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美人膝(139)

李巽被训得抬不起头来,嗫嚅着:“可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那是九娘的小姑子,这……”

胡先生道:“她那些个话,是说给谁听的呢?”

李丞相点着李巽的额角:“向胡公学着点儿。当然是说给道灵听的。我前日不是问过她?犹记初心否?她当时什么样子?没有半分慷慨激昂,没有一丝灰心失望,也没有在我面前表现的意思。仿佛先生考背书,答案会了,就说出来。那是一个冷清的人。不过因为家庭和睦,她哥哥人品又好,你看她天真可爱。一遇到大理寺,你看她是什么样子。”

“不要别人说一句话,你就恨不得掏心窝子,别人再做一件事,你就恨不得离得远远的!冷静,冷静!你得沉下心来,看准这是一个什么人,再想怎么交接。好人不会偶尔犯错?坏人不会施一回粥?长点心!”

李巽虚心请教:“那这样,好不好呢?这么近的亲戚,年纪小,又会生事,不作教导,恐怕不行的。这性情,并不稳呐!”

“有什么不好的?道灵样样好,唯有一件不好,太像他祖父,这样的人恐怕会吃亏。就缺一个不怕脏手的人帮他,九娘……看来是不行的。现在这样,你们该放心才是。”

胡先生道:“这,可惜是个小娘子,不好栽培,日后也终究成别人家的人。否则……”

李丞相道:“不急。性情不稳?性情不稳的人,你们愿意教导,她会听几分?让她家里先暖着吧。今天的事情,不要说出去。有些手段留在自己手里就行,传扬出去是开恶例。沈公那里,胡翁,有劳你去一趟。”

——————————————倒叙完毕——————————————

李巽打妹妹家里回来,瘫在了榻上不想动了。近半月的紧张奔波,终于可以缓一口气了。越想休息,越是睡不好,脑子里总是蹦出来:不知道大理寺什么时候招,能招出什么东西。

这个疑问,三天之后,有了解答。大理寺卿没有撑住这软刀子,能说的、不能说的,统统说了出来。

李巽急匆匆赶到李丞相的书房,那里,聚了许多人。沈尚书的笑容有些难以描述:“招了,可有些东西,是真没办法递上去的——没证据。能坐实了的,也就这几桩。下官,如法炮制,京兆那里,也招了一些。林林总总加起来,定罪是可以的,想连根拨,现在还办不到。”

李丞相看完,道:“沈公辛苦。”沈尚书虽站他的队,却不是他栽培起来的后辈,李丞相当面颇为客气。

沈尚书道:“这我可没多少功劳。相公从哪里找来的这么一个人?”

李丞相莞尔:“天生的罢,偶遇,运气好。”

“我的意思,将有实据的报上去,这些没有实据的,且攥在手里,”沈尚书说出了自己的意见,“何妨大度些?圣上近来已经对这些事情很厌烦了,引而不发。暗中准备着,看准了时机,再下手。何况,这一次那边折了大理寺、京兆府,也是重创。”

李丞相笑道:“毕竟是沈公!”又命子侄辈各抒已见,自己与沈尚书讨论,哪些可报上去。不能报上去的,又可如何利用。有些针对己方的计划,要如何化解。

待尘埃落定,沈尚书辞去,李巽才小心地问李丞相:“大伯,这消息,要不要知会程亲家一声?”

李丞相道:“当然,他们受苦了,总该知道一个结局的。”

沈尚书只提要紧的二人,李丞相将打击的范围控制在京兆、大理寺两处,没有穷追猛打,这让皇帝很满意。李丞相与谢丞相二人将这两处上下清洗,皇帝便不觉得他二人过份了。本来就是这两个地方从上到下办事不周到!

二官死于流放途中,便是后话了。

————————————————————————————————

程素素知道结果之后,也就放到一边了。日子还长着呢,皇帝要看证据,派系之争,要什么证据?李丞相心里有数,日后好动手,就行了。

她现在另有一事要忙——赵氏接到家书,赵永年一家要回京了!

赵氏原就是京城人士,赵永年叶落归根,也在情理之中。程素素算了一下时间,问道:“任期不是还没到么?”

赵氏揪着帕子:“这个呀,你外公身子有些不大好,索性就回来了。他自己原是不肯的,可……他上司那里,似乎有些勾心斗角,你外公从来是个忠厚老实的人。想躲着。年纪又大了,告个病,往吏部一报,就回来了。”

程素素问道:“都有多少人口?仆妇几何?要咱们准备些什么?”

赵氏见她关心,也很高兴,道:“你外公、外婆都在,还有你四个舅舅他们。唔,你大舅家有你两个表哥、两个表姐……”

上一篇:江湖遍地是土豪 下一篇:伴君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