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又回来啦(172)

“你们这么维护萧远,莫不是和他一同为通敌叛国之人。”

“陛下所言,是什么意思?”萧承恩的额头青筋鼓起,他赤红着眼睛,握紧了拳,牙齿咬得作响,身体也在颤抖,显然是不能忍受小皇帝随意地污蔑自家父亲的清名。

科举舞弊之案已经让萧家元气大伤,小皇帝就这么恨他们萧家,恨不得逼死他们吗?

“孤的意思就是,萧远是晋国安插在我大燕的暗探,而你们这些萧家人,全都是他通敌叛国的帮凶,是拿刀架在我大燕子民脑袋上的刽子手!”

小皇帝嚯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你要证据,孤便给你证据。”

他取出放在身后的大木匣,把这些时日以来他派暗卫千辛万苦搜集来的证据劈头盖脸地全砸了下来,还有对萧家人的处罚的圣旨,一并也砸在对方的脸上。

“今日为萧远求情之人,一律押入大牢,等候三司会审。”

说完了这一些,燕秦又安排独孤柳接替了刑部侍郎的位置。本来一个年轻的状元,什么政绩都没有,不应该一下子做侍郎,但这会已经没有什么朝臣敢吱声了,一向最爱气皇帝的御史台也安静的要死,就怕自己一说话,也要去牢里吃几天的牢饭,和那些老鼠蟑螂作伴。

下了这个圣旨之后,萧家两兄弟也被关押起来,本来保护皇帝羽林军还包抄了萧家,翻遍了萧家名下所有的宅子,总算找出了萧远通敌叛国的证据。厚厚的一叠书信,从纸张的陈旧程度来看,确实是多年的积累,而且笔迹也是萧远的,铁证如山,容不得诡辩。

一夕之间,萧家人从风光无限的皇亲国戚,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这是皇帝为了打压萧家设计的一场局,但是很快又被另外一种舆论给压了下去。

先太子已经死了,萧家再怎么蹦跶,总不能再变出一个太子来。而且据说,萧远其实是那晋国的探子,这些年来,不知道送出去多少重要的讯息,还害得当年的燕家军吃了好几次败仗。

那位比现任小皇帝聪明许多的先太子仿佛也变得面目可憎起来,要知道萧远是晋国人,那他的女儿自然也是流着晋国的血脉,好在苍天有眼,叫那先太子在先皇前头死了,这才没有让他们大燕的皇位落到晋国人身上。

除了萧家人的倒台,朝堂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摄政王要还政给小皇帝,让小皇帝亲政了。

说是亲政,其实燕秦还是得问摄政王的意见,而且那日处置完萧家人和牵连的大臣,摄政王搬下来的椅子又给搬了回去,还是搁在小皇帝的龙椅边上。

和以前的区别在于,以前的事情都是小皇帝说话不管用,所以小皇帝说的多,摄政王下决断的少。

而现在,说话多的是燕秦,摄政王基本上都是附和,偶尔会提出一两个反对的意见,但反对也都是有理有据,而不是蛮横和强压小皇帝同意他的看法。

当然了,最重要的军政大事上,还是由摄政王做主。

燕秦很清楚,谁掌握了军权,谁才是真正当家作主的那个人。但现在这种地步,已经是摄政王让步的后果了,他是想要把军权拿回来,可不说那帮彪悍的燕家军,眼里只认燕于歌这个小主子,没他这个皇帝。

便是其他的军队,也不只是靠那么一两块虎符就能够完全的收服。想要一下子夺走摄政王的军权,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燕于歌其实是相当有能耐的将相之才,他现在才刚开始亲政,位置都没有真正的坐稳,哪里能对摄政王做些什么。

而且他也不想对摄政王做些什么——上一世的时候他不就是成功弄死了摄政王么,还不是搞得自己亡了国,比第一世的时候混得还惨。

更别说,现在第三世,他们之间还有那种不正当的关系。好不容易解决完了萧家的事情,燕秦又开始头痛起来。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天到晚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摄政王。以前的时候,白天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耗在摄政王身上,自从周太傅病情加重,他的日子比先前还惨。

早朝,摄政王,下了早朝上周太傅之前上的那种课,夫子还是摄政王,还是一对一教学,下了课,去练武场,还是摄政王,之后去学凫水,还是摄政王。

便是摄政王长得再好看,天天看这么一张脸,燕秦也是会觉得厌倦的。而且摄政王教起他东西来,立马就和变了个人似的,嘴巴毒得能气死人,偏偏这人毒吧,还都戳在点上,燕秦也只能认了,而且还一定会改正,免得下次被摄政王喷得更惨。

不得不说,摄政王的严格对他来说还是很有用的,有摄政王这个“师傅”在,加上前两世的基础,燕秦前两世很多摸不透的东西,现在都是一点就通。

长乐思央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