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闺秀(358)

茶楼里这几天都在说大隋之音。因为这个时代书籍的宝贵,不是所有人都识字的,因此茶楼里说书很盛行。而自从大隋之音出来,便每天都要说上一场。百姓们其实大都听过一两场了,但还是喜欢听。这就是文化信息匮乏时,信息多样化的报纸的魅力所在。

杨昊和华恩连同两名大内侍卫坐在一桌,另外几名化妆的侍卫散坐在周围。

杨昊听那说书人读完杨彦的那篇《我的父亲》,周围的百姓便议论纷纷了。

“要我说,咱们生在大隋可真是享福啊!没有前朝的战乱,皇上又好,赋税又低……”

“可不是嘛,以前不知道,原来皇上也这么辛苦啊!我还以为皇上就是每天吃好的,穿好的,整天和那些仙女一样的妃子欣赏歌舞呢!”

“是啊,咱们皇上可真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啊!”

“皇上还是个好父亲呢!难怪平王殿下文武双全那么能干,对百姓也好,原来都是皇上教导得好。”

“是啊,俺一直以为皇上就是高高在上的神,威严肃穆,俺从来没想过,皇上也会那么心疼儿子。”

“皇上也是人,当然会心疼自己的儿子了。”

……

杨昊听了一阵,一开始对百姓谈论皇家的事情很反感,正在考虑要不要回宫以后下一道旨意不允许百信们私下议论皇家之事,但听到后来,又觉得皇帝如果行得正,站得端,又有什么还畏惧百姓说的?

历朝历代,皇家总是高高在上,是不允许百姓议论的,可这并不能保他们江山万年。如果允许百姓议论朝政,或许就像老三说的,能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勉励帝皇不得不勤政爱民,不然就会失去民心。如此,他们杨家的天下或许能比大汉朝更长远。

根据和王家的约定,安然六月份就要启程去王家,八月初就要启程回京城。杨彦忽然有些后悔之前不该将安然强留在长安,六月的天气赶路,那也实在太辛苦了些!

为此,杨彦特意设计了一辆与众不同的马车,让工部下属的作坊帮他赶工出来,而后又经过几次修改,如今勉强像样了。

内部的装饰设计就不说了,杨彦想得非常周到,最主要还是如何对抗高温的问题。

杨彦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吸收光照的热量。杨彦在马车顶上弄了一个隔热层,中空,并弄上薄薄的一层土,上面养了一种类似于安然前世见过的绿萝的植物,仿佛给马车撑了一把太阳伞似的,里面的温度立即便下降了两三度。

杨彦的第二手,是将马车内壁都弄成中空的,灵感来源于前世的保温杯。原来,马车壁上面有盖子,掀开盖子可以将冰块儿放进中空的马车内壁里,来自外界的热量被冰块吸收,马车里的温度自然就降下来了。等冰块化成了水,取下马车底部的活塞,可以将慢慢变热的水直接从马车底部排走。

有了这马车,安然这一趟赶路就不那么受罪了。

别说赵家的人,就是王静媛和王锦文姐弟看到这辆马车也是惊叹不已。平王殿下为了赵姑娘,竟然耗费这么多的心思。

杨彦有了好想法,第一个自然是找父皇禀报。杨昊原本没怎么放在心上,他又不常出门,更不会没事找事儿在大热天里出门,儿子这份孝心他似乎用不上。不过,儿子有了好东西知道惦记他也是好事。

“父皇,儿子的意思是,不如以工部的名义,以这马车的制造技术为股份,召一家马车制造商,共同开发制造售卖这种新式马车。”

杨昊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经过杨彦一番解释才明白过来,原来儿子这是帮他增加朝政收入来了。将这技术转让给商家去生产,他们拿干股,因为技术是朝廷的,为确保朝廷和合作商家的收入,朝廷将严格控制,不允许其他商家仿制。

没有哪个皇帝会嫌弃国库银子多的。杨昊明白过来,心里自然高兴,对这个不藏私的儿子自然更加满意了,对他的信任也与日俱增。如今,工部算是完全在杨彦的掌控中了。

安然将大隋之音后面几期需要的字画都写好画好,将飘渺之旅后面几期的连载初稿写出来给了杨彦,终于在六月十九那天启程前往太原。这一次,王锦文和王静媛亲自陪同,凌云亲自带人护送,确保安然一路上万无一失。

虽然有了改良的空调马车,安然也还是早上早早赶路,日头大了就找客栈休息,下午日头不那么烈了再继续赶路。

如此不紧不慢地走着,终于在六月廿八那天到了太原王家。

因为早有安排,王家知道此事底细的也仅限于家族嫡系的几个掌权人物。安然一到,就被送到王家三房的院子里。梳洗之后,便由王静媛领着去见了老太爷和老夫人。

上一篇:法医嫡女御夫记 下一篇:特工弃妇

李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