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201)

这就是大家族的生存之道,给这些子弟庇护的同时,也能够在他们的帮助下逐渐壮大,就算哪一支暂时没落了,也不会影响主体。

唐一彦开口要在齐家山修建别院,也就是把宝压在他们身上,长期合作的意思。

想明白了这一点,周敏不由对唐一彦刮目相看。初见的时候感觉他就是个涉世不深的富家子弟,但是生长在那样的人家,自然不可能没有半点过人之处。这份眼力和决断,就很令人佩服。

就算她已经明白了这些,也仍然为唐一彦的信任而动容。有了这样的态度,以后的合作自然会更加顺畅。

不过,她还是有些不解,“黄金米的生意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唐公子当真已经想好了?”

反复无常可不是生意之道,唐一彦下定决心之后,势必会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这边来,以后就真是共同进退,不能随意反悔了。

唐一彦笑道,“我也不瞒周姑娘,黄金米对我来说的确不是太大的生意,但想来,对周姑娘而言,它也不算什么大生意吧?”

周敏微微一怔,这才明白,唐一彦想投资的不是黄金米,而是自己。

她转头往山下看了一眼,脸上也露出了几分自信之色,“不错,整个齐家山的布局规划,目前还只是走完了第一步而已。黄金米在我的规划之中,的确没有占据太大比重。”

既然唐一彦都敢拿自己的前程来赌,周敏自然也没有藏拙的意思。

她站起来,走到院子边缘,能够看到大半个山头的角度,抬手在这一片地方画了一个圈,深吸一口气道,“我要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庄园,到时候,周边的数个村子乃至城镇都会成为它辐射的范围,影响到成千上万人的生计。”

这听上去有些荒谬,但不管是邱五爷还是唐一彦,都没有反驳。周敏走回来重新坐下,朝唐一彦举杯,“多谢唐公子慧眼垂青,以后就要请你多多关照了。”

唐一彦同样举杯,一饮而尽。

坐在一旁的邱五爷忽然开口道,“你们二位就打算这么把我撇下?”

“五爷如果想加入,我们自然竭诚欢迎。”周敏笑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些事她自己做不到,有了盟友就不一样了。所以原本她只是打算做个小富即安的地主婆,但是现在,这规划却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但周敏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它。

或许花费的时间会稍微长一些,不过这样更好,就不用担心达成之后失去目标了。等到几十年后,这个计划成功,她自己也老了,该停下来享福了。

“事不宜迟,咱们现在就去选地方,如何?”唐一彦放下杯子,道。

于是三人乘着酒兴,在齐家山上转了一圈。不过最后唐一彦还是选了个距离邱五爷的别院不远的地方,“都在一处,往后走动起来方便。这里山好水好,我打算建完之后就将妻子儿女都接过来,到时候有什么事就直接来找五哥帮忙。”

不过建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虽说当初邱五爷弄得很快,但这个院子也的确不大,而且他冬天不住在这里,保暖防寒的措施也就不怎么需要。但唐一彦打算举家搬过来,自然要建得更大,而且须得细细布置。花费的时间就更多了。

齐老三和石头直到天黑了才回来,却是大伯公那边留了饭。

古代的乡村发展速度慢,几十上百年也许都是同一个模样,在周敏开始折腾之前,万山村就是几十年如一日,基本没什么大的变化。习惯了这种慢节奏,几位族老对于即将到来的变化,虽说不是全盘反对,但总归是带着几分忧虑的。

但是这两年来,村子里的变化他们也看在眼里,日子的确是好过得多。当然更重要的事,这件事唐家也掺和了,就好像已经有权威认证,普通人自然不会去怀疑。

即便如此,还是千叮咛万嘱咐,好生交代了一番。期间又免不了忆苦思甜,追根讲古,所以耽搁的时间更长。

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来各家通知,让都到祠堂门口去,族老们有话要说。

这回就连不是姓齐的也都被请了过来,毕竟这里是商量村中大事的地方,地方足够宽敞,能够装得下全村的人。反正只要不进去祠堂,倒是没问什么问题。

今年万山村种出来的玉米,除了留下自己需要的部分之外,剩下的都由唐家同意收购,运出去贩卖。现在大家兜里有钱,底气就比从前更足了。所以听说要在河边修码头,以后走水路直接将黄金米运出去,自然没人会反对。

当然,之所以要召集所有人过来商量,自然不是为了修码头这么一件小事。毕竟只要族老开口,就算不是为了黄金米,大家也会抽出人手去做。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