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边关搞建设(76)

作者:炼意 阅读记录

“大娘子,马家让人送了东西过来。送东西的管事还在前厅等着,说有口信要带给大娘子。”

陶倚君蹙眉,继而点头:“去请卫老先替我见见他,就说我收拾一下随后到。”

这是要让卫老去先探个底,老人家足智多谋,对边城的大家族也了解得多,心里有个数,应对也方便些。

等到陶倚君换了衣衫到前厅的时候,就看到卫老跟马家的来人说得正热络。

“来来来,大娘子,这位是老朋友了。当年马家家主的左膀右臂。”

那个管事年约四十多,头发微白,人挺壮硕的。

见礼之后,三人落座,那马家管事就直接开了口道:“我家少主听闻大娘子对水利很是熟悉,想要求大娘子给行个方便,遣位管事去我马家牧场看看。”

陶倚君有些讶然,不自觉看了一旁卫老一眼。

卫老放下茶盏,帮忙解释了一句。

“马家牧场是老牧场了,在这边关经营了快七十年。早先牧场面积还要大些,后来有一片草场枯死。当时也请人去看过,但是找不到原因。水源也足,就是不长草。后来说怕是养马太多,草场被伤了,可移牧之后那片也没有恢复。但之后数十年再未出现过此种情况。去年秋天,又有一片草场枯死,今春化冻之后到现在寸草不生。”

难怪马家今年突然生事儿,原来竟是这事儿造成的。

有一部分的马家人想要放弃关内的经营,彻底转向草原,甚至可以成立自己的部落,往北或者东扩张,占据更多的草场。但另一部分马家人却不肯放弃汉人的身份,也不愿意丢掉老祖宗留下的基业,他们想要寻求办法改变困境,却一时半会儿找不到方向。

两种观念其实也代表了两代人的冲突。主张自立的多是年轻一代,不肯放弃基业的则是家族老人。

虽然目前看来老人占据了上风,然而他们的劣势也在于年纪,等他们再老一点,或者说短时间内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迟早要给年轻人让路。毕竟祖宗基业和家族延续相比较,肯定后者更为重要。

马家少主是偏向扩张的,毕竟年轻人都有一颗成为英雄的心。哪怕是枭雄呢?显露自己的能力,是所有少年锐气的人都具有的精神。

但是马家少主也是老家主亲自养大的孩子,他也不愿意伤了祖父的心,所以才肯再试一试。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才有了某些马家人联合了蛮族想要对陶翕君下手,斩断马家少主求援陶倚君的可能性。

“我家少主说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家都会给大娘子和陶千户一个交代。”

陶倚君点头:“我明白管事的意思。这样吧,能否给我一天时间,我需要考虑一下,另外,可否请管事回答我几个问题,这涉及到贵府马场问题我能否解决的判定。”

“大娘子尽管问,某知无不言。”

“管事能否告知,草场大概面积,养了多少马,移牧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这……”管事有点为难,看向了一旁的卫老。

“大娘子一定要知道这个?实话说,这是我马家的机密,不可能告知。”

陶倚君再皱眉,想了想,转了个问法。

“这样,你且算一算,枯死草场面积大约多大,跟上一次枯死的草场面积相比如何,一片草场养多少皮马。这个应该不涉及到马家的机密了吧。”

她不去询问马家到底多少草场,草场总面积多大,只需要知道这枯死的草场上有多少马就行。跟之前枯死做比较,也是想推算出当年出事儿后马家是否有做改变,改变后的成效如何。

“这个具体的我不太清楚,只知道上一次出事的草场面积比这次要大,大多少我也不太了解,那时候我还是个童子,是我阿爷跟随家主在做事。不若这样,某先回去,将大娘子所问的问题做个解释,届时给大娘子答案后,大娘子再做决定,可否?”

“可。”陶倚君点头同意,“管事稍等,我先去将要问的记下来,你带回去后交与你家少主,能回答的回答即可,实在不能也不用纠结,只是结果可能不精确罢了。”

陶倚君回了书房,取出羊皮纸,提笔研墨开始书写。她刚写好,还待去将墨迹烘烤干,就听见破空声袭来,勉强就地一滚,躲开了射入屋内的箭矢,那羊皮纸掉入火盆中,瞬间焦黑。

她这里的动静惊动了前厅,卫老和管事闻声而来时,射箭之人已经找不到踪迹。

“这箭矢……”卫老拔出插入书案的羽箭,看了眼箭头,面色微动。

“卫老,这到底是什么人?竟然直接对大娘子下手,实在欺人太甚!”

紧跟着赶来的公输韧和磐蛮,两人四只眼恶狠狠的瞪向了马家管事,都觉得对方应该也是马家的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