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186)

“既然如此,那这一趟就更要走了。”石头道。

牛车很快停在了唐家楼门前,但是掌柜的听说了两人的来意之后,面上却是现出几分难色,“这么大的事,我可做不得主。”

“知道掌柜的为难,你可以将此事报上去,让做得了主的人过来。”齐老费道,“你们唐家开张做生意,总不会把这送上门来的好处推出去吧?”

齐家的东西好不好,掌柜的自然一清二楚。所以听齐老费这么说,便点头道,“老哥说得是。不过这事得传信去府城,这一来一回,加上东家商量的时间,恐怕也要两三天。”顿了顿,又道,“不过我也可以交个底,这件事,八成能行。”

“既是这么着,不如我们先预备起来,等你们东家来了,到时候再商谈不迟。”齐老费道。

掌柜的低头想了想,咬牙道,“就这么着!”

他们这些派在各地的掌柜,每年只需端午、中秋和过年三次会账,同时去省城见东家汇报经营情况,平时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他能够出来独当一面,自然是胆大心细。上回几万斤土豆的生意,掌柜的做了主,事后将土豆发给其他各县,推广开来之后,果然生意兴隆,他就得了东家褒奖。

所以这一次,大好机会摆在眼前,掌柜的也不愿意错过。唐家的招牌是响亮,但是整个征州府世家大族不计其数,他们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失去了这个先机,谁知道会有什么变故?这件事对他们没有任何坏处,东家也没道理反对,先应承下来问题应该不大。

做生意本来就没有万无一失的稳妥之道,只要收益够大,一时行险也没什么。

得到掌柜的应承,又派人去县衙将齐世云叫来,四人坐下来商量了半天,算是将基础的章程给定下来了。

这件事由四个人代表四方出面:齐家提供种子;齐老费负责调度村里的种植情况,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扩大到周边几个村子;齐世云代表县衙促成这件事,在政策上给他们开绿灯;至于唐家楼,则负责对外接洽的所有工作。

大致的营销手段,那天周敏就已经说过了,这会儿石头和齐老费和盘托出,听得齐世云和唐掌柜眼中异彩连连。

唐掌柜更是坚信自己应下此事的决定不会有错,他在唐家所有的掌柜之中,才能不算特别出众,但有了这件事,或许很快就能更进一步。

商量出了初步的章程之后,接下来就是各自去安排了。

唐掌柜也表态道,“这不是小事,府城应该会派人过来。到时候我直接把人领到村里去,一来再具体商谈此事,二来也是眼见为实。你们家的东西都没得说,定下此事想必也没有问题。”

“那我就在家中恭候贵客了。”石头道。

……

回到家里之后,石头便着手将仓库里的玉米都搬出来脱粒。事情成了,不但村子里需要种子,县衙那边也会定一批,自然要提前准备好。

这会儿没有脱粒机,只能依靠人工。

玉米存储的时候,就是留下一点缨子,将之编成串挂起来,这样环境干燥,能够保存更长时间。现在要脱粒,将之一棒一棒的取下来装在麻布口袋里,然后用棍子充分捶打,大部分的颗粒自然会脱落下来。就算还有没脱落的,也松动了很多,可以用手将之剥下来。

有齐老三,大山,大树,石头四个劳力在,两天时间就差不多将所有的玉米都脱粒装好。

这个时候,周敏忽然发现一个大问题,“咱们家的布袋好像不够,要运出去的玉米,总不能用竹筐来装吧?”

关键是竹筐也不够,家里如今竹筐比较宽裕,那还是因为石头会在农闲的时候编织一些,但数量也有限。自家用的时候,因为可以重复使用,倒不觉得短缺,但要卖出去,就远远不够了。

“这倒的确是个问题。”齐老三道,“我记得附近村子有种植苎麻的,自己家里也织布,回头去买一些。”

“暂时只能这样了。”周敏点点头,又问齐老三,“这苎麻怎么种?在咱们这里种得好吗?”

大山笑了起来,“敏敏,苎麻是咱们征州府附近才有的东西,你说种得好不好?”

竟然还是特产?周敏有些诧异,“那咱们寻常用的麻布,就都是苎麻织的?”

“可不是?麻袋麻衣麻绳……这东西不单咱们征州府的人要用,外头还有人来买呢!所以别看咱们征州府位置偏了些,其实还算繁华热闹。”齐老三道。

“那怎么高顺县城又是那个样子?”周敏问。

没道理征州府有人来采买,高顺县就无人问津吧?府城的蛋糕大,但想要分的人也不少,总有小商人会往县城来。但是高顺县里可完全看不出来半点商业兴隆的样子。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