),赶着师祖没了,大哥离京,阿爹云游,二哥游学,衙门就开始抓人了。三哥,现在还在狱里,没醒。”

“没醒?怎么回事?!”

“不知道。”

一旁谢丞相心里咯噔一下,提议将祁夬叫过来审的人是他。梅丞相比谢丞相感觉还要危险,说话却是慢腾腾的:“陛下,此女解文字,明道理,不会画押。难道大理寺就不知道会有复核吗?知道,为何还会做此等蠢事?”

程素素不说话了,又不是问她的。

接话的是李丞相,程素素看出来的问题,他也看出来了,专挑皇帝心痛的地方捅刀子:“他原就蠢,当年在祁夬面前哭成泪人儿。脑子蠢,手段毒辣来补,广阳死在他手里。当年哭完了指不定怎么报复祁夬,把祁夬逼死了。”

这样也行?程素素瞪大了眼睛。李丞相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可比自己还高明。可是这么幼稚的推论,能行吗?

作者有话要说:

画个圈圈诅咒你!

“不撕了大理寺,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你叫什么名字?”

“素素……”

先认罪,保留革命火种,逮着机会就翻供,这事儿是狄老干过的。

捣练是古代制绢的其中一个步骤。作诗啊写词啊,经常会把它和给出征的人做衣服什么的联系起来。

第52章 你来我往

李丞相到底是了解皇帝的。皇帝中人之资,说昏君倒也不算, 然而在这些人精面前, 还是不够看的。

万方有罪, 罪在朕躬, 朕躬有错, 必有原因在朕躬之外。

梅丞相也是知道这一点的,不紧不慢地反驳:“祁夬定罪,你也在场, 当时不见成三你说这个话呀。”后来出邸报, 还是把祁夬批斗了一番。

李丞相也慢悠悠地说:“广阳之死提醒了我。祁夬顶多是个流放。圣上仁慈, 念及旧情, 过不多久让他回来也未可知。祁夬不是蠢人, 怎么会想不到?为何会自裁?”

变成丞相们互相攻讦了。

程素素抱着手,站在一边围观, 也打着腹稿。

老御史事不关己,却又心有疑惑, 往程素素这里隐讳的打量。以程素素在大理寺堂上的表现, 到了这里说什么“狗儿子”,斯文少女瞬间变泼妇, 难道是宫里风水不对?

一定有古怪。

这一看, 心里更奇怪了。程素素给人的感觉又变了, 比在大理寺堂上,还要镇定许多。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她的身体里沉淀、凝固, 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他这一眼看过去,提醒了大理寺卿——怎么为了祁夬又吵上了?不是审的紫阳造假飞升的案子吗?!祁夬的案子,说他无能,他也认了,反正大家都无能,最后没有一个人打赢了祁夬。眼下这个案子,是不能退步的。

大理寺卿轻咳一声,也看了过去。

最后出声的是皇帝:“你怎么不说话了?”

梅丞相警惕起来,跟个泼妇是没法讲道理的,她要说一句“被那个丞相抢话了”,梅丞相就得准备说词。

程素素微微欠身,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口气里还有一点无奈:“方才尽力尖酸刻薄,我也很累呀。”

“嗯?”

“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主审者责在明察明辨,我等也要尽力一诉冤屈。小杖则受,大杖则走,岂能陷人于不义?只有尽力尖刻,才能戳破口袋。尖酸刻薄,真是累人。”

程素素也放缓了语速,那么柔和讲道理。一股明理的味道散发开来,超越了年龄与性别,却又透出了丝丝的“穷人孩子早当家”的被逼无奈。

就像是一个高明的演员,能将最平淡的台词念得深入人心,将肉麻的话说得感人肺腑。在这一点上,丞相们是最好的老师。与之相反,一个蹩脚的演员,能将慷慨激昂的场景,演得观众尴尬癌末期恨不得安乐死。

皇帝微微点头:“不错。”

眼看程素素轻描淡写洗白了自己、挽回了形象,还将自己的境界提升了好几个层次,获得了皇帝的好感,御史大夫决定好了这次的站队。

程素素续道:“所以,臣尽力到了御前,陛下但有垂问,不避不让,必作解答。”这才是她的最终目的,李丞相各方面皆优,唯有一样不行,他号称不信神神叨叨的东西。没法儿直接释疑。

上一篇:江湖遍地是土豪 下一篇:伴君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