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蜜事(296)

这越发衬的李极有一种迟暮之感,他轻轻哼了一声,转眼去看文贞:“年姐儿是朕心尖上那一块肉,而文贞,则是朕的双目,是助朕看清人心的那双眼睛。”

郭嘉随即再道:“所以,文贞告诉您,皇太孙即位之后,绝对不会对晋王府起屠戮之心,您也是信的?”

李极拈起茶盏,老寿星眉渐渐儿垂了下来,这是心头已起不悦的意思。

郭嘉不可能真的是为了赏美人,才专门带着老皇帝到这地方来的。他自幼长在瓜田里,虽说相貌生的俊朗秀致,但心眼儿实在,和老爹郭万担一样,心不在女人身上。

他只忌惮文贞,那是如今满朝之中唯一一个知道自己神力还在,一直在欺骗皇帝的人。身为一个小姑娘,她居然想玩弄他这样一个男人于股掌之间,想操纵他的人生。

郭嘉觉得,文贞和他的妹妹郭莲一样,此生是活的太顺风顺水了,生活里总是满满的得到,从来没有过失去或者不顺心,总以为世界就该围着她们而转,所以稍有不如意就起了逆反之心。

也是时候该叫皇帝见识一下他最信任的伙伴,对于他的背叛了。

他给皇帝说的够多,见好就收,也就不再多话,专心替皇帝斟茶了。

离众约有几丈远的地方,一株抱臂粗的古梨树,曾叫雷劈做了两半,树干都劈空了,但于两边又生出新芽来,顽强的生长着,花开的尤其怒艳,衬着浅浅绿叶,白的刺人眼球。

夏晚与李昱霖单独坐在此处。

她不懂茶道,当然也就不动手,只看着李昱霖夹着那小酒盅大的小茶器,要替自己烧茶。

若非当日在洛河镇差点被杀,望着面前一身素衣,风清云淡的李昱霖,夏晚无论如何,都把凶手联想不到他身上。

李昱霖用的也是炭,大约因为倒风的缘故,有内侍替他捧了燃的正旺的炭来,只要放到他的炉子里,转眼便熄。

折腾了半晌,慢说煮茶,便水都煮不开。

夏晚实在看不过眼,起身到那小内侍们生炭火的地方,要了把柴来,点燃火茸架上柴,不过三五根,再将条块的空心炭搭成个三角形的小塔,不过转眼之间,火呼呼的燃了起来,炭中火头更盛,居然燃出呼呼的风声来。

仅凭三根柴就生火的手艺,李昱霖还是头一回见,若在平日也就罢了,今日他亲自弄灭了几堆的火,这手艺就难能可怪了。

不过,慢说是在这打小儿生在皇室之中的李昱霖,在红山坳的时候,便孙喜荷,都佩服夏晚生火的本领,农家柴少,用最少的柴能生出最旺的火来,便是她的心灵手巧。

“大哥可识得这柴叫什么?”夏晚转手,把只柴递给了李昱霖。

李昱霖见银签子细的枯枝上还挂着残叶,还挂着几只风铃似的东西,颇嫌弃的丢给了夏晚:“柴而已,难道还分种类?”

夏晚从中捡了一枝放在白绫罩面的茶席上,道:“这是栗的杆儿。”

再兼一支,她道:“稻竿。”

另拿了一枝,与李昱霖手中那枝一模一样的,她道:“这叫豆萁。或者你识不得它,《七步诗》你肯定背过。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李昱霖顿时明白了,李昙年单独与他在此吃茶,是想要劝他放过李燕贞,放过晋王府。她这是代李燕贞来探自己的口风的。

第139章

李昱霖盘膝坐在蒲团上,唇角忽而抽了抽,侧腰往前凑了凑,捧给夏晚一盅茶,拈起那根豆萁,唤过身边内侍来,轻声吩咐道:“去,将它摆于本宫的卧榻之侧,有生之年,不准撤去。”

一根枯掉的豆萁而已,李昱霖回过头来,笑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姐儿都知道这句话,哥哥岂能不知?

放心吧,我父王的死,罪在我自己身上,哥哥不会记任何人的仇,也不记任何人的恶,徜若姐儿不信哥哥这话,咱们皆记着今日,等到哥哥将来登基,或有出尔反尔之日,你便伸出你这只手来,打哥哥的脸,可好?”

“那孔府了?哥哥就非收他的兵权不可?”

“李昙年,安心做你的公主就好,哥哥是个男人,给了你承诺就绝对可以做得到。但别的事情,你就不该搀和。”

李昱霖不喜文贞参于政事,当然也不喜欢夏晚也参于到这种事情当中,此时语调已然变粗了。

恰夏晚一只手在往炉子里添豆萁,他作势一把抓住,就朝着自己的脸上轻轻拍了过去,是个让她打他的样子:“要不要哥哥教你,该要如何打皇太孙的脸?”

浣若君小说推荐: