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36)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大娘子,老毛头给的货我看过的,不算良品,但还算上品。另外,老毛头让我给大娘子捎个话,说让大娘子回关内避一避。”

“老毛头这么好心?”

“他说他只是不忍看到大娘子被人害了,再问他就不肯说,还把我跟阿妹轰了出来。”

卫老叩了叩腿,点头:“行吧,先让老孟带人去取货,完了再说。”

几人出了屋,陶倚君看了下天象,眉头一直不得舒展。

“看这样子,恐怕还有几日的风雪天气。”

众人都不出声,只为城外无依无靠的那些流民感到绝望。

“如果风雪实在太大,就让他们去地窝棚里躲一躲吧。”陶倚君终究还是有些不忍,“地窝棚在山边上,虽然条件不好,但怎么也比在草棚里强。山上多少也有点吃的可以寻摸。让人看着,别让他们祸祸了山里的药材就行。另外,之前不是在滩头以南那边发现过一片淮山么,让他们自己去挖。磐蛮,你到时候带着两个小童和你阿妹一起过去,教他们怎么做来吃。”

“大娘子……”老孟有点不赞同。

“我的山林跟田地不许人动,但是那些野山不是我的,让他们去找点吃的没什么不可以。再说了,不祸祸我的田地,凭自己劳力换吃的,必是真的流民,跟那些伪装的流.氓不同。你们稍微看着些,不许他们越界就行。地窝棚不值什么钱,有心的自己都能学会。”

陶倚君捏了捏眉心,有些头痛。

“我像是有点受寒了,让人给我熬碗药,我先去休息一下。卫老,就拜托你了。”

卫老微微欠身,转头就让人照着大娘子之前的安排各自忙活去。

陶倚君刚喝了药歇下还没一会儿,小女婢来摇醒她,说是县令娘子遣人送了些冬日须得着的用具过来。

陶倚君裹了皮毛袄子,醒了会儿神,起身出去见客。

送东西来的是县令夫人身边的大丫头,上次去见过。

“听闻大娘子身体有些不适,我家娘子想来探望,可二郎近日有些不妥,娘子□□乏术,就遣了小婢过来。这些东西都是些寻常物件,我家娘子担心大娘子第一次在边城过冬,准备不足,是以都多备了些。”

送东西其实只是个托词,重要的是女婢随同礼单一起递过来的书信。

陶倚君让人取了个荷包给她当做赏赐,里面是一颗纽扣大小的银裸子,做的如意纹。银子很少,并不贵重,就取的个彩头而已。

等到女婢离开,陶倚君让人开了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一些寻常的皮毛褥子,还有一些皮毛的护手护腰和内甲,另外还有一车的碳。

陶倚君自然是不缺这些的,但是县令让人光明正大的送东西过来,表明的是一种态度。那些在暗处隐隐欲动的家伙们,总还得投鼠忌器一下。

“县令说朝廷让开仓放粮,但是粮食自筹。”陶倚君将信件递于卫老,接过小女婢烧好的手炉抱着。

天气越来越冷,她身体还算不错,也经不得这么大的风雪,总觉得连骨髓都是冰的。

卫老一身的皮袄皆是好东西,看着不显眼,暖和着呢。他房间里也烧着碳,还有随时可用的热水备着。陶倚君让人用皮囊做了汤婆子,灌了热水放在卫老的榻上被褥中,免得老人夜里被冻醒。

卫老拿过信件看了一眼,摇头。

“今冬日子不好过。如果不开仓放粮,朝中肯定有人要问罪于县令。但是一旦开仓放粮,能否捱得到明年开春,谁也说不准。”

往年还能有屯田可以补充消耗,今年关内大水,屯田产出本就受影响,还要分一部分给关中救灾,连军粮都凑不齐,更不可能补充边城数县的粮食缺口了。

没有哪一刻像现在这样,让陶倚君深刻的感觉到粮食增产的迫切

作者有话要说:马上就要新年了,大家能给浇点就给浇点呗,眨着我卡姿兰大眼睛求营养液啊!

第二十三章

“大娘子,卫老!”阿甲拿着木棒一路疯跑回来,扶着门槛喘粗气,“打,打起来了。在,在滩头南,南边那里。”

公输韧正好在前院,赶紧上去扶住阿甲。

“现在兄弟们都在往那边赶,我回来的时候,看到,县衙也有人,在往那边走。”阿甲缓了口气,“人有点多,大娘子,得想个法子啊。”

“那边是流民还是什么人在闹事?”

“起先是流民,现在不知道了,好多人都在那里。”

陶倚君想要换衣出门,卫老阻止了她。

“我带着人先过去看看情况,大娘子赶紧让人往军营那边送信。阿甘没有跟着副将过去,他能过来帮个忙。”

陶倚君点点头,转身去了房间写信。卫老腰带一扎,领着人坐着牛车往闹事的地方赶过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