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26)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第十五章

马奶酒可是个好东西,有驱寒、活血、舒筋、健胃等功效。以前陶倚君就喜欢喝,但是那个时候的马奶酒跟现在的马奶酒不太一样,经过工业炼制的马奶酒容易产生假货,哪里比得上现在的原汁原味纯天然无污染。

原本的马奶酒一般是夏日才制作饮用的,这一批马奶酒能保存到今天才饮用,花费了陶倚君不少心思。

霍副将喝过,但是不知道是心境不同,还是一起喝酒的人不同,总觉得这碗马奶酒比以前喝过的好上太多。

除开马奶酒,还有佐餐的羊羔肉。

羊羔是新宰杀的,肉质鲜嫩,去头去味去掉四蹄,剩下来的肉真不算多,两个食量稍微大点的男人就能吃完一只。

草原上对羊羔肉就两种吃法,一种烤,一种白水煮了蘸酱。

前者的吃法更为广泛一些,基本上不挑厨艺,草原上的女孩子男孩子,打小就帮着弄这些,十几年下来再笨也能烤得入口。

而后者就有点考究了。这个白水煮很有说法的,并非真正的一锅白水就能煮出来,那样出来的羊肉膻味极重,一般人承受不住。当然也有好这一口的,可毕竟少数。

陶倚君采用的方法很有中原养生特色,主要是利用药材一起炖煮,去掉羊肉的腥膻味,使其保留肉质鲜嫩,汤色玉白鲜美的特点。这羊肉汤里面要加的最主要的两种药材就是附片和枸杞。

附片是之前在李氏商行采买的,是炮制好的白附片。枸杞就是在山上自己才来晒干的枸杞子,日常泡水的时候大娘子也会放十几颗一起泡来喝。

因为身在边关,这里民风偏彪悍,连带的生活习惯也更加豪放一些,所以陶倚君在让人炖羊肉的时候,直接切的大块,煮熟之后捞起来,轻轻一撕就可以将羊羔肉分开来。盛在铜盆中,手抓着蘸酱料即可。

在中原,这种吃法是要被嘲笑的,即便是普通人家,也不许直接手抓饭菜,只有乞儿才如此进食。但是在关外,这样的进食方式很普遍,因而也影响到了边城一带。

陶倚君没有那么古板,她只让人提前准备了两个盆,里面装的温水,其中一个盆里还放了些菊花瓣。

吃前需先净手,吃完后用胰子去油后,在菊花水中再次净手,这样能去除手上残留的少许膻味。对女孩子来说,她们还多了个步骤,擦手油。

这个手油是陶倚君让人做的,用的蛇油加入药材提炼而成,具有防冻保湿的功效。做好之后,她让人精心配了小陶罐,就半个手心大小的陶罐,里面装着透明的,夹杂了一些花瓣的蛇油膏,送去了大将军府和县令府上。

大将军的妻子没在边城,但是他的侍妾有两位在这里随伺,还有等级高一些的大丫头什么的,女眷不少。

县令的夫人孩子都在,陶倚君还去拜见过一次。县令夫人是个温和的中年女子,大约三十多岁,身体不算太好,容颜比不得大将军的两位侍妾,但是气度教养是极好的。对待陶倚君也很有分寸,不远不近。

酒喝过,肉吃完,霍副将净手之后坐回原位。面前的条案已经撤下,换了茶具上来。

红泥小陶炉是陶倚君让老孟去陶窑定制的,做了四五套,还有陶锅陶壶等等,就这两窑陶器,就去了差不多一月的收入。老孟私下里说那个烧陶的就是在敲竹棒,可惜没有证据,也拿他没奈何。

但陶倚君并不觉得人家要价高,她定制的东西比普通人用的陶器要求要高很多,一窑出来能有三分之一合格就算不错了,这么高的损毁率,人家多要点钱也是应当的。

霍副将可能是从哪里听了老孟的抱怨,在看到陶倚君拿出小火炉和陶壶烧茶时,便笑着说要不要以后让他的亲兵去找那窑主人。

“那倒是不用了。”陶倚君束起衣袖,垂头微笑,手上动作不停,“这陶器跟陶器也有差的,就像药材和药材,炮制手法,生长年限,种种不同就造成药材的售价也不同。是我要求多了些,那窑主也是没奈何,若不多要点钱,他一家老小怕是连吃喝都接不上了。”

“大娘子心善。”

“何来心善。不过是一手钱一手货而已。”

霍副将就着天光看向对面跪坐的女子,目光有些深邃。

陶倚君不是那等绝色美人,属中上之姿,但是她有一种其他女子身上很难看到的特质,让人总是不由自主的将目光胶着在她身上。

这个女郎淡定从容又坚毅。看她带人去药田里种植采摘药材的时候,一点不像世家女一般矫揉造作,该下手就下手,果断得很。而且哪怕是身处田间地头,她的气质也从改变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