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闺秀(473)

玉兰这个没出阁的听着她们说这个,也不觉脸红,但偏偏心里又好奇得很。她见安然将剑兰等三人都留在外间,这里也没外人在,又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便也跟着安心听起八卦来。这生孩子难道还有什么秘诀?嗯,一定要帮着王妃记住才好。

安然忍不住捂着嘴笑。她还以为秀芹表姐都被小姑父养成了标准的古典闺秀,错一个字都不会说呢!也是,但凡年轻女子,只要本性没有被彻底压抑下去的,就难免对这些事情感兴趣。要知道,这种话虽然不是未出阁的女子该听的,却可能关系她们一生的幸福,既然有这个机会,自然要问清楚才好。

本来安然听了表姐的事,还担心她难过,如今看来表姐的心态不错,还难得的保持着少女的童真和好奇,这是好事。

“表姐你别担心,你的婚事包在我身上了。我回去问问殿下,他手下还有多少没有成婚的青年才俊,一定帮表姐选一个好的。”

顾庭芳也跟着点头道:“不错,你来京城是来对了。就是你表哥国子监里也有不少没有家室的同窗。他已经在帮你留意了。”

魏秀芹红着脸低着头,却没有恼,反而小声道:“谢谢表妹和表嫂,我的事,就劳你们费心了。”虽然这话说出去人家要笑话她不知羞耻,但是魏秀芹明白,表嫂表妹都是一心想帮她的。要是她故意做作,装出一副恼怒的样子来,才是伤了她们的心呢!

那边,顾宛娘和沈怡一边说话,一边关注着安然她们这边三个年轻女子,见姐妹姑嫂几个说得热闹,也就安心说自己的贴心话。

这表姐妹两个先相互问了长辈的情况,感叹了一阵。后来知道两人都是青年丧夫同病相怜,又相互安慰了一阵,感情一下子就亲近了。

沈怡道:“表妹你还有两个孩子,又都这么争气,也算是难得的福气了。我本来也是有个女儿的,可惜没养过六岁……”

听沈怡说到孩子,顾宛娘都不知道如何安慰她才好。她几乎无法想象,要是自己的孩子无论哪一个出了事没救回来,她得有多伤心。孩子就是娘的命根子啊!

好在沈怡到底是个坚强的,很快就收敛了悲伤的情绪,含笑道:“表妹你不知道,当我知道王妃是舅舅的孙女时,心里有多么激动。那个时候她甜甜地叫我娘亲,一脸的童真懵懂,满眼的依赖靠在我身上,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看到她,我就想起了我的女儿,后来就干脆将她当成了我的女儿。表妹,你不会怪我唐突吧?”

顾宛娘很理解表姐的心情,拉着她的手道:“怎么会?表姐疼她,是她的福气。”女儿多一个人疼,顾宛娘只有高兴的,又怎么会怪她?

说着,顾宛娘又拜托沈怡道:“这孩子虽然有些小聪明,但到底人年轻,脾气又倔。以后,还要表姐多照顾提点着才好。”

沈怡点头应下,而后轻轻捂着嘴笑道:“表妹你不用担心,王爷对王妃好着呢!我也算走南闯北见过一些世面,就没见过像王爷王妃这样恩爱的。”

顾宛娘听到这里,也悄悄放心了些。

☆、第130章 亲人

却说在外院书房,赵世福带着魏清源、顾胜文和顾少霖四人一起接待平王杨彦。)

赵世福毕竟只是个乡下的农夫,虽然读过几天书,但见过的最大的官就是县令大人了,能与一位皇子坐下喝茶说话是他来京城以前想都没想过的。激动之下,他哪里还能利索地说话?

顾胜文是商人,原本以为自己和王爷没什么好说的,不想王爷对他商人的身份半点轻视都没有,倒是让他有些受宠若惊。

杨彦说:“商业带动了物品的流通,使得各地互通有无,改善了各地百姓的生活,繁荣了经济,实在意义重大。以后,本王会劝说父皇适当放宽对行商的限制。”

魏清源不理解,问道:“王爷说的我不大明白。商业互通有无、方便了百姓这是有的,可商人重利,一旦朝廷放宽限制,如果百姓都去从商了,谁还愿意来种地?”

杨彦点点头道:“历朝历代,朝廷重农抑商,原因俱出于此。”

杨彦顿了顿,这才又继续说道:“本王举个例子。如果长安城里只有一家米粮店,自然是他要价多高百姓都得去买。可如果长安城有了两家,百姓们自然就得比较一下,哪家更便宜,就去哪家买。像现在这样,长安城米粮店无数,可还有人敢卖高价?如果行商赚不了多少钱,商人自然就要想其他出路了。实际上,农桑经济的商业利润也就那么多,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的就越少。”

魏清源点点头,这是说商业本身具有调节作用,即便朝廷放松限制,也不可能所有人都去行商。

上一篇:法医嫡女御夫记 下一篇:特工弃妇

李筝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