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闺秀(35)

安然见了,心里也很是过意不去,她都这么“大”的人了,竟然这么馋嘴,害得还是小孩子的哥哥总是受伤。但安齐总是安慰她说自己也爱吃,村里的小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谁没被这些小刺扎过?

山坡是无主的,孩子们都馋着呢,要想抢先摘到成熟的野果子,不抢不行啊!既然要拼速度,被刺扎就难免了。村里的孩子们都习惯了。

其实这些都是小事,大问题是山上蛇虫太多,一不小心就能遇上。

自从安然和哥哥在山坡上找刺梨吃却差点被蛇咬之后,她就再也不上山了,也不让哥哥上山去。

于是,他们午后的活动便改成了去小河里摸鱼。

小河不过一丈来宽,水也不深,一般刚没小腿,深的地方却有五六尺,那是村里人挖了来蓄水洗衣服的。

于是,小河边便经常可以看到安然提着小竹篓,安齐卷着裤管在小河里摸鱼。鱼不常摸到,螃蟹倒是时不时能找到一两个,虽然远远比不得安然前世吃的大闸蟹,却也聊胜于无了。

其实最香还要算在竹林里抓的竹心虫,嘴像钻头一样又长又硬,能钻穿竹笋的外壳吃里面的嫩笋,脚上有倒钩,能牢牢地抓在竹笋上。虽然有翅膀,但似乎运动神经不灵敏,都被人抓住了才开始做准备,哪里还能逃得掉?

安齐小心地将这虫子脚上长倒钩的那一截掰掉,用细细的竹签儿插在最大的那对足上,而后只需拿着竹签儿,就不怕这虫子跑了。安齐这才递给安然拿着。这个时候,人放开了虫子只拿着竹签儿,虫子以为自己逃跑的机会到了,便使劲地飞啊飞啊,扇起风就像一把小风扇似的,有趣又好玩。安然喜欢得不行,天然风扇,还不用电的,呵呵。

等玩腻了,就回家放到灶里的热灰里烧了吃,香得很。然后第二天中午再出去捉。安然还吃过蝗虫呢,不过她私以为蝗虫虽然跟这竹心虫都是昆虫,味道却不如这竹心虫好吃。可惜的是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去竹林里捉这中竹心虫吃,安齐和安然兄妹俩一要速度快,二要眼睛巧,三要动作迅速,这才能抢到,不然说不定就被别的孩子抢了先。

唉,别说吃虫子恶心,没有肉吃的孩子,也只能吃虫子解馋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眼看就要秋收了。赵世华这些天每天都要去田里看看。

安然犹豫了许久,终于在一次随爹爹去田里看稻谷时开口道:“爹爹,地里的韭菜割了一茬过些天又长出来了。您说这稻谷要是割了能不能再长出来?”

赵世华一怔,正要反驳她稻谷可不是韭菜,却忽然想到,自己女儿可不是个随便开口胡说八道的人。而且,没有试过谁又能下结论?他想起以前秋收以后,有时候因为忙耽搁了犁田,那稻桩上不就发了新芽出来吗?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再抽稻穗,需要多长的时间。而且,他似乎总觉得自己在什么书上见过类似的记述。

想到这里,赵世华便回家取了镰刀来,割了八株稻穗,并留下高矮不同的八种稻桩以便观察。

安然见了,心中暗自感叹,爹爹真的是个聪明又注重实践的人啊。以后要是当了官,一定能当个好官!

☆、第二十三章 想买安然当丫头

回家以后,顾宛娘看到赵世华割了尚未成熟的稻穗,很是奇怪。赵世华便笑道:“我看那韭菜割了一茬很快又长出一茬来,我试试看这稻子能不能再长出一茬来。”

顾宛娘张口结舌,但随即便笑了。她也不是第一天才认识赵世华,他不就是这样的人吗?想到什么就要动手试试才甘心。

而后,赵世华便去书架上找书看。他依稀记得小时候似乎在哪本书上好像见过水稻再生的描述。可惜,他找了几天,连大哥家的书柜都找了,还是没有找到。赵世华记得祖父过世以后,娘亲好像卖过几次书的,估计是被当成无用的杂书卖掉了吧!等农闲的时候,再去县里的书铺看看,现在有余钱了,也可以买几本新书了。

不过几天,田里的稻子就变得金灿灿沉甸甸了。赵家父子几个本来说好以后农忙还是相互帮衬着干活的,但现在赵世华考了秀才,赵茂生便不让他下地收割了,说这活儿太累,不能让他损了身体。

对此王氏很有意见,凭啥老二不给他们家干活,却让他们去给他白干活啊?可是老大眼睛一瞪,她便住声了。她发现现在丈夫的脾气越来越不好了,以前不过吼她几声,她还可以当没听到,现在却是动不动就要动手的,这拳头落到了身上,不长记性不行啊。

商量之后,决定还是先将二老地里的稻子收了,然后收老大家里的。

上一篇:法医嫡女御夫记 下一篇:特工弃妇

李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