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庸臣(39)

也许是踩到花枝的声响扰了那孩子,他蓦然睁眼,对上君闲微愕,却沉静依旧的目光。他抿着唇,语带不悦:“武侯世子?你怎么在这里?”他不喜欢旁人到这里来,尤其是上回害他迷路的家伙。

君闲转开目光,望着天边淡淡琉璃色,夕光流华,衬得花影重重好不漂亮。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他黑眸灿亮,微微笑说:“我看这里的花开得好,想摘点回去给阿母。”

那孩子一怔,想起许多年前自己被发现时,也是这样说的:“这里的花开得好,我摘些回去讨母妃欢心。”当时那人睡眼朦胧,捂住他的唇将他拉入花丛,一指放在唇间,“有人来了,别出声。”紧接着便是太子的脚步声,“子乔,你在哪里?”两人窝在花间,靠得特别近。而且因为害怕太子哥哥发现,他们的心都跳得特别快。

那么好的一个人啊……手握玉笛冰凉,那孩子回神,发觉耳边的说话声、脚步声、心跳声,统统消失。

那个约好了笛声一响就从花丛里跳出来的眼神明亮的少年不见了,那个武侯世子也已经采了花慢慢走远。

只不过,明明是那么小一个娃娃,怎么好像见到他了呢……

没注意到那孩子怅然若失的神情,君闲过了转角,听清身后没有脚步声跟来,便随手将怀里的花扔了出去。

柳丛中一只白皙如玉的手伸了出来,紫色王袍繁复的丽纹更让那只手显得苍白,轻轻地,接住了他刚抛掉的花。那个人从柳树后踱出来,身材颀长,养尊处优的容颜更有种说不出的魅惑。金冠下色泽如墨的刘海微动,覆住他半闭的右眼。

这人是……

君闲脸上先是有些困惑,回过神后,困惑又更深了一些。惶恐之色也立刻堆在平凡的面容上,仿佛是个不知所措的孩子。这反映也恰恰符合他的年龄,只不过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

来人有趣地一笑:“你认得我,为何偏偏当作不认得?”

君闲顿时知道自己的伪装瞒不过眼前这人,只能躬身行了个晚辈的礼:“见过十七王爷。”

十七王爷素来荒唐,前几年还曾化名入贡院考了个探花,让陛下哭笑不得,帝京里的人都茶余饭后谈到他都喊他探花王爷。

“你装作不认得也是当然的,跟我这胡闹惯了的王爷扯上关系,对将来不好。这点装疯扮傻的伎俩,京城里谁不是从小耳濡目染造诣颇高的。不过,你是哪家的孩子,怎么我不曾见过你?你喜欢刚刚那首曲子吗?我也会吹,山里的妖怪都是这样骗孩子靠近的哦!”这位探花王爷咬着下唇微笑,那模样真有几分像夜深人静出来魅惑人的山妖。

君闲还来不及反应,脖子已被那十七王爷修长却狠厉的五指狠狠勒住。十七王爷每进一步,便将地上的花碾得破碎。君闲没多久就已满面通红,浑身软了下去,连话也说不出来。

等他以为自己要窒息的时候,十七王爷突然松开手,微笑道,“真能忍啊,不过那老怪物教给你的东西早就教过给我了,哪里瞒得过我,师弟。”

君闲倚在栏边大口喘着气,完全没有料到他这几近癫狂的行径,若不是他慌乱中反扣住对方的脉门,对方真的会杀了自己。

等等,师弟?那老怪物收的都是什么徒弟啊,先是一个三岁能凫水四岁能驶船的海上霸主,跟着是这个尊贵得不得了的探花王爷,再加上自己那个天生武痴的弟弟,如果死皮赖脸凑上去的也算上的话,还要加上自己这个……

两世为人的武侯世子……

君闲不说话,十七王爷也陪着他沉默,半天才笑问:“师弟,你不应该报上你的名字吗?”

君闲沉眉,知道等下回到席上也会遇上这人,现在不理不睬,难堪的只会是自己。他衡量再三,只能应道:“君闲,朱君闲。”

那人笑容一敛,仔仔细细地凝着他:“君闲?七岁始能言的武侯世子?传言武侯一生无争无求,生出的两个儿子却都是痴儿,原本我还挺替他高兴的,没想到你们都是老怪物的徒弟啊!怎么这等贪生怕死之人,能生出我的两个师弟呢?”金冠微低,凑近君闲的脸,又复笑了起来,在等着他发怒,却久久没有看到期待的反应。十七挑起他的下巴,冷冷地看入他眼里。

君闲敛起心绪,平静地回道:“王爷当着君闲的面辱骂家父,恐怕有违君子之道。”

十七王爷凝着那眼底宛如沉璧,静澈寂寥,不由得一怔,“君子之道与我何干,有人曾跟我说过,我这种看似清心寡欲的人若不成仙,铁定会成魔;当初我还不知道他为何如此焉定,等他死后我才知道,他果然一语成谶,他却永远都不知道他居然成了那个因。”顿了顿,他微笑:“师弟,你猜到他是谁了吗?就是你爹跟当今太子都默契地在最后一晚将他拒之门外的那个傻瓜啊!他还傻傻地以为能救自己的师父,没想到每个人都翻脸翻得那么快,第二天连他自己也搭进去了,”

春溪笛晓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