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妇山泉有点田(210)

既没有巧思也没有手艺的周敏默默掩面。不过她也必须承认,说穿了之后,这东西的工作原理的确非常简单,否则也不可能那么容易自制了。无非是在筒底和活塞上开孔,利用水压与气压吸水。

唯一比较麻烦的是内筒要打磨光滑,而塞子又要跟筒壁严丝合缝,避免漏气。而这个时代,并没有橡胶这种东西,木质的活塞打磨得再精细,也不可能真的做到一点缝隙都没有。

石头采用的办法是选取干燥的木头来制作,这样泡水之后会有轻微的膨胀,最大限度减少活塞和筒壁之间的漏气可能。但是这样一来,用起来就会相当吃力,以周敏的力气,一桶水还没打上来,估计手就酸了,工作效率估计还不如弯腰用瓢舀水。

尝试失败,这让周敏十分失望。倒是石头因为这东西打开了物理的大门,对此非常有兴趣,仍旧在埋头研究。

大受打击的周敏将自己的注意力转向了室内软装。

铺地龙工程太大,费时费力主要是费钱,所以周敏暂时不打算弄,所以先在小楼的起居室里安上了炉子,以后就不用每天烧炭盆了。至于另一个房间原本一直空置着,周敏打算装成书房。

虽然目前这里并没有多少书,但周敏还是决定将一整面墙壁打成书架。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仓廪实而知礼节……无数先贤告诉我们,在物质需求满足之后,人类自然而然的会转而生出精神需求。

既然要将山庄打造成核心,精神文明建设自然不可放过。周敏打算先“从我做起”,将来看情况再决定是否要插手一番出版业。

古代的出版业发展得非常畸形,真正的精本不是内库出品,就是私人刻本,也就是书香士族自己刻来送人或者收藏的那种。真正的商业出版,很少刻经典作品不说,错谬也非常多,不足采信。

周敏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在这个混乱的市场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而且她还有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认识唐邱两家的人。按照齐老费的说法,唐家传承已经有数百年了,邱家虽然是本朝才起家,但底蕴也不可小视。这样的书香之家,藏书绝不是寻常可比,如果能够说服他们拿出来校对翻刻,那么书目品种就不需要担心了。

等印完了这些高雅作品,周敏觉得一些话本小说之类的,也可以刻一下,丰富一下百姓日常生活的同时,也给自己扒拉点儿粮食。要是实在不行,她就只能自割腿肉了。

当然,目前这一切都只在周敏的设想之中,现在,先把这一隅书房给装满再说吧。

铺木地板,打书架、书桌和椅子,书房就大致装好了。石头目前正在沉迷抽水机,这些活儿大部分都是冬叔带着大山和大树做的。冬叔如今跟唐家合作,名声也算是打出去了。因为只做高端定制,所以一个人也能忙得过来。

闲着没事的时候,他还会进山里去逛逛,看看有没有好的木料,弄回家来放着。

——刚刚砍下来的木材是生的,含水量太高,不能用来制作家具,必须要放置一段时间。虽说有些木料放的时间长了会朽坏,反而不能用,但真正的好木料可以放上百年而不朽,那就是千金难求的好东西了。

冬叔作为一个木匠,一直有存储木料的习惯,房前屋后种的也大都是各种木材。不过自从生意开张之后,眼看库藏越来越少,他自然更热衷于寻找好木料。

齐家山上那一片松木林,冬叔就十分看重。

松木跟其他的树不太一样,很容易分叉,难以长成笔直修长的木料。而且因为油重,分叉处还经常出现虬结的疙瘩,所以要找好木料很难。但是这种木材自带香气,厚重清远,很受文人雅士喜爱。有一味香料就叫松香。

这片已经被周敏圈起来的松木之中,就有几株品相非常好的,拔地而起好几米之后,才分出枝干开枝散叶。这种大料难得,能做的东西也很多,所以冬叔一直赞不绝口。这回周敏打书桌,就早早将其中一株伐了晾干,答应他做完之后剩下的木料都给他,冬叔自然干劲十足。

等这些都弄完,小半个月也就过去了。

这天周敏正琢磨着下一步做什么,却见石头满脸兴奋的跑来,拉着自己就往屋后跑。

到了池塘边,周敏一眼便看见了摆在那里的大家伙。

入目先是一架风车。这里已经位于山顶,周围的树木又差不多都已经砍伐完了,所以风势非常大,风车自然也就跟着转动。然后周敏才注意到,风车遮挡住的地方一股水流正往外喷洒而出。

她愣了一下,才明白石头让自己看的是什么,“这是抽水机?”

衣青箬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