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阙(977)

大阳想了想,还真给他爹想出个法子,秦凤仪听了,也觉能行,便交给儿子去办了。大阳先去求他娘,让他娘召见卢夫人,与卢夫人说说话。这男人们闹僵了,就得女人们帮着缓和一二。卢夫人到李镜这里坐了坐,秦凤仪与卢尚书吵架,女人们关系完全没受影响,还是说说笑笑的,李镜根本没提朝上的事,就是说些吃喝玩乐,卢夫人也没提自家老头子不大恭敬的事,奉承着李镜说笑半日。待卢夫人回家,很是说了自家老头子一回,卢夫人道,“我早问过大郎了,陛下又不是那等不肯虚怀纳谏的君王,自陛下登基以来,我都晓得轻徭役、减赋税、改盐课等事,百姓们没有不说陛下好的,你也时常与我说陛下英明。你说说你,你说一回就罢了,你连着三天不给陛下面子,不要说这是一国之君,天下至尊,便是寻常人,遇到你这样的倔老头子,也得恼火!”

卢尚书哼哼两声,“我还不是为了君王安危着想!”

卢夫人道,“倘不是知道你是好意,皇后娘娘如何会宣我进宫说这半日的话,还赐了我好些时兴锻子,我不管你了,我得做几身时兴衣裙去。”

卢尚书将嘴一撇,道,“这把年纪,还裁什么衣裙。”

这话可是叫卢夫人不爱听,接着又数落了半日卢尚书,从老头子性情不好,到年轻时只念书不管家,待到做官时,一门心思都在政务上,父母儿女都是卢夫人操心云云。总之,卢夫人一张嘴,能把卢尚书念的连连求饶。

卢夫人先在家把卢尚书说的没了脾气,卢尚书冷静这几日,再加上同僚儿女相劝,大阳又亲自过来,请了卢尚书一回,卢尚书也便顺着台阶服了个软,进宫给秦凤仪赔了个不是。秦凤仪勉勉强强、别别扭扭地,“那啥,那天我也一时气极,说了些气话,你也不要怪朕才是。”

于是,君臣复归于好,卢尚书继续回朝当差。

反正,秦凤仪就是这样的人啦。他有一代圣君的心胸,但,一旦惹毛他,他说的那些个话,完全是市井作派,也时常令朝臣哭笑不得。不过,这依旧不能改变秦凤仪执政中的光芒,真正将大景朝的中兴推到顶峰,成就一个伟大的年代,这其间种种重大的政治改革,几乎都是自秦凤仪这里开始并完成的。

PS:

小剧场:儿子的作用

自从与卢尚书朝堂骂战后,秦凤仪发现了儿子的作用。

譬如,某一日,秦凤仪与某朝臣吵架,秦凤仪气的一把抓住桌上的镇纸就砸了过去,亏得秦凤仪砸的不大准,该朝臣免得头破血流。秦凤仪突然发飙,大阳连忙扑过去拦住他爹,别个臣子把该大臣拉出御书房。

然后,过几天,秦凤仪便对儿子道,“当时气的要命,我这会儿已经消气了。想想那家伙虽则有些不会说话,也不是全无用处,儿子你想个法子把人再弄回来吧。不然,那家伙在官场上还怎么混啊。”

大阳过去把人再劝回朝堂。

当然,能叫一朝太子亲劝的,起码得是内阁一级的人物啦。

有一天,秦凤仪想到自己当朝时的种种政绩,心下很是满意,问大阳:“儿子,有你爹这样优秀的父亲,是不是压力很大啊?”

大阳,“压力倒不是很大,只是总要给爹收拾烂摊子,累是很累啦~”

然后,内阁对于秦凤仪父子的评价是:陛下喜怒无常,太子知书识礼!

秦凤仪对大阳:儿咂,爹是牺牲自己的名声,成全你的名声啊!

大阳:……好吧,那我谢谢爹啦~秦凤仪大度地表示:不用谢~

第432章 番外之大阳

小时候,大阳觉着自己就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啦。他爹他娘都很宠爱他,大阳从小不说无忧无虑,也是一派顺遂的长大。及至长大,大阳才明白,这世间当真是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

大阳十三四岁就给他爹交给他祖父带出海去啦,在海上除了偶尔比较想念父母和大妞姐,因为有小伙伴们在一息,还有祖父外祖父的指点,另有傅赵二位师父教授学识,大阳过的也很有趣。待到十六岁回京,正赶上他爹对北蛮用兵。秦凤仪以自己年迈为由,直接把大阳派到了北疆。去北疆便没啥,只是,“年迈”什么的,彼时他爹不过三十六岁芳龄,就称“年迈”,当真听得大阳唇角直抽抽。

待北征大胜,大阳还朝,他爹亲自把大阳接回东宫,极是欣慰的表示,儿子可用,以后就跟着爹听政,处理政务吧。

大阳发现,他爹跟历史中传说中那些皇帝们完全不同啊,大阳读过史书,知道许多皇帝都是至死不肯放权的,可他爹不一样,大阳以为他爹让他听政,就是当朝跟着站班,然后,他爹处理政务时,他帮着打个下手哪。结果,完全不是大阳想像中那样。他爹直接就给他讲每道奏章中的猫腻,什么样的政务是皇帝必然要亲为的,什么样的内阁处置便好,还有朝中百官各人的性情,他爹都会一一讲给他知晓。然后,有什么难做的差使,必然是大阳的。有什么难办的事,秦凤仪也都交给大阳去为难,他自己完全不管。

上一篇:欢喜记 下一篇:满床笏

石头与水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