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卧美人膝(467)

比起当初几十贯钱的营生,如今高英所掌管的生意要大了许多倍,她的心里也不是没有得意的。然而盐引一开,引来的巨富富贾们面前,高英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人也变得愈发的内敛谦虚了。

旁人就没有她这样的好运气了,高英能够安心,源自于对程素素信心。若要所有的商人都对与之有关联的后台都有同样的信任,却是绝无可能的。于是一时之间,人心浮动,令运粮输北的事情也受到了影响。原本蜂涌而至的,便有些驻足观望了,更有甚者已经后院起火了。

反是邬州的商人们,出于对夫妇二人的信任,还在继续做着这件买卖,不少人因此大赚一笔。

————————————————————————————————

“邬州太小。”石先生一语中的。

邬州商人再努力,想凭实力吃下这么大的份额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谢麟正在着手进行的事情还是受到了影响。

池鱼之殃。

谢麟并没有生气:“那就先让他们赚完这一笔,世上没有那么多的后发制人,错过一次就是错过百次。”乖的与不乖的,信任自己的与不信任自己的,要抬举哪一个,不需要连中三元,只要不是白痴都知道怎么选了。

江先生道:“只是看不出来这一次会闹多久,想来政事堂不应该让这件事再闹下去了吧?东翁是否要上书呢?”有了石先生在,江先生说话都没有那么果断了。

谢麟道:“本不想此时插手的。”这种事情太多了,哪怕不是针对自己,也经常会被扫到台风尾。若是什么事都一碰就跳,那就有打不完的官司,最后不是变成斗鸡,就是变成别人的枪,或者两者兼是。性格明显就容易被人利用,那就太糟糕了!忍忍也就过去了。

石先生道:“不必告状,写实即可。”

谢麟点头:“好。”

谢麟便抬手写了份奏疏,汇报了自渡河以来的进展,盐引换粮之事是当前一件大事,自然被重点提及。谢麟仿佛不知道李丞相被参一般,只写了自己这里的执行情况,近来商人的不安与粮草的不足,以及自己正在想办法安定人心。

助攻完成。

石先生审完稿,也不觉得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了,整份奏疏便原模原样地发到了京中。

石先生却又另有建议,他在谢麟这里住得舒服,也不能只要自己舒服。不似江先生那般从一开始是想当着保姆,手把手将谢麟扶到高位,石先生更理解谢麟这个出身的人的情绪,看起来冷冰冰的不近人情,实则对东家来说,江先生比石先生要强势。

石先生不问谢麟的仕途归划,却给谢麟一个提醒:“御史台不可轻视。”

谢麟道:“谁会轻视御史台呢?无论是党争,抑或是督察百官公忠体国,都不能小瞧了御史。哪怕厌恶某些人,也不能小看了御史台的用处。”

“御史台该清洗了。”

谢麟也吓了一跳:“清洗御史台?”

石先生道:“陆大夫不会想在御史台养老的。”

陆见琛这位兰台白居易比他的前任年轻许多,也更有想法、更有干劲。无须别人提醒,石先生便知道陆见琛是倾向于谢麟的,是的谢麟,而不是谢老丞相。

谢麟问道:“先生的意思是?”

“还御史台本来面目,勿做党争先锋。”

谢麟一点就透,笑道:“妙!”

石先生便肚里有数,谢麟跟陆见琛是能说得上话的,甚至能在对方仕途上指手划脚的。否则以谢麟的年纪、资历,与他说起陆见琛的时候丝毫不见局促,也不曾透露出“那是御史大夫老前辈,我如何能对他指指点点?”的为难。

而陆见琛,也必是想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做主官的,不想自己的属下令行禁止,可能吗?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御史这份职业的性质,此事不能由别人来说,由主管的陆见琛来“整肃御史台风气”是再好不过了的。风险当然是有的,但世上原就没有不担风险只有收益的好事。

谢麟一封长信递给陆见琛,正合了陆见琛的意。陆见琛对御史台也颇有些微词,御史里有刚正不阿的,也有趋炎附势的,有各方大佬的门生来刷声望资历的——他的立场不用问就知道,也有野生来混日子的。惹麻烦不着调的是少数,然而在大事上,只要有一个刺儿头,就够受的了。

陆见琛数次出手,总是治标不治本,踢走一个麻烦再来一个二货——御史总是要有人做的。谢麟给他提供了一个思路,不针对人,只针对事,不要人听话,只要立规矩。你可以生事,但是,如果你上的奏本没有任何依据,甚至是胡说八道的污蔑,御史台先自查,上本前先审核。

上一篇:江湖遍地是土豪 下一篇:伴君

我想吃肉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