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农家日常(216)


有些人也嘲笑,说一群泥腿子异想天开,虽然出了一个神童常喜乐,可不代表泥腿子能走这条道啊。如此,不过是哗众取宠罢了。
不挂众人如何评价,这事至少是宣传出去了。
能这般迅速也是因为常喜盛之前在县里奔波打下基础的功劳,否则若是像以前一样,必是没有这么顺利。
之前沈家商队到桃源村里将常家生产的东西运走,这事早就传遍了整个稻香县。大家都意外不已,虽说之前因为常喜盛,对常家的产的东西并不陌生,可完全没有想到还能卖到府里去!
虽说不少人并不认识沈家,可觉得竟然能吸引府里商队亲自过来运回去,那东西必是十分好的。因为就连钱家,那也得自讨腰包护送收上来的玩意。
不少人好奇心的驱动,纷纷到常喜盛那里购买能让府里亲自过来拿货的东西是什么味道。
如此一来倒是让常家在县里的生意更好了,比常喜盛这段日子辛苦吆喝不知道有效多少倍。
常喜盛那边调查得差不多,常喜乐就带着常昱一起到县里去。
“我按照你之前交代的,那种只知道读书的,还有不学无术、名声不佳以及家中不便的都给踢出去,只剩下这两位。”
常喜乐虽然早就料到合适的人不多,却没有想到只剩下两个人初检合格。
常喜盛叹道:“咱们县里读书人本就不多,都是有钱人家才能去私塾。这些人家出来的,多半对咱们这些泥腿子都瞧不上,言语里颇多嫌弃,更别说到咱们山沟沟里做夫子。
而贫寒人家出身的,又太过珍惜得之不易的机会,基本都是全身心埋到书堆里。又或者跟那些有钱人家子弟一样观点,再加上又考虑你说的那些,最后就剩下这两人了。”
常喜乐听此也只能叹了一口气,之前想要自己来也就是觉得想要寻一个合适的夫子并不容易,如今一看果然如此。
“咱们村要请夫子的消息放出去,就没有人过来毛遂自荐吗?”
常喜盛摇头道:“没有。”
文人本就相对清高,加上大家都有一种送上门的不值钱感觉。去桃源村做夫子又不是什么非常好的选择,未考上秀才的基本都还在学堂里攻读,考上的大部分则在县学里。
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在学堂,县里学习氛围更浓,如是有想不明白的难题,还有人一同探讨。如此一来大家更加不愿意去到桃源村这山旮旯里,况且还有不少人都是拖家带口的。
常喜乐也明白这点,谈不上失望,原本也只是为了让大家心里有个底而已。
“你把两人的情况跟我说一下。”
常喜盛将剩下二人情况一一告知给常喜乐,一人名为宋挽呈,在稻香县里算是52书库出身。家中父亲和爷爷都考得秀才功名,只不过也都止步于此。如今宋挽呈也考中了秀才,使得宋家名声更旺。
宋家家境不错,宋挽呈为家中独子,平时日子过得颇为富足,穿戴用物都是极好的。
而另一个叫冯天钦,其状况跟常家从前颇为相似,家境一般,一家子倾尽全力供他一个。
常喜盛道:“我觉得这个冯天钦挺合适,他不仅用功学问好,还经常会抄书和给别人写书信赚钱。如今他也极少会去学堂了,多半是在家里攻读。而且他家里人多,家中父母有兄弟照顾,来咱们桃源村也不会碍什么事。对了,他如今虽然已经二十岁,却并未成婚。”
在这里还在努力科考的学子相对结婚比较晚的,多半是怕分了心。也有的人想得深远的,不想早早定下,若是他日飞黄腾达,家中的妻子就配不上了,成为了阻碍。
“那宋挽呈呢?”
“他这人不太定性,经常出门游山玩水,听说他之前还跟人去跑商,一去竟是去了一年多,才刚回来没有多久。所以他十八岁就考中秀才,却一直没有精进。”
常喜盛有些不赞同道,觉得宋挽呈没有读书人的模样,全然忘记常喜乐跟宋挽呈半斤八两。
不过常喜盛的偏见也并无道理,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这世想要在科考上有所作为,就得寒窗苦读。除非天生极其聪慧,否则很难在考试上有所建树。
常喜乐好奇问道:“这个宋挽呈多大年纪?”
“如今已经二十有八了,最大的孩子都已经有五六岁了。”
常喜乐点了点头,“这两个都是有秀才功名的,没有功名的没有合适的吗?”
常喜盛摇头道:“那些人基本都不愿意离开县城,想要在学堂里多学点东西。不在意学堂的,多半又是功课不大好,平日好玩的。”
上一篇:还债[重生] 下一篇:法医穿越记事

络缤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