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579)

这一两年来,朝廷时不时的就要弄出一两件让百姓们目瞪口呆,继而津津乐道的事情,有时候一件接着一件,简直令人目不暇接。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现在的习以为常,百姓们也经过了一场巨大的洗礼。

好在过程之中,有报纸时时引导舆论,倒也没有出什么问题。毕竟这些事情都是朝廷主持的,就算百姓们一时弄不明白,也觉得朝堂上的大人们更加高明,不可能会做错事。而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件事的确是没错。

所以现在不管是互市还是出海,虽然之前一点消息都没有,但是大楚的百姓还是接受良好。反正是好事,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坏处,为什么不高兴?

当然,也有已经习惯了这种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敏锐的人看出了问题。比如朝廷虽然公布了消息,但是却完全没有任何解释不过相较于从前,这种做法已经十分难得了。所以这些从那时候过来的士人也不会质疑。

况且认真说起来,朝廷开设海军的事情,也不是没有任何端倪。

从熙平二十二年开始东南那边就已经开始组建船队了,只不过那个时候,船队只负责为普通的渔船护航,顺便从海里捕捞一些海鲜和珍贵的海产——其中许多东西还卖到了全国各地。

因为这样,所以很少有人将这支团队当一回事,更没想过几年过去,他们居然连南洋都去得了。听说那边有许多国家,风土民情更是大异于大楚,不知道是真是假?而且这一次船队回来,也不知道有没有带来那边的特产?

于是船队的归来,得到了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一部分人员在崇州卸了船,将粮食暂时存放,等待朝廷的调拨不提,还有一支队伍大张旗鼓的一路进京。

这是赵玠所率领的使团成员,他们去了一趟南洋,得到的消息自然也不少,需要送回来交给赵璨。除此之外,这一次还有不少南洋小国的使者跟随他们一起,前来朝拜天朝上国。

虽然山路难行,但是这么多年,中间当然也不是一点往来都没有。否则的话,大楚人也不会知道那边还有小国家,甚至粮食一年三熟了。

所以在这些小国之内,也流传着关于天朝上国的故事。现在大楚的使者来到,带来了那么庞大的一支船队,自然更让这些小国又是景仰又是惶恐。在交易结束之后,又派遣使臣跟着船队前来朝拜,希望能够建立两国邦交。

这样的好事,自然要一路敲锣打鼓,好生宣扬。

毕竟对于中原国家来说,四夷来服,万邦来朝,从古至今都是皇帝和朝臣们最大的追求。

这一路上京,花费了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消息已经传到了大楚的每个角落。而且趁着这个机会,平安这边自然也跟使团取得了联系,甚至其中有一部分人已经提前进京,将这一次拿到的消息都交了出来。

平安趁热打铁,让皇楚日报出了一期特刊,专门介绍南洋风物,各种路上见闻等等,务必要让绝大多数大楚民众知道那边的情况,朝臣们更是要烂熟于心,这样等到使团入京之后,面对他们才不会毫无准备,措手不及。

开启明智这件事,平安一直觉得,如果不能让他们读万卷书,那么增广一下见闻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总是要强调老人的经验比年轻人更多?因为他们经历过更多的事,懂得更多的道理,见识也更多。所以只要让百姓们知道的东西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么广阔,那么他们的眼界自然会开阔,看事情的时候也不会再只囿于原本生活的小圈子。

这样长此以往,潜移默化,他们自然便会开始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而平安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实际上,他不可能让所有人都理智起来。因为即便是在平安穿回来之前的后世,那些普通百姓之中,还是有很多根本不会去想这些大道理,也不关心国家大事,眼睛里只能看得见眼前的三寸之地,柴米油盐。

这种事情强求不来,他只要做到影响其中一部分人就可以了。

事实证明,这么做的效果很不错。

别的地方暂且不说,京城百姓现在提起南洋的事情来,已经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仿佛自己亲身经历过一般。

他们原本就有一种天子脚下子民的骄傲,天然就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对于国事也比别处的百姓更加关心,现在有了何这种新鲜事,没有不过过瘾的道理。

而使团那边传来的消息,也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其实江南的水泥路是第一个铺好的,现在从京城到崇州,快马不过七八日的功夫。就算不行,走上一个月也足够了。毕竟路好了,节省下来的时间是很多的。

上一篇:妻控 下一篇:当巅峰遇到巅疯[快穿]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