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刁民想要谋害朕(24)

大殿早已扯下白丧,挂上了红绸,扫去了宫中先帝的痕迹,一派喜庆预示着新帝继位,三皇兄筹划已久的登基大典,已刻上了玉牒。

先帝行。事严厉,对子嗣从不施以评赞,佳者、庸者一视同仁,任由他们各行其是,纵容他们明争暗斗。

他一生所愿,远离纷争,苟且偷生,可叹大皇兄与二皇兄倾力争夺十数年,三皇兄黄雀在后,最终却机缘巧合,让他这无心帝位之人,成为帝王之身。

不知是否先帝在天有灵,才致使三皇兄登基前夜……

“黄尚。”

蒲导在旁喊了一声,将他从思绪中抽离出来。

他见黄尚默读剧本的模样,就像是勤恳学习的学生,突发灵感,对黄尚说道:“加一句,你本是众皇子中最为平庸之人,天时地利人和,才造就了今日的你。”

这话如此熟悉,黄尚听着不禁一愣。

蒲导抓过剧本,龙飞凤舞地写下这句话,黄尚看着他难以辨识的字迹,想到数年之前亲眼所见的遗诏。

当年……

国师双鬓斑白,一袭青衣,眺望宫阙城楼之外的万里江山的背影在他脑海中难以抹去,那位消瘦的身形,似是守候魏国千年基业的神明,语气严厉,神情威严肃穆,不容冒犯。

——你谋略不足,优柔寡断,南苗一事虽让你避过死劫,但终不是皇族正统,你要执意称帝或是摄政,必成众矢之的。若非皇族正统子嗣三岁稚龄不堪重任,我断不会行此有违君纲之事。天时地利人和,才有你今日登基为帝,愿你谨记于心,为国为民。

“黄尚?”蒲导疑惑的看着黄尚愣神的表情,难道这句话很难?

黄尚盯着蒲导,握紧了手中的剧本,心中思绪翻涌更甚,然而某个信念愈加坚定。

“嗯。我明白。”他垂眸看着那句话,与国师之言何其相似,只叹世事无常,今日沦落此地,往昔旧时竟显得模糊遥远。

朕知自己非皇族正统,临危称帝乃是国师冒天下之大不韪,无可奈何之举。

朕知在其位,谋其政,在位数年未曾松懈分毫,招贤纳士汲取百家之长,将勤补拙,夜以继日。

朕知成神之路艰难险阻,定不负国师之托,不负江山社稷,自当披荆斩棘,尽早返国,在所不辞!

郑三娘归乡的情景在他脑海中回放,神坛祭祀归乡之法,是他独在异乡的唯一慰藉。

黄尚眼中迸射。出坚毅的光芒,浑身气势骤然锋利,带着锐不可当的气势与不容置疑的决心。

朕定要站上神坛,成神归乡!

他负手而立,神色倨傲,语气凛然:“蒲导,开始吧。”

旻承帝六位子嗣之中,他最为满意锦嘉,父子二人数月前一别,这才第一次独自相处。

他端坐于上。位,眼中的关切不似作伪,句句带出对锦嘉的赞扬:“宫。内自古人情淡薄,但锦嘉你于兄弟皆是赤诚相待,何其可贵。”

“江南一行,你行。事妥当,赞誉之声已铺满案台,朕欣慰之极,以你为傲。”

旻承帝心中骄傲非常,锦嘉韬光养晦数年不显,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满朝上下赞誉连连,新任太子不久的锦嘉,能有此作为,也算不负期望。

他站起身来,回忆此生,觉得有些倦意,在位期间丝毫不敢松懈,如今有了助力,暂且能够喘上一口气来。

“朕在位十余年,励精图治,一心为民,从未有丝毫懈怠。”他随意抚了抚桌面堆满的奏章,抬头望向锦嘉,“明君也好,昏君也罢,朕所行之事,无愧于心,任由后世评说。”

旻承帝说完此话,直视爱子,试图寻摸出他的所思所想。

“你大皇兄虽有远志,却不堪重用。”他喟叹道,复又带上一丝喜色,眉峰微舒,“仔细想来,朕唯有你可以信任。”

他轻声一叹,面色柔和,似是感慨世事无常,难以捉摸。

“锦嘉你谋略不足,本是皇子中最为平庸一位,天时地利人和,造了你今日所得。”

旻承帝目光深邃,突然语气一转,带有沉重的嘱托:“愿你谨记于心,为国为民。”

“CUT!”蒲导欢欣鼓舞,黄尚独白就是爽快,一次过了根本不纠结!就是爱这样自带戏感的皇帝,就是爱这样能收能放的威严!

“行了,收工!”

下课铃声响得准时,金融收起东西,准备回家。

“金老师。”甜美的嗓音从身后传来,这声音透着清澈,却让他内心烦躁。

他回身一看,果然是英语组的许老师。

金融微微皱了眉,很快舒展开,带着客套疏离的微笑,问道:“小许老师,有事?”

作者有话要说:

黄尚:朕要成神!

言朝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