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133)

周敏忽然意识到,石头居然在音乐上很有天赋。

这只是简单的唿哨和树叶,如果是横笛呢?箫管呢?更甚者,琴筝琵琶呢?

将来有机会,或许可以让他学一下这方面的东西。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算是一种娱乐,学一学不是坏事。

盘算着家里的午饭应该吃完了,周敏和石头这才向阿秀告辞回家。

走到路上时,正好看到有人赶着牛从旁边走过,周敏不由问,“石头,你知道村里哪家有小牛犊吗?”

“老费叔家就有。”石头立刻猜到了她的意思,眼睛发亮的问,“咱们家要买小牛犊了?”

“是啊。”周敏点头。每次犁地都要去别家借牛,十分不方便。以后他们家的地只会更多,而村里的耕牛有限,排队等着借的人不少,时间上根本安排不开。索性自己养一头,买一岁左右的,养上一年,到明年时就勉强可以下地开犁了。

石头显得很兴奋,站住了脚道,“敏敏,要不我们现在就去老费叔家看看去?”

“也行。”周敏本来想说叫上齐老三一起,但又想着不一定立刻就买,他们先去看看也没什么关系,便点头答应了。

两人转身往齐老费家走。

地主家的房子自然与别人不同,是村子里难得的石头房子,因为石墙的承重能力远比土墙更高,所以也更加高大轩敞,又不像木板那样容易在风吹日晒中变得陈旧,反而显得十分厚重,一望而可知这家人的底蕴。

身为地主,齐老费自然是不用亲自下地干活的,这会儿自然也在家里。见了两人,便笑眯眯的道,“这可真是稀客,快进家里来坐!”

“就不坐了,老费叔,我们是想过来看看你家里的小牛。”周敏道。

“怎么,要自己养牛的?”齐老费点点头,“也是。你们家买了这么一片山地,总不可能一直借牛用,早晚是要自己养的,晚不如早!”一边说一边招呼两人跟着他,转到了后面的牛棚。

齐老费家一共养了两头公牛,一头母牛,还有三只小牛犊,将牛棚占得满满当当。他领着两人走到关着小牛犊的地方,转头道,“你们自己看,看中了哪一头,给你们算便宜些。”

牛棚里的光线比外面暗一些,气味也不太好闻,周敏站在门口往里一看,便见三头小牛犊中,最大的那一头已经快有成年的牛那么高了,最小的那一头则只到母牛的一半。这两只毛色都与母牛相似,是比较浅的棕黄色。剩下的那只个头在二者之间,毛色则是比较深的棕色,或者应该说是蜜色、栗色。

不知道是不是察觉到了周敏的视线,那头栗色的牛忽然掉转头看了过来。

它的眼睛大且明亮,在昏暗的牛棚里有种微微发光的感觉,看上去温顺极了。周敏本来应该选那头更大的,但不知道为什么,视线就是一直停在它身上。

挑选伙伴也是要看眼缘的,一头牛的寿命短则二十年,长则四五十年,相互作伴的时间长着呢,自然要选自己喜欢的。

“老费叔,中间这头是什么价钱?”周敏开口问。

齐老费惊讶的看了她一眼,“我还以为你要这头大的。养到冬天就能穿鼻绳了,明年开春正好下地。”他说了这么一句,但也没有忽略周敏的问题,“中间这头,你给三千钱吧。”

周敏知道这个价钱必定是往便宜里算了,想必齐老费也是想跟自己结个善缘。毕竟的确是因为她的缘故,齐世云才能顺利在县衙里更进一步,那是多少个三千钱都无法比拟的。

所以她也没讲价,点头道,“好,我回去跟我爹娘商量一下,如果要的话,这两天就过来牵回去。”

“行。”齐老费道,“要是钱不凑手,我也给你留着,或者先牵回去,夏天时再付钱都成!”到了夏天,周敏地里的土豆就该成熟了,倒手一卖,多少钱没有?所以齐老费根本不担心她给不起价钱。

从齐老费家出来,石头才问,“阿姐你喜欢神色的那头小牛吗?我也是看它最好,可惜小了一点。”

“这倒无所谓,反正都要养一段时间。”周敏道,“这牛若是买回来,也给你照看,如何?”

“这当然好。”石头道。

家里的鸡和兔子多半时候都是他在侍弄,经验丰富,加上一头牛当然不是什么问题。再说石头自己也喜欢,照看的时候必然会尽心。

听说两人出去一趟就定下了一头小牛犊,齐老三虽然有些惊讶,但想了想,也道,“自己养一头牛的确方便许多。既然如此,那就找个时间去牵回来吧。”家里条件逐渐好起来,这些必备的牲畜、农具之类,都要慢慢添置起来,至于早晚和顺序,反倒无关紧要了。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