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611)

“好说好说。”秦凤仪笑嘻嘻地的谦了一句,还与章颜道,“我说南夷是个好地方吧!”

章颜自知道秦凤仪带了一万多的移民过来,现在是半点儿不嫌秦凤仪了,他瞅着秦凤仪就稀罕的不行,笑着拍马屁,“殿下说好,自然是好的。”

章颜也是多年为官了,拍过马屁后问道,“那这一路,饥民们吃什么呀?殿下是如何筹措的粮草?”这么由北到南的一路,这许多的饥民,吃食上便是大事啊。

秦凤仪道,“路经大的州府,他们愿意供应,便让他们供应一些,倘是小地方县衙之类,也不劳他们,有粮商呢。对了,这回还有好几万商贾跟着一道来了。”

好几万?

章颜惊的,他在扬州做父母官,扬州算是商事繁华之地了,估计也没好几万的商贾啊!

赵长史细细的与章巡抚解释了这好几万商贾的来历,其实不只是商贾,还有匠人、商贾身边带的家眷、服侍的人等等,章颜叹为观止,起身对着秦凤仪一揖,再次道,“殿下大才啊!”

秦凤仪拉他坐下,道,“车里这么窄巴,想作揖下车再揖吧。这些都是来给本王建新城的呀。”

章颜一拍大腿,“不管干啥,来了就好!”

这南夷,人家说蛮荒之地,半点儿不假,别个不说,这路就不行啊,坐车里那是左摇右摆。当然,气候十分宜人,一到南夷,先时自京城出来时,秦凤仪穿的是夹的。到了豫州,天降大雪,他就换了大毛衣裳,直待到扬州时,也是大毛衣裳,可一入南夷地界儿,真是暖和,秦凤仪便换了夹的了,还是薄料子夹袍。

赵长史与章颜说了秦凤仪欲修建王城之事,章颜道,“何不就在南夷城修建?”

秦凤仪道,“新城,方有新气象。这次,非但有我的王府,还有大公主的公主府,你们各人的官邸,亲卫军里有一位昭勇将军两位四品副将十位千户一百位百户,皆要各有房舍,另则,这些个饥民,路上我就说了,多的没有,每家一套四合院。再者,赵长史他们,本王身边长史司的人,也要各有各的宅院。另则,南夷人少,非但种田的百姓少,我这次虽带了许多商贾匠人来,但,有才干的人终究是少的。以后招贤纳才,自然不能少了这些人的房舍住。故而,要另建新城。”

章颜问,“殿下想把新城建在哪儿?”

秦凤仪道,“待回去咱们再说,你心里先想想,要在哪里给饥民授田,待咱们回去,再看看南夷州的地形图,我这里还有阴阳风水先生,他们在地理方面是通的,咱们先择好地方,再让他们过去看看。”

章颜与秦凤仪相识并非一日,故而,一些话也敢说,章颜轻声道,“殿下,这建城可是耗资巨大。”

秦凤仪笑,“放心,我把徽商银号与晋商银号的东家带来了。”

章颜纵不知秦凤仪打算如何运作,也着实是服了秦凤仪,真不知秦凤仪何等手段,竟然把这两家财主带到了南夷来。

秦凤仪带人浩浩荡荡的进了南夷城,朝中也收到了消息,江西巡抚奏章中写得是,十数万人相随镇南王殿下车驾。把朝廷都惊了一跳,十数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再者,镇南王殿下离京时,也不过一万多点儿人,这怎么到南夷城就十数万了?

再者,这十数万人,都是些什么人哪?

这倒不是什么秘密,因为,上奏章说此事的也不是一人两人,主要是,秦凤仪经过各州府,州府供给粮米,这些自然要跟朝廷报备的。另者,各地大员,也会在折子中说一两句,这其间,便有镇南王殿下收留各地饥民之事。

另则,安徽巡抚也说了,镇南王殿下要在南夷修建新城,在徽州广招匠人商贾,淮扬那里也提了此事。故而,这事到底如何,景安帝心知肚明。

不管是建新城不是招募商贾还是收留饥民,秦凤仪又不是把人绑去的,十好几万人,反正,景安帝认为,这个数字颇有水分。不过,哪怕是几万人,能叫这些人心甘情愿的跟着过去,真不晓得这小子是怎么忽悠的。

非但景安帝好奇此事,满朝上下,没有不好奇的。

便是内阁郑老尚书同程尚书私下说起此事,还说呢,“殿下只有五十万现银,建王府差不离,他要是建城,那是万万不够的。”便是秦家先时做盐商有钱,那也不够建城的啊。

郑老尚书同程尚书打听,“程尚书,依你所见,倘是要建一座城,得要多少银子?”

程尚书道,“这得工部出预算吧。今春修城墙,就花了二三十万,要是现建城,大几百万肯定有的。”

郑老尚书就奇怪,秦凤仪哪来的钱呢,就要建城。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